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综合频道的大招(2 / 2)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自己,逐渐融合并固化成一方天地,日复一日生活在这样狭小而固定的空间中。

思维模式的僵化还不是最可怕的事。

那种年少时对生活、对社会、对世界的激情和好奇,在岁月的流逝中被逐渐消磨殆尽,而后形成的冷漠和麻木,才是对一个新闻从业者无论在职业生涯,还是在整个人生来说,最具毁灭性的打击。”

鼓了鼓掌,编导赞许颔首:“总结的不错,张麟你这方面的天赋啊,纵观整个总台,真的无人能出其右。”

竖起大拇指说罢,话音一转说道:“在我看来,你这是遇到了知见障。

想要解决很简答,申请走一次基层就可以了。

去广阔的世界,四处去看看,多听多看多感受,知见障就会随着见识的增多而解决。

当然,也有可能更困惑。

咱们总台,这种人不是没有。

但作为记者,走基层的意义不仅仅是转文风、改作风、写稿子。

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去感受祖国每一片土地所独有的文化气息,去体会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喜悦、哀痛和呼唤,去重新激发自己对人、对社会的关怀与热情,去寻找自己那颗被俗世尘埃蒙住的赤子之心。”

认可点头,张麟低声道:“民情,用双脚丈量;

民生,用心灵感受;

激情,才会被点燃。”

啪啪啪~~~

鼓鼓掌,编导再次夸赞道:“总结的很好,都可以当做教科书范本了,不错不错,哈哈哈!”

咧嘴一笑,张麟笑道:“刘导您才是高人,央視藏龙卧虎果然不是说说的。

您刚才一番话,让我受用良多。”

这句话发自肺腑,是真心实意的赞美。

这位刘导看似笑眯眯的很好说话,实际上做每一件事,都会安排的井井有条、不急不乱,给人很安心的感觉。

这份云淡风轻的能力,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却可望而不可即的。

刚才那番对话,更是体现了对方深厚的积淀,是胸有丘壑之能人。

如此人杰,张麟自然会给予足够的尊重。

“能让你受用良多,看来我这个老头子还是有点用的,哈哈!”

想来是张麟的人气足够高,这份马屁拍出去后,刘导看上去很开心,借机跟他讲了很多需要多动动脑子的技能。

与此同时,最新一期的《社会记录》也开始发酵。

所有看完直播或录播,亦或者那一段高能名场面的,都夸赞张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搞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节目。

不管报道老独还是帮助残疾人大叔,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除此之外,网友们还踊跃献计献策,在张麟微博和节目官微底下,提供了很多可供采访的对象。

其中有一位农民工的故事,看的张麟尘封的记忆翻涌,想起了前世看的热泪盈眶,倍感心酸的视频。

这支视频还是央視新闻报道的。

“没事儿,反正晚上不干活,吃不吃饭都可以。”

记得当时视频广泛流传后,有很多人因为这一句话而破防。

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一个沧桑朴素的面孔,和敦厚质朴的苦笑。

说这句话的人叫邢万强,42岁,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

也是一位丈夫,一位父亲,一位儿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整整在火车上站了两天两夜。

中间吃过2袋泡面,剩下的时间就靠喝水来充饥。

2017年过年前,在疆省打工的邢万强,终于决定回老家过一次年。

为了省钱,他已经整整5年没有回过家了。

他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在网上买票,只好用最简单的办法,到车站售票处排队买票。

但时值春运期间,票本身就难买,而且跟他一样要回家过年的人太多了。

从邢万强的言语中感受不到一丝生活的苦难,满满都是期待、甜蜜和满足。

这段视频被央視报道之后,很快就火了。

有些人不太理解,觉得这只不过是在贩卖苦难而已。

但更多的人被他打动了!

勤劳质朴,节俭憨厚,不会说什么场面话,但却为了家人能过上好点的生活拼尽一切。

这不正是千千万万个华夏父亲的缩影吗?

心里赞叹着,张麟打字在这条热心评论下回复:

【父爱如山,无声无息,却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坚固的依靠。】

发完评论后,正待要继续看素材,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一看是频道总监王晓珍的电话,赶忙接通道:“王总。”

“现在到频道四号会议室来,有重要任务分配给你。”

听着名义上的老大沉凝的声音,张麟愣了愣后赶忙答应下来,表示马上就过去。

挂断电话,歪头道:“或许,是《社会记录》的口碑又让王总破防了吧?!”

张麟猜的不错,王晓珍看完汇总的节目热度后确实挺难受的。

自家王牌,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代表性的节目,却在新闻频道一拍一个准,一拍一个准。

从《共同关注》到《吾家吾国》,再到这个《社会记录》,都是专属于张麟的节目。

这样下去,谁还记得张麟份属综合频道?

所以,综合频道必需要出大招了!(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