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好烂的招数 很厌恶(2 / 2)

当年也有人说,桑莹要是分开一站,说不定就能顺利进总决赛了。

桑莹觉得,她发挥不好,她技术不稳,那是自己的问题,怎么还能怪别人了?

SA第二,COC第三,这是她拼出来的成绩。

假设这两站没丛澜,她就能前进一位,拿下第一和第二了。

但,桑莹失笑,怎么能如此笃定?

比完赛一年,桑莹回看SA和COC,发现褚晓彤的问题有了答案。

很简单,因为教练们就是想要让她成长起来,靠着丛澜成长,也靠着她突破。

看看女单的天有多高,也看看她在赛场的表现与丛澜差距有多大,更要看的,是一个国家队一姐担起来的责任究竟有多重。

隐藏在这些期待里的,还有“思维的突破”。

娜塔莉、索菲娅、还有很多人,都说过与丛澜一起比赛的感觉,离不开的一个词叫做无力。

桑莹回想跟丛澜一起参加的众多比赛,从国际赛到国内赛,她没想起来“无力”,她满心满眼都在思考自己要怎么去比去拼。

褚晓彤以前在采访里回答,她知道超不过丛澜,只能抢第二,但是每次她都不觉得自己会输。

那会儿还有人觉得她这个说法有病。

桑莹当时没理解,现在却理解了。

教练们想让她知道的是,承认第一,渴望第一,超越第一。

他们不愿意丛澜成为女单脑袋上的那座晦暗天空,她不该是障碍,也不是吸收了所有养分的霸王树。

她是目标,是灯塔,是海面大雾中那颗永不会散的光亮。

依靠她,奔向她,而不是,畏惧她,远离她。

迷信丛澜的第一,是冰迷们之间的调侃。

但同时也成为了运动员们的枷锁。

为了破除这个枷锁,她们选择了一条弄虚作假的路,以求证明丛澜没什么了不起。

结果反而验证了,丛澜就是了不起。

为什么两站都要跟丛澜一起?

因为教练们期待的,是慕清晖在这个赛季的快速成长,是她从Jr到Sr的珍贵机会。

沙漠里的半瓶水,有人说真好还有半瓶,有人崩溃地说怎么只有半瓶。

就像是现在的首钢训练场,女单运动员们看到丛澜的各种难度动作,想得不是“这还怎么比我直接放弃吧”,而是“太强了她都在练我怎么能休息”。

没有人望而却步。

没有人感到“无力”。

两站GP,塑造了桑莹的稳定,稳住了她升组的心态,消去了她的不安,留下的是她自觉扛起来的责任,与自己竞技生涯的目标。

那是——丛澜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

慕清晖不是被放弃的人,她是最被保护的那一个。

一如去年,Jr表现不佳,升组一鸣惊人,迅速被人喜爱的桑莹。

·

丁教练在看单诗兰。

于谨其实也在看她,只不过他在现场,但丁教练是在后台看的显示器。

单诗兰的位置靠前,她抽签的名次是第三位。

放在以前,不怎么友好。

但现在还行,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第二位出场,按照以往的习惯,她P分高不到哪里去。

因为裁判组会习惯性压分。

这次不是了,AI不看脸也不看国籍,只看表现。

不太好的一点是NHK用的是他们本土的一个AI,没有WINGS那么强大,在技术动作上的辨别还可以,但对PCS的评判还是要依靠裁判组。

然而,这已经比以前好太多了。

起码对欧美国籍之外的运动员,是这样的。

叶琳娜失误了一个连跳,P分有了上限,可是她这场表现真的非常好。

好到P分拿了36之多。

在KC区等分时,见到这个分数,她愣住了。

观众们热切的鼓掌与欢呼,给出了足足的反馈,因为大家真的很喜欢她的短节目。

这跟裁判组的偏私带来的高分不一样,那是一种卑劣的反馈。

现场不同,人们只会用丰沛的情感,来回应真正的美好。

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感受到了。

单诗兰也感受到了。

她看着满场的观众,想起来今年自己参加的一场B级赛,很少的人,很少的关注,冷漠的现场就跟训练场似的。

单诗兰脚下轻轻滑动。

她很感谢能跟澜神一起参加比赛,因为这种现场她真的特别特别喜欢。

上万人为她鼓掌,上万人关注她的赛事,上万人与她一起度过这两分半的时间。

万众瞩目,她是焦点。

有人认为这是压力,单诗兰却很喜欢。

她会紧张,但她也同样珍惜。

于谨在场边看着单诗兰站在那里,他突然觉得,孩子变了。

去年的时候,他还在跟人说,单诗兰擅长打顺风局,对逆风局面手足无措。

短节目三个跳跃,如果前面两个顺利,这个sp基本可以确定会;

