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四万宫女泪(2 / 2)

李白也轻声:“当年太宗一朝宫人过万,便已经被谏官劝谏,如今仅仅宫女就要四万……“难道就没有人能站出来,劝劝陛下就此打住。

张九龄苦笑:“莫当老夫是缩头乌龟,该说的话,都是说过的。”

早在开元十四年被贬官之前,他作为中书舍人之一,就因为宫女“采择”进谏,曾得罪了一众宦官。

虽说他被贬的根本原因是与张说结朋党,政斗失败,可这明面上却是借着“宫女采择”一事贬官洪州的。

而今,张相公生死垂危之间,他要想接任中书令和宰辅之职,便不能有一丝一毫错漏。

李白明白张九龄背后的无奈,拱手道:“是下官唐突了。可宫人吃饷,对朝廷和百姓来说负担着实过重了。陛下他……”

话未说完,被张九龄抬手下压掐断:“今日陛下志在与百官同乐,莫提此事。”

他又笑眯眯道:“来,七娘,圣人着你去前头大帐,待会儿马伎开演,那头看的要更清楚一些。”

张九龄果然懂得怎么拿捏七娘这样的孩子。

这话一出,都不用他再多说,七娘便屁颠屁颠跟着跑了,临走前,还问起李白去不去。

李白知道陛下这时候肯定不想见到自己,索性头疼地挥挥手:“去吧去吧,到了那儿专心看马伎,少说话,懂吗?”

七娘回头冲他做着鬼脸,跟在张九龄身边,大摇大摆地走了。

主帐高台这头。

李隆基正与武惠妃几人说着闲话。

“玄玄这回在京师过完年,才留到四月,就嚷着回观中修行了。朕是拿她没办法,只得弄上一场宴会热热闹闹为她送行了。”

李隆基打趣地说完,武惠妃便娇笑道:“玉真公主与金仙公主是代陛下修行,也为我大唐祈福,这才是真真的关心您呢。”

李隆基显然对“代为修行”的说法十分满意,畅笑之后,看武惠妃的眼神越发充满宠爱。

玉真早已懒得应付武惠妃这样的低段位,无聊地斟了杯酒自饮,就瞧见七娘跟在张九龄身后上来了。

玉真公主握杯的手颤了颤,落在李隆基眼中,便有些自我感动。

叫她们母女再见一面,是帝王对亲生妹妹的怜惜。

七娘乖乖跟着见了礼,又回答了李隆基几个问题,便坐在一侧下座。张九龄就在她身边,年长者又在说一些听不懂的话,七娘便全心全意看向底下的马伎宫女们。

一声擂鼓响,乐伎从旁作辅。

对面而立的马伎队伍展开红色彩绸,开始穿行舞动。

这是一群英姿飒爽着胡服的女子,数量近百人,挽弓射箭,玉勒长旋,随着鼓点越发密集紧凑,她们的动作也越做越快,越做越难。最中间那位娘子,甚至还能站在马背上跳舞!

七娘初时看的兴致勃勃,而后发现这些全是花拳绣腿的假动作,便开始觉得有些不得劲。

她凑到张九龄身边,低声问:“张阿翁,她们是以前就擅长马伎,才召进宫中吗?”

张九龄凑过去听完,摇了摇头:“都是先挑门脸儿,相貌周正者入宫,再分为普通宫女和有才艺的伎儿。成了伎儿,便得吃些苦头,将这门技艺练熟才行。”

只是,这宫中许多小娘子忍痛吃苦,练下这等“花架子”,或许终其一生也不能得到陛下召见。

时值盛世,大唐宫女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种——

采择、征求、配没和进贡。

在这四种途经中,征求面向“良家子”,选取才艺相貌俱佳者,数量少而精;

配没专指罪官家眷充入掖庭,是最底层的女婢;

而进贡偏向于外邦俘虏。

最主要的大头,还是来源于“采择”。

自陛下设立“花鸟使”下巡各地,搜罗长相出众者统统入宫,宦官就慢慢掌控了了采择宫女的这条路径。

这也是张九龄当年得罪一票宦官的因素之一。

满腹忧思的张大郎忍不住无声叹了口气。

七娘在他身旁,也有样学样地撑着小脸,蹙起了眉头。

她想,这么多小娘子被迫离家,关在这繁华的长安城里,流着泪咬着牙去做一件自己都不明白有何意义的事情,就能演出陛下的盛世繁华吗?

七娘不懂。

但她觉得,李唐皇室百年基业,先祖们若瞧见这场面,是要给陛下一巴掌的。

*

李白也在帐中冷眼旁观这一场叫人心慌的表演。

看着这些奋力一舞的宫女子,以及高台上那些言笑晏晏者,他脑海中浮现的竟是长安城内大明宫西侧的“掖庭”。

官宦有罪,妻女冲配掖庭。

今日这些高门贵妇仕女坐于帐中,俯视这群修习马伎的宫女,尚且还能笑得出。可若一旦政局动荡,家中郎君流放赐罪,作为官宦妻女便都得充入掖庭,成为宫婢中的最下等人。

昔日上官婉儿入掖庭,能以文才东山再起。

而今这些人,又能有几个做得上官婉儿。

李白摇了摇头,只觉得这长安城的欢闹繁荣,就像是虚虚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楼——

他若不清醒地沉沦其中,一脚踏出去,便有可能是万丈深渊。

要融入长安,终究与他们所想差了许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