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这后面的画风歪了啊(2 / 2)

年收入这么多钱,张麟羡慕的质壁分离。

许是看出了张麟的猜测,杨蜜翻白眼道:“哪有那么多,因为你而颁发的限薪令,导致我的片酬从年初的1亿,锐减到了现在的2700万。”

“限薪令跟我有什么关系?”

眼睛瞪得溜圆,张麟大感冤屈的反驳。

这锅他可不能背。

不然还不被整个流量市场给恨死。

笑盈盈的,杨蜜翘起二郎腿道:“就是在你参加的那次活动上,龙标透露了整顿内娱的想法。

跟着颁发了清朗令和限薪令,导致我们收入锐减,还说跟你没关系?”

“那一天那么多人在场,难道跟所有人有关系?”

反驳一句,张麟无语道:“幂姐,我知道你们损失惨重,心态有些破防,但也没必要捡我这个软柿子捏啊?

我小胳膊小腿的,就是一个小主持人,hold不住的!”

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对于普通人而言,2700万这一数字仍然是难以企及的天文数字好吧?”

黛眉微蹙,杨蜜听到这话怪不舒服的。

作为顶流女星,她难道不应该拿上亿吗?

当然想归这么想,吃相和风向她还是会看的。

通过家族底蕴,得知清朗令和限薪令来袭,她就开始了自救之路,不希望成为被杀鸡儆猴的鸡。

这不,这段时间她努力和央視拉上关系,开始拍摄一些主旋律作品。

不然凭她的人气和资源,岂会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我是演说家》上。

这档节目严重不符合她的人设,给的通告费也只有寥寥1500万,以前的她根本考虑都不考虑。

现在双重“保障”悬于头顶,钱不钱的已经无所谓了,能一直红下去才是关键。

除此之外,她还和张麟佩服的唐国镪老师、张凯俪老师等一众老艺术家,共同参加了龙标座谈会。

在会议上,作为龙标协会演员工会的理事,她代表发言,呼吁演员们自觉抵制天价片酬等不良现象,以维护娱乐圈的秩序和稳定。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然后不出所料的,有不少网民对她的行为提出了质疑。

认为她自己就是天价片酬的受益者,赚的盆满钵满了,最终却抵制起天价片酬,这种“既要又要”的行为实在是太过讽刺!

不过无所谓了,她至少在媒体眼里成为了正面教材。

脑海里念头电闪着,杨蜜嗔怪道:“还吃不吃了?不吃拉倒。”

见张麟没吱声,无奈道:“我跟你开玩笑呢,自己几斤几两自己不清楚,还以为我当真了呢?”

“事关生命安全,由不得我不关心。”

“行行行,幂姐错了,不该开这样的玩笑,请你吃大餐赔不是行了吧?”

“幂姐,我错了,您别这样说话行吗?”

表情艰难说着,张麟搓手臂道:“起鸡皮疙瘩。”

杨蜜:(へ╬)

四十多分钟后,程府宴高档包厢。

大快朵颐吃着高奢饭菜,几人聊到了张麟今天的主题杜甫。

张昭忠很好奇,问出了之前很多人疑惑的问题。

李白和杜甫,世称李杜,是唐代诗人中举世公认的两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然而相比李白生前就名满天下,杜甫却一生颠沛流离,声名不显,为生计所困。

是什么原因使得二人的遭遇天差地别?

放下筷子,拿起旁边的餐纸擦擦嘴,张麟想了想说道:“在唐代,作为一名诗人,要想名动天下,基本要满足三个条件。”

“哪三个条件?”

旁边,杨蜜好奇捧哏。

看了奇特角度下那魔鬼身材一眼,张麟收回目光说道:“有大V替你扬名,官方喉舌替你推广,自身实力过硬。”

说罢喝了一口水,咽下后详细说道:“我先跟你们讲讲李白的成名之路。

李白16岁时,拜当时的著名纵横家、《长短经》《反经》作者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

26岁时结识孟浩然、李邕。

孟浩然年长李白十多岁,当时已有一定名气,不久后孟游历长安,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公卿,达官贵人都争相与之结交。

而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谊持续终生。

李邕的身份更不得了!

大书法家、北海郡太守,历任武则天、唐中宗、玄宗三朝。

不但是文人名士,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

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出自《上李邕》。

30岁时,李白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

张说也是当时文坛领袖级人物,本身更是玄宗朝的名相,能得其赞誉,身价倍增。

34岁、35岁时,李白分别向玄宗皇帝献《明堂赋》、《大猎赋》,引起皇帝注意。

同时,李白在35岁这年向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献诗并获重视。

当时的玉真公主对文人的引荐影响力巨大,大诗人王维就是获玉真公主青睐而轻松中举。

不久后,李白结识了知名诗人、时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的贺知章。

贺知章看过李白的诗作后惊呼其为“谪仙人”,两人结为忘年交。

至此,短时间内有如此多大V和朝中喉舌对李白推崇备至,而李白的作品也完全对得起这些溢美之词。

于是其名气迅速攀升,开始出圈。

6年后,41岁的李白再入长安,此时他已名满天下,玄宗对其诗才也非常欣赏,任命他为供奉翰林。

这次是皇帝亲自下场为其打榜,影响力自然无人能出其右。

从此,李白的地位无可撼动。”

看着侃侃而谈,各种史料如数家珍,且还讲的通俗易懂的张麟,杨老板心里不由得倍感欣赏。

女性往往会对智商高、有才华的男性产生崇拜和向往,她杨老板也不例外。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越看到张麟卓越的才华,她就越觉得张麟与众不同。

跟她以往见过的任何男人都不一样。

张麟非常的特殊,由内而外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吸引她目光的韵味。

事实证明,大自然古往今来的优胜劣汰,让女人从NdA里就有慕强的基因。

且自古以来,英雄配美人,才子配佳人的故事,早已经成为了华夏女人的固有印象。

比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又比如李清照和赵明诚。

才子佳人的爱情,就好像是上天注定的一般刻进了每一个华夏人的dNA里。

杨蜜也不例外。

觉得自己是佳人,张麟是才子,简直天作之合。

张麟哪晓得这些,自顾自说道:“细数李白成名路,不难发现;

除了其才华毋庸置疑,在性格上,李白豪爽任侠、满腔热血,喜欢与人结交,不只是皇帝,当时成名的诗人,有几个不是李白朋友的?

而杜甫的悲剧,从他的性格、际遇、生不逢时都有关系。”

顿了顿,张麟说道:“相比李白那耀眼的朋友圈,杜甫连“寒酸”都算不上。

杜甫在年龄上小李白十几岁。

年轻时漫游吴越,二十多岁时仍寂寂无名,期间曾科举不第。

直到32岁这年,在洛阳结识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二人相约同游,期间又结识了后来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

能得到李白的赏识并与之同游,说明李白还是“识货”的,看出杜甫并非碌碌之辈。

然后杜甫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

相比李白年轻时的际遇,此时的唐玄宗已经开始怠政,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整个官场乌烟瘴气,杜甫科举从政之路被堵死。

而在当时,无官无爵的普通士人想要扬名,除了李白这种Bug级的人物,其他人难比登天。”

说着掰起手指头道:“我们熟知的唐代诗人,诸如王维、白居易、李绅、元稹、刘禹锡、柳宗元、刘长卿……

无一不是官身,很多人都身居中枢。

挤不进上层的圈子,只靠自己实力过硬,确实难以扬名。”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