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步子不能太大(2 / 2)

独尊儒术一千多年,儒家一家独大也有数百年,朱元璋自然是不希望轻易改变的。

关键是这种变,太难以预测了,所以他犹豫了。

这种观念上的问题,是很难用语言说服的。

陈景恪也没有再继续劝说。

而且当初也说好了,朱元璋感觉把握不住的变革,不能强行推广。

所以,他又将话题拉回到了司法体系本身:

“复兴法家之事,确实需要慎重。”

“不过司法体系的建立,是一件利国利民之事,可以先行。”

“大不了继续让儒家的人,来当司法官。”

“等陛下哪天想通了,随时可以改变策略。”

这一点,朱元璋倒是很认同,而且这个变革的好处,也是可以预见到的。

所以他很是支持:“不错,先将司法体系建立,再说其它吧。”

“有了司法官,查案办案的效率都会提高,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陈景恪一听这话,连忙说道:“陛下,查案的权力不可交给司法官。”

朱元璋疑惑的道:“为何?没有查案之权,他们如何审理案件?”

陈景恪想了想,说道:“陛下,有查案的权力,又有断案的权力,他们不成小号的锦衣卫了吗?”

朱元璋也有些发愣,怎么就和锦衣卫扯上关系了:

“胡说八道,之前行政主官就同时拥有查案和断案的权力,也没见他们成为锦衣卫。”

“咱知道你在顾虑什么,同时拥有查案和断案之权,司法官的权力就太大了,容易造成贪腐。”

“但若不给他们查案的权力,他们又如何办案?”

“靠衙门的衙役?那伱说衙役是听主官的,还是听司法官的?”

“如果主官和司法官配合的好也就罢了,如果配合的不好,恐怕司法官一件案子都办不了。”

陈景恪一时语塞,想一想,确实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前世制度更加健全,公检法相互独立相互配合。

可是现在没那个条件,没办法照搬前世的经验。

所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先让司法体系独立,就已经是前进一大步了。

公检系统暂时还是算了。

“陛下英明,是我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不过,将衙役划给司法官,行政官那边怎么办?”

朱元璋怒道:“你这些天都跟着李善长学了些什么?连衙门的三班六房都不知道吗?”

“将三班中的快班,以及壮班管刑狱的部分,划给司法官不就行了吗。”

陈景恪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道:“咳,一时着急给忘了,陛下莫气,莫气。”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我看你不是忘了,是压根就没用心学。”

“咱就罚你,将大明各级衙门各个职能部门,都给咱背熟了。”

“过几日咱要考你,要是答不上来,有你好果子吃。”

陈景恪苦着脸道:“是,臣知道了。”

衙门有三班六房,六房就是模仿六部设立,主管民政事务。

三班就是通常所说的衙役,分为皂班、快班和壮班。

皂班就是负责开道、维护公堂秩序、打板子的衙役。

快班就类似于刑事警察,负责侦查案件。

壮班负责把守仓库、衙门、监狱,还有巡逻、维护治安等任务。

既然司法独立了,那就将快班和监狱也一起划给他就好了。

当然,司法系统独立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牵扯到许多别的细节。

陈景恪将自己能想到的一些要点,都讲了出来。

至于适不适用当前环境,交给专业的人去衡量吧。

又聊了一会儿,眼瞅着朱元璋这边积累了好处事情,陈景恪就准备离开。

刚抬起脚步,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就说道:

“陛下,那个……那个……”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有屁快放,咱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处理呢。”

陈景恪连忙道:“能借我点钱吗?不多,一百贯就成。”

朱元璋有些诧异:“钱倒不是不能给你,但你先给咱说说,借这么多钱做什么?”

陈景恪说道:“《华夏简史》编好了,我估计方孝孺也该辞官游历天下了,这钱我准备送给他做盘缠用。”

朱元璋眉头再次皱起,他自然知道方孝孺,也知道陈景恪的计划。

但他有些无法理解陈景恪的做法:

“你就不怕他脱离了掌控?”

陈景恪摇摇头:“我对他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觉得大明不能再走程朱理学的老路了。”

“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否则宋朝也不会被辽金欺辱,也不会亡于蒙古人之手了。”

“所以,我才引导他去探索新的道路,至于最后他能走到哪一步,其实并不重要。”

“如果他走不远,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

“如果他真能走的很远,且思想有可取之处,那用一用又何妨。”

朱元璋叹道:“你们年轻人啊,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连人心都想改。”

“罢了罢了,就随你去吧,但愿他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出来。”

在他看来,方孝孺再怎么折腾,也跳不出儒家的窠臼。

他也很想看看,陈景恪和方孝孺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

陈景恪高兴的道:“谢陛下。”

拿着老朱给的厚厚一沓新钞,陈景恪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谨身殿。

在殿外排队等着接见的臣子,无不侧目。

他们这些人里,来的最早的一个,已经在这里等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了。

也就是说,皇帝放着这么多大臣不见,单独接见了他超过一个半时辰。

虽然不知道在谈些什么,但这种恩宠是有目共睹的。

难怪能当八公主的驸马。

以后要和他搞好关系啊。

陈景恪并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管。

回到偏殿,发现小圈子又在聚会,福清公主也在,心中很是欢喜。

也加入了进来。

果如他所想,两日后他就接到了方孝孺的传信,邀请他外出一聚。

感冒了,难受。

不知道是不是阳了,要是的话就三阳开泰了。

四点坐到现在,才勉强写了四千字。

大家海涵。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