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第 49 章 战争(1 / 2)

七月秋收如火如荼,流水县各大工厂不得不停工。打零工的农民各自回乡收割稻谷。

陆蓝紫占的良田大部分已经分给百姓和流民,这是最后一次属于他们的收割。待小麦收上来之后,田地全归分到的百姓。

许顺德也从繁忙的研究所出来,走向田间地头。

她要将自己第一款研发的摇臂收割机和蒸汽收割机用于实践。

摇臂收割机操作非常简单,跟水牛犁地操作是一样的,只不过犁头换成了收割麦子的刀片。

蒸汽收割机是她做出来的仿品,原装的蒸汽机也很笨拙,所有的配件都是手工打造,铁匠师傅做坏了许多配件。好在她学会了高炉炼铁,又通过温度计掌握了铁水配比,才能达到要求,要不然连仿品都做不出来。

除此之外,他们的研发小组还将玻璃研发出来了,虽然是根据陆县长提供的研究资料。

陆县长打算插秧结束后,盖玻璃厂,专门生产各种玻璃器皿。

话题扯远了,许顺德正看着农民操作摇臂收割机,当两头茅庐在前面拉的时候,带动刀片,旁边的档板会将割倒的麦子推到一边,操作与拖拉机别无二致,很是便捷。它的收割速度也与手扶拖拉机相似。当然它也跟手扶拖拉机一样,只能在平原作业,不能用于山地。

农民看到摇臂收割机,为它的灵活而欣喜,纷纷上前询问价格。

一个村子总有几户人家养了牛,农忙时用于耕地,现在收庄家也能用到,自是一举两得。

许顺德报了价钱,十两银子。流水县的农具价格一向卖得不贵。以前一样普通铁制农具也得卖五六两银子,现在这么大的家伙只卖十两,可以说是相当划算。

有牛的人家当即就买了一辆。许顺德当即让人将带来的摇臂收割机拿给对方。

为了夏收,研究所做了六十八台,她雇佣一批短工,要求他们拿着摇臂收割机去各个村子推销。这些短工通常都是流民,刚刚分到地,还不识字,趁着农忙下乡做农活挣钱。由他们推广,许顺德新研发出来的摇臂收割机能更快速度占领市场。

要说她为什么这么尽心,因为陆县长许诺新研发的机器除去成本,一半收入归公,一半收入归研究所。

如果六十八台机子全部卖完,他们平均每人至少能分五十两银子。是工资的几十倍。

农民看着这摇臂收割机羡慕得不行,但是他们没有牛,也没有毛驴,买了摇臂收割机也没用。只能寄希望于多挣钱,回头再买牛。

许顺德推销完摇臂收割机,扭头就开始尝试蒸汽机收割机。

这玩意是烧煤炭的,许顺德命短工从城里拖了车煤炭在地头备着。这会儿启动,她往里填柴。

她坐在驾驶位置上掌握方向,蒸汽机收割机发出一声轰鸣,缓缓移动,出气口往外飘烟。农民们惊奇地看着这庞然大物。

它真的走起来了。不用牛拉,不用马拉,只靠自己就开始收割机器。

村里的大人小孩全部跑过来看热闹。

其实去年他们看过手扶拖拉机收稻子,但那东西据说是红姑从仙界带来的。但这个机器不一样,是许顺德许所长带人做出来的。自然不一样。

五行麦子从地头一直到地尾被收割,如此反复个时辰,停下来加煤。又一车煤倒进去。

有百姓过来询问收割机的价格。

去年那会儿有许多人还舍不得花钱让许顺德帮忙收割。

在农民的认知里,收庄稼靠的是自家人以及亲朋好友。花钱请人帮忙收割那是地主老财。但今年不一样了,农民们需要快速将粮食收上来,把稻子种下去,才能快些进城打短工。

现在城里工厂到处都在招人,只要通过扫盲班,每个月就能有六百文。要是拿到小学毕业证,工钱还能再涨一百文。

种地才值几个钱?现在粮价下来了,脑子比较活的农民更愿意进城打工。

他们倒是想找手扶拖拉机,但是它太少了,去年在他们村收割,今年就得去别村。

他们只能来找蒸汽收割机。

许顺德还是同样报价,一亩八十文。

其实这个价钱是亏钱的。蒸汽收割机用的煤并不是陆县长提供的,而是从外地客商运过来的煤炭,最差的煤也要二十文一斤,这样的机子一亩地需要二十斤煤。相当于四百文一亩地,但是陆县长为了鼓励他们搞研发,不仅将差额补足,而且还额外给了研发津贴。

所以即便不赚钱,研究所的同志们依旧热情向农民介绍它的功能。

“它不仅能收割,还可以耕地,你们是哪个村子的?如果你们能说服整个村子都用我们的机子,明天就可以开到你们村。”

那老汉立刻点头如捣蒜,“我们都用!我们是清水村,总共有千多亩地,你明天可要快点开过来?我们就在村子里等着。”

“好。”

在许顺德忙得不可开交时,陆蓝紫也没闲着,她组织兵丁安抚流民,将多余的田地分给他们耕种。

除此之外,还要开各种会议。人才的缺乏让她忙得不可开交。

原先她只有一个助理云李柔,后发觉一个人不够,又新招了一名数学极好的人才,本名李凤儿,后改名黄李凤。

黄李凤负责统计各类数据,比如夏收过后,各村子小麦亩产情况,当税收完成后,她第一时间将报告拿给陆蓝紫。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陆蓝紫特地到乡下视察时,随机拐进一个村子。

她的出现很快吸引百姓们的注意力。

今年年景好,再加上有机器的帮忙,收麦速度已经以前节省一半时间,再加上从收麦到现在一直没有下过雨,稻苗全部栽入田中,各家已经将粮食晒好入库,该交的税也都交完。

看着沉甸甸的粮食,老农们欢喜得露出牙花子,见到陆蓝紫这位在世仙姑,他们热情邀请她进去坐客,要好生招待她。

陆蓝紫并没有拒绝,走进这户人家,新盖的两间瓦房,收拾得干净卫生。

院子里还有自家种的小青菜,婆子进去拔菜,又去鸡圈里摸了两个鸡蛋。

青椒炒鸡蛋、白菜豆腐、红烧土鸡、油爆虾、清蒸鲥鱼和海带豆芽汤。

流水县离海只隔了一个县,这边经常有贩子贩卖海鲜过来,尤其天热的时候,鱼虾不禁放,也是最便宜的。

但即便如此,价格也比青菜要贵上许多。

这样丰盛的五菜一汤是他们几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知晓陆蓝紫不喜男女分坐,主家让婆子也过来坐陪。

鲜香的鲥鱼让人胃口大开,再配上大米饭,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比过年还要丰富。

陆蓝紫问及对方亩产多少。得知今年小麦亩产487斤,这亩产如何也不能说低。

老农脸上带了点得意,他是村里亩产最高的人家。

他兴致勃勃分享自己亩产高的秘诀,“我小儿子以前识字,那时候家里穷,我是咬牙让他念的。学了多少年,却连个童生也没混上,当时全村人都看我笑话。自打您来了,我们都能识字,我小儿子学得最快,他进城当了工人,每个月都会看报,然后回来念给我听。报纸上就登了如何肥田。那些烂菜叶子,枯树叶都能肥田。还有猪粪和鸡粪都可以肥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