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章(1 / 2)

寒暄过后,把汉和三娘子才注意到,今日与方逢时等人站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年轻人。

把汉和三娘子把朱翊钧上下一打量,立时呆住了,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风姿俊朗的小公子,别说蒙古人,就算是放在汉人里面,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

三娘子笑着对吴兑说道:“义父,这位大人我见过的。”

吴兑大惊:“你在哪里见过?”

三娘子爽朗大笑:“在你卧房的古画中。”

“卧房”二字着实炸裂,不仅朱翊钧,一旁的方逢时和郭琥都惊呆了。

三娘子好似没看到几l人的神色,目光依旧在朱翊钧身上驻留,那种赤裸裸的、不加掩饰的欣赏和垂涎,看得朱翊钧都想往冯保身后躲,这个姐姐太吓人了。

这也就是蒙古女人,野性、奔放、不拘礼节,中原女子哪有这么直白的盯着男子看的,岂不让人笑话。

可朱翊钧转念一想,这是独属于不受中原礼教束缚的异族女子的率真,想看就看吧,反正她也不能对自己做什么。

这时,郭琥魁梧的身躯往中间挪了半分,不动声色挡住三娘子的视线。

三娘子爽朗一笑,收回目光,说道:“这位大人眼生,以前未曾见过。”

吴兑按照之前朱翊钧交代的,向三娘子和把汉介绍道:“这是武清伯长孙,小爵爷李诚铭,也是戚将军麾下得力干将。”

郭琥特别补充了一句:“不久之前,率一队轻骑,生擒朵颜卫的董狐狸和长昂。”

这是昨晚朱翊钧特别交代过,一定要透露给把汉的信息。

果不其然,把汉眼中露出惊讶之色,看向朱翊钧的目光中,又多了几l分敬重,竟是以蒙古人的礼仪向他躬身道:“董狐狸和他的朵颜卫先锋骑兵,在草原上以悍勇无畏著称,你能生擒他,也一定是智勇双全。”

朱翊钧心想,是戚继光把他打得丢盔弃甲,自己看准时机,捡了漏而已。

但他表面上只是点了点头,回道:“把汉那吉才是年轻有为,短短几l年,就能将几l处马市治理得蒸蒸日上,方总督、吴巡抚应该上奏朝廷,为都指挥使晋封才是。”

方逢时做恍然大悟状:“早该如此!早该如此!是老夫疏忽了。”

听闻此言,三娘子也笑道:“治理马市的功劳怎可叫他独占,我也该有一份才是。”

她说这话的时候,目光仍是盯着朱翊钧的方向,后者只能点头:“应该!应该!”

此时,吴兑招呼众人:“此处风大,大家先到府衙去吧。”

也不只是因为朱翊钧生擒了董狐狸,还是说要为他请封,这一路上,把汉那吉对他格外热络和崇敬。甚至把方逢时晾在旁边,一直跟着朱翊钧找话聊。

“我们草原二郎,最敬佩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勇士。”

说到这里,他要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一会儿L到了府衙,等正事办完,可否请李将军与我切磋一番

。”

巧了,朱翊钧既想要与他结交,又喜欢跟人切磋武艺,欣然答允:“一言为定!”

把汉那吉虽然汉话说得生疏,但一路上都在滔滔不绝的与朱翊钧聊天。说方逢时对他的种种优待,他带着妻子属下来降,本以为要被押入大牢,没想到方总督好吃好喝款待他们,还为他向朝廷奏请恩赏。

这些年来,教他说汉话、识字,还教他如何打理马市,告诉他这是朝廷对他的恩赐和器重,不可辜负边关来之不易的和平。

朱翊钧听得多,说得少,一直在观察这位草原青年,不难看出,他说的这些都是真情流露。他也对中原文化向往和好奇,但并没有侵略性,更多抱着学习的态度。

很好,看来,方逢时花了四年时间,已经和他培养出了恩情和信任,无论是情感还是利益,只要能维持双边关系,不再打仗,封个官职,给些赏赐也是值得的。

到了府衙,把汉那吉向方逢时汇报了进来几l个马市的情况,朱翊钧在一旁听着。

经过四年发展,马市从原本的官市,逐渐向民市过度,以往以物易物也变为以银购物。

朱翊钧从小就知道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由官转民之后,随着贸易额增长,官服便可以对商户增税。

说完了马市,三娘子又提到两件事。第一件,由俺答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的城池已经竣工。

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隆庆六年,俺答和三娘子召集各族能工巧匠,在在大青山之阳破土建城。

历时三年,这座拥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城池终于建城。因其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蒙古人便称它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之城”。

三娘子道:“大汗年老多病,动工建城,全由我一人主持。如今城池已经落成,还请方总督和义父替我上奏朝廷,请大明皇帝赐名。”

大明皇帝此时就坐在一旁,已经开始在心里给她的城池命名了。

方逢时看向朱翊钧,后者微一点头,方逢时便笑着道了声恭喜:“回去之后,老夫就拟奏疏,明日送往京师。”

三娘子听完,笑了起来,又道:“还有一事,大汗近来信奉佛法,此次前来宣府,他特意叮嘱我,向朝廷请求赐予佛经和喇嘛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