短节目如果顺利,后面的自由滑八成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若是自由滑的七个跳跃里,前面过半都正常,那么后面的三个也应该不会翻大车。

相反,第一跳要是崩了,整个节目就够呛。

但单诗兰很好的一点是发育关过得平缓,所以在这一批女单中,她只要不落后,之后两年的路就会走得很顺畅。

就连Jr尚未升组的小四周跳们,于谨他们都不敢说,这群孩子一定能过发育关并且保留现在的高难度跳跃。

单诗兰在国家队里,四周跳没出,3A不太行,五种三周跳里就连擅长的3Lo都经常性存周。

可她又经常有很好的表现,次数不比拔尖儿的那几个人少。

很矛盾也很让人恨铁不成钢的一个运动员,就连喜欢她的冰迷都总是说,单诗兰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有时候不抽有时候抽得要死。

大家希望每次她都遇到顺风局,可这显然不可能。

丛澜为数不多的逆风局,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逆转第一的好戏码,是比赛中最刺激的一幕。

【这也是lanlan,单诗兰求求你了这次顺顺利利】

【国家队什么都管就差喂饭了,我就纳闷了单诗兰怎么就不能崛起呢】

【你这话问的,你爸妈饭都直接喂你嘴里了,你怎么没考上清华北大没当主席没获得诺贝尔奖没当富豪没拯救地球呢】

【追竞技就是因为比赛不确定啊,连澜神每次的表现都不一样,为什么要苛责别人完美?你考试还不能每次都满分呢】

抽风也意味着惊喜,当表现优秀的时候,这会是极大的满足。

就如这时的单诗兰。

的短节目,漂亮的表现力,连跳的3Lo3Lo是她让人喜欢的个性跳跃,也是充满了单诗兰特色的技术动作。

她在那一刻,是决绝起飞的鸟,蒙着眼睛,无畏向前。

短节目《寂静之声》,是垮掉的一代的孤独与迷茫,也是远离喧嚣孤身赴黑暗的寂寥,但落脚点,是她愿意探索世界的试探。

单诗兰不知道为什么会被推荐这么一首歌,茱迪说她演绎得很好。

之前单诗兰一直不明白好在哪里,此刻她终于晓得了。

她半跪在冰上,全场的漫天振奋之中,没有急着起来,也没有急着离去。

她抚摸着这块冰面,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冰凉。

很喜欢,特别喜欢。

一刻即永恒。

单诗兰抬头,笑容灿烂:“我表现真好。”

她好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花滑。

孙娅然止不住地夸着单诗兰的短曲,用尽了溢美之词,为这个率先出战的国家队成员。

至于冰迷,则比较简洁了——

连看两场高水平表演,值了。

她们没有注意到的是,今年开始,GP分站的比赛质量比去年提升了不少,花滑节目落在了节目本身,而不是粗劣的跳跃、跳跃、跳跃。

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的再度复出,单诗兰的全场轰动,女单短节目刚开始三人,就有两个经典sp呈现。

观众们是即时的,她们知道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坏。

叶琳娜·波亚尔斯卡娅和单诗兰都不是明星运动员,可她们的表现,足以唤起在场众人的欢呼与呐喊。

只是因为,比赛真的好看,节目真的好看。

单诗兰捂着眼睛想哭,又担心眼妆被弄花,泪水氤氲盈满眼眶,视线变得模糊不清。

她瓮声瓮气,跟身侧的于谨说道:“教练,我知道什么是我的顺风局了。”

她当然听到过教练们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她也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

于谨抽纸巾小心翼翼给她擦眼泪,还不忘回应:“什么?”

单诗兰:“是公平。”

她的顺风局从来不是什么成功或失败,是不公平打分之下的高压,是潜意识里的不甘。

但她现在看到了。

“35.15……这样的分数,我终于知道什么样子才是35分了。”她说。

什么发挥才够得着这样的评价,什么节目才能有这样的得分。

而不是胡乱打分,毫无规律。

可惜KC区收音不外放,否则,这会是新一轮爆炸似的话题热度。

单诗兰确实是个17岁的未成年,一般不发表看法,一旦发表了,就直戳ISU的肺管子。

当然,于谨很乐意看见这一幕。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