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2 / 2)

“二是重新梳理山东境内河流,整合多余水资源。”

在火车没有出现之前,漕运就是最便利的交通方式。

漕渠沿线的经济发展都非常好。

他提议复通隋唐大运河,安徽河北都会跟着受益。

但如此一来,山东就成了受害者。

陈景恪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又怎么会不考虑到这种情况呢。

前世黄河夺淮入海,少了黄河水资源,白英都能将山东段大运河修好。

这一世有了黄河水的补充,再将山东段大运河缩窄,疏通的难度只会更小。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中的难度依然非常大。

必须要懂水利,还要了解山东河流分布,才能重新调配水资源。

而这两个条件,白英都满足。

所以,在听到陈景恪的提议之后,他不但没有觉得困难,反而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既能一展所学,又可以造福家乡,他自然一万个愿意。

心中对陈景恪也更加的敬佩,难怪小小年纪就能获得陛下的信任,考虑事情真的是面面俱到。

“好,此事就交给我了,马上就做规划。”

陈景恪笑道:“不急,你现在先将身体调理好,然后帮南方各省制定一个大致的修缮河道之法。”

白英按捺住迫切情绪,问道:“你准备让我如何配合?”

陈景恪说道:“治理血吸虫,其实就是灭杀钉螺。”

“灭杀钉螺最简单的办法,我只能想到两个。”

“其一,将河水放干,然后捕捞,撒生石灰……”

“其二,直接将原有的河道填平,重新开挖一条。”

“比较大的河流,只能靠捕捞……”

“你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分析一下,哪些河道可以用第一种办法,哪些可以用第二种。”

“不同的河道,又该如何进行这两项作业。”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灭杀钉螺,那就更好了。”

白英点点头说道:“此事好办,我明日就动身去考察南方各省的水流布局,尽快拿出方案。”

陈景恪劝阻道:“此事非一日之功,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不急于一时。”

“你还是先养好身体,后续朝廷用到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白英笑道:“没关系的,江南水网密布,处处皆可通船。”

“我在水上飘泊二十年,乘船对你们来说会身心疲惫,对我来说就是休养生息。”

“此行我只是考察水系,不用亲自下手干活,无碍的。”

陈景恪却坚持道:“你先休息一周,我好好给你调理一下,看情况再说。”

“不用和我争辩,此事我说了算。”

白英感受到他的关心,很是感动,说道:

“好,那我就听你的,好好歇上几天。”

但他并不是真的歇着,而是让人找来了江南水网分布图,开始在地图上做初步的规划。

陈景恪心中是非常佩服,难怪上辈子能封神。

这态度,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不过作为医生,他还是严格规定了休息时间。

每隔半个时辰就要休息,每天办公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时辰。

朝廷要大动干戈,在南方开展除血吸虫活动,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有事不关己,毫不在意的。

也有诧异的,这不像是洪武大帝的手笔啊。

哦,原来是太孙力主此事。

那就不奇怪了,太孙仁慈啊。

南方地区的人民,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呼雀跃。

得知是太孙力主此事,还决定留下和大家一起除虫。

江南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之前因为种种改革,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朝廷心有不满的人,也改变了想法。

至少太孙是将咱们南方人当人看的。

可以说,在这一刻,朱雄英已经成了南方人心目中真正的君主。

到庙观礼求神拜佛,都会加一句,保佑太孙平安万年。

更有很多人家,都开始为朱雄英立牌位,早晚三炷香感谢。

然后纷纷响应除虫行动,愿意倾家荡产协助朝廷除虫。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欣喜不已。

民心可用啊。

但也足见江南百姓,被血吸虫祸害的有多惨。

除虫,需要广大百姓配合才行,光靠朝廷是做不到的。

想让百姓配合,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问题在哪,如何做。

借着这个机会,陈景恪派出了大量人员,主动宣传《防虫论》。

并要求地方衙门开展培训班,向百姓宣传《防疫手册》和《防虫论》两本书。

朝廷已经将除虫列入政绩考核,此事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帽。

南方各级官吏自然全力配合,不敢打一点折扣。

甚至会出现加码的情况。

朝廷轰轰烈烈的除虫运动,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

更多的蛮夷部落走出山林,主动入籍。

其中就有一个五万多人的大部落。

这个部落屡次和地方衙门做对,甚至一度出兵和衙门对峙。

这一次,部落首领亲自带着家族所有男丁,前来朝觐太孙。

用他的话说,感受到了太孙的仁慈。

他相信,一个如此有担当,把人当人看的君主,不会欺骗他们。

他们愿意相信、追随这样的君主。

带着全族男丁过来,是为了表达诚意和臣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有关。

疟疾、血吸虫等等疾病,肯定是生活在山里的他们最容易得的。

入籍大明,在山外拥有一片土地,显然是最舒服的。

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朱雄英的个人因素。

为什么以前他们不肯出山呢?

说白了还是他们不信任朝廷,不信任地方衙门。

现在朱雄英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成功赢得了南方蛮夷之心,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他们愿意出山归顺,接受朝廷的条件,也是因为朱雄英这个人,而不是朝廷的优渥条件。

而蛮夷臣服,又反过来加重了他在朝中的分量。

此时的他,正式从纸面太孙,变成了一股真正的政治势力。

拥有了在朝堂发出自己声音的资格。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