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2 / 2)

两千五百多年前,学成后的老子入守藏室为吏。

如果按现在的说法,“守藏室”就是国家图书馆,老子可以被称作是“图书管理员”。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函谷关,老子浓缩自己一生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力量。

其中,“上善若水”的东方智慧,涵养了华夏儿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成为中华民族于千磨万击中绵延不绝的坚韧之源。

本周日晚八点档,华夏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华夏》将在央視综合频道迎来第九期。

本期节目将识读华夏哲学开山之作《道德经》。

它以老子在守藏之室期间的经历作为核心故事,展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奥义,以此致敬伟大的哲学先贤,致敬伟大的东方智慧。”

洋洋洒洒开完场,视角切换到了李紅四人身上。

张麟的声音不停传来,笑说道:“何谓“上善若水”?

随老子观水悟道,开启智慧之门。

继识读政治、历史、医学、农业、军事、游记等诸多领域的典籍之后,本期《典籍里的华夏》带领观众走近华夏哲学的开山之作《道德经》。

它是被翻译语言最多、发行量最多的华夏文化典籍。

纵观古今中外,从孔子、韩非、魏源,到叔本华、列夫·托尔斯泰、海德格尔……竭力推崇《道德经》者大有人在。

徳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公元前八百至前两百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而华夏出现了老子和孔子。”

微笑聆听着张麟侃侃而谈的讲述,李紅不得不怀疑起这家伙刚才是否在演戏?

因为他连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书都看过,再联想到他行走的张度张科这一点,让人很难不心生疑窦。

李紅是看过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著作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且知道这部作品相对冷门。

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当时古代希腊、古代华夏、古代茚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思虑间,疑似超忆症患者张麟继续说道:“雅斯贝尔斯称《道德经》是一部不可替代的哲学著作,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就包罗了宇宙论、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内容。

对于今天的许多读者来说,《道德经》给人的第一感受大概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全文五千多字,言简而意味深长,质朴而充满哲理,玄妙而顺理成章。

虽然“玄之又玄”,但《道德经》里的诸多思想,至今仍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智慧。

但如果你仅认为老子对华人的影响就是这样,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

你OUT了!

道家学说的书籍虽然在华夏日渐式微,与此相反的是,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

在华夏,《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

在国外,《道德经》比《论语》影响大;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是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

《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总数近500种,《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儒、道、释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根基。

老子、孔子是2500年历代君王的导师,影响华夏2500年的历史;

徳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子还是徳国人心中“最知名的华夏人”,每四个徳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谁在学习和运用道德经?

道德经在世界的影响如何?”

顿了顿,说道:“今天很荣幸邀请到四位对道德经很喜欢的专家名人,跟我们一起讲述道德经的前世今生。

接下来,就请王中江教授谈谈你理解的《道德经》。”

直播镜头由远及近,最后对准了王中江一人。

面对镜头,长相儒雅的王教授微笑说道:“《道德经》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誉为“万经之王”,也成为中古历史上最伟大的典籍之一。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道德经》被篡改了700多处。

这一发现来自马王堆大型汉墓的惊人发现。

帛书《老子》的出土揭示了传世版本与原版之间的惊人差异。

这使人们对《道德经》的理解,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一古代经典的伟大之处。

这700多处差异并非仅仅是文字的更迭,而是涉及到《道德经》核心思想的变革。

通行本《道德经》中最著名的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在传世版本中被广泛传颂,却在帛书《老子》中有着微妙的差异。

原汁原味的表述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这一微小的变化,却为后人提供了对这句话更加深刻理解的可能性。”(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