212.亲阅 亲历大挑。(2 / 2)

就是现在消息还没走漏,已经有人因为猜测董鄂氏会是太子妃,开始上折子弹劾彭春了,可见利益动人心。

沈菡皱眉:“这么看来,亲阅时还得更谨慎小心些。”

要是有人为了针对董鄂氏在御前搞出什么事来,牵扯就大了。沈菡决定到时再叫人好好查一查,最好是能把秀女三三两两地分开。

特别是内定的这几个,要小心安排。

玄烨看她皱着眉头思量,伸手揉了揉她的眉心:“这事儿朕会叫顾问行看着安排,你就别犯愁了。你整天忙忙碌碌打理前朝后宫这些事,已经够辛苦了。”

这些日子她不但要事无巨细地验看后宫账目,还要一丝不苟地帮他维护君臣关系,稳固朝纲;偶尔还要盯着光禄寺和内务府正在准备的年宴,防着他们出岔子。

大事小事,多少操劳。

玄烨轻轻吻了吻她散着的长发:“辛苦你了。”

正如明君从来不是件好干的差事,贤后更加不是。她刚刚坐上这个位置,一下子要应付那么多事情,很辛苦,也很吃力。

但她一直在努力学着怎么做一个好皇后。

这些玄烨都看在眼里。

沈菡摇摇头,靠在他怀里真心道:“累是有一点儿,辛苦也是蛮辛苦的,但我很高兴。”

高兴她终于不再是只能关在笼子里每天等着以色侍人的金丝雀,而有了越来越多其他能做的事。

哪怕她现在做的这些事对于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用处,至少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而对她本人来说,坐在这个位置上,她看到了更多的事,更多的人,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以前很多想不明白的,有些模糊的事情,也逐渐在她眼中变得更加清晰。

皇后,真的不只是一个身份,更不是她人生的终点。

沈菡回忆着自己成为皇后以后的感觉:“我现在每天都感觉自己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许多要做的事。”

这个位置那么高,眼前的事情那么多,她如今不过才窥见了这个国家的冰山一角罢了。

玄烨轻抚着她的手臂:“不急,慢慢来……”

毓庆宫里,常泰给太子汇报皇后今年送出去的年赏。

——他是侍卫领班,太监拿着坤宁宫的牌子出宫,要去哪家颁赏,他一清二楚。

从这份名单上看不出皇后对秀女的偏好,各家的赏赐明显是照着爵位赏的。

不过外臣受赏的名单倒是令胤礽惊喜。

常泰低声道:“殿下放宽心,万岁心里是有您的。”

皇上这些年对太子的微妙态度,不但太子自己若有所觉,朝中的臣子估计也都感觉到了一些。

这种一边支持一边时不时又隐隐打压的矛盾做法,属实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也怨不得一些人摇摆不定,私底下甚至敢与太子作对——揣摩上意罢了。

不过总的来看,皇上还是不想动摇太子地位的,不然也不会放任索党坐大至今天这个地步.

常泰建议太子:“皇后赏赐张英和王惔,想必是皇上的意思。殿下不若跟着随赏一二?”

胤礽点头:“舅舅说的是,孤回头就安排人,去老师府上慰问。”

他现在能接触到的朝臣本就不多,张英当年莫名其妙突然被降级,对他的打击很大。

汤斌、耿介、熊赐履,他的老师一个接一个地出事,最后连最稳重、陪伴他最久的张英都……这叫他很难不生出恐惧。

如今,他终于盼到张英起复了。

*

沈菡刚忙完手头上的诸多大事,选秀的日子又近在眼前,她不得不打起精神赶紧安排。

往年秀女亲阅的地点一般选在御花园或是坤宁宫的北门,寒冬腊月,让这些十几岁的女孩子在寒风里一站就是一天,每年都要冻病好些秀女。

今年有皇后了吗,沈菡就做主把这事儿改了。

她让人把坤宁宫后面的静恬斋收拾出来,烧上炭盆,备上热茶和桌椅,让待选的秀女在屋子里等候召见。

至于她和玄烨,则在坤宁宫的后面的正殿里进行阅看。

八旗秀女亲阅选看总共分为四天,每天要看两个旗满、蒙、汉所有的秀女,实际上就是六个旗。

沈菡原以为经历过一轮和二轮的筛选,剩下的人数应该不多了。但实际上单只第一天要看的镶黄旗和正黄旗,就有接近七百人,这四天加起来要阅选的秀女共有数千人。

沈菡看着手中的名册惊讶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不是已经选过两轮了吗?”

紫裳解释说之前两轮的筛选只是为了核对秀女的家世、年纪和健康情况,看看有没有漏报、瞒报的,家里有没有作奸犯科的,秀女有没有重大疾病,比如残疾之类的等等。

但秀女本人的素质如何,却不是下面官员和嬷嬷有权评判的。只要符合条件,没有任何人有权力筛掉这名秀女。

玄烨的解释更直白一些:“八旗秀女的婚姻权收归皇室,乃是先帝深谋远虑之举……”

这项举措将八旗牢牢地绑在了皇家的战车上,极大地提升了皇权、削弱了旗权。

玄烨:“所以即便是下面报上来的身患残疾和重病的秀女,朕都必须派人亲自前往核查,旁人又怎么敢在朕阅看之前将秀女除名?”

就算是真的病了,下一届选秀时如果好了,也必须要再次参选。

未经选秀不予婚嫁,乃是国策。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