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鲁滨逊炮下(2 / 2)

罗宾森清了清嗓子道:“那好吧,是这样,我发现您的军队使用的火炮都是远程的重炮,诚然,威力很大,在陆地上对付大规模的集群骑兵或者步兵我认为是非常实用的,但是在海上,这样的重炮其实实用性并不高。”

高衡一挑眉毛,“嗯?这是什么意思?”高衡确实没听明白,理论上火炮难道不是越是重炮越好吗?要不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红夷大炮、四轮磨盘重炮等等超级火炮,高衡把这些火炮搬上船,也就是为了用重炮的威力来对敌方船只造成重大打击。

罗宾森立刻解释道:“将军阁下,您既然拥有强大的舰队,想必应该对海战有一定了解。”

高衡老脸一红,这还真有些尴尬,还别说,高衡的舰队目前还真没正儿八经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海战,荷兰人侵略谅山府的时候,高衡他们是用计夺取了船只,然后驾驶这些船只再次用计谋拿下了东印度公司的基地。包括在台岛的热兰遮之战,也是舰炮对陆地的攻击,甚至是这次的扬州之战,清军压根连水师都没有,更不要说海战了,这方面还真是空白。

高衡摇摇头道:“不瞒你说,对海战,我们还在摸索阶段,并不是太了解,但是,这将是我们组建的水师未来的重要科目,因为未来是海洋的世界,谁控制了制海权,谁就能获得战争最后的胜利。”

“制海权,一个非常新颖的名词,不能不说将军阁下实在是太聪明了。”罗宾森送上一记马屁道。千万不要以为西洋人就不会拍马屁,相反,马屁在全世界通用,哪个国家都有些心思灵活的人会拍马屁。

罗宾森捡起几个制造火炮用的铆钉,在桌案上摆开,然后道:“这些铆钉就是舰船,桌面就是大海,目前的海战,不论是经过佛郎机人还是荷兰人还是我们国家舰队的实践,实际上,战斗往往发生在四百码甚至是两百码之内,也就是说,海战的秘诀是什么,谁能抢先击沉对方的战舰,谁就能获得胜利。”

他将其中两个铆钉靠拢,“基于这个事实,我们要知道的是,只有火炮的威力越大,准头越高,我们才能先发制敌,假如这两艘船每艘只能有开一炮的机会,将军阁下觉得,怎样才是最有利的。”

高衡下意识道:“那还用说,当然是把炮口抵到对方的船上,不需要瞄准,海上的精确度也没多高,然后直接开炮,打穿对方的吃水线。就跟火枪对射一样,谁能忍到极限距离一发命中,谁就能胜利。”

罗宾森竖起大拇指道:“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目前很多人却并不明白,恕我直言,卜弥格教士说这间厂房里制造的火炮将被装载到您的战舰上,我认为,这并不是个好主意。”

高衡有些疑惑,这里生产的可都是四轮磨盘重炮,这种火炮在陆地上是大杀器,在船上肯定也是大杀器,怎么就不好了。

罗宾森道:“正如我刚才所说,目前的海战,基于海上各种复杂的海况,火炮根本没有太好的精准度,将军的这种重炮,放在船上,如果是固定舰位对陆地实施攻击没问题,可如果是舰队对轰,可就没什么用了。一海里甚至半海里之外,对方舰船就是个黑点,滑膛炮在颠簸状态下根本没什么精度,这种炮有什么用?半海里之内,我们应该尽可能贴上去,击沉对方,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用可以一锤定音的火炮呢?”

高衡终于意识到他在说什么了,这是他受到了后世海战思维的误导,认为什么都是超视距打击,对方舰船还没看到你就被你干掉了,实际上,在帆船木船时代,双方就是大炮对轰,跟后世理念正好相反,越近越好,这样才能打得准,比如小鬼子,动不动就接舷战。

这么一看,四轮磨盘重炮在海战中有些鸡肋了,不仅鸡肋还占载重,除非是专门对陆地攻击,否则根本不需要这种重炮。

“你的意思是?”

“将军请看我的图纸,近距离海战,火炮的破坏力会随着炮弹尺寸不成比例的增加,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舰炮更换成重量相同口径更大的火炮。我们将发射药减轻为炮弹重量的三分之一,制造这种游隙更小、更短、更轻的火炮,并且还能进行直射,在两百码的距离上,如果更换我这种炮,四轮磨盘炮的重量我可以造出三十六磅炮。”

“多少?”高衡瞪大了眼睛。

“三十六磅,甚至可以更大。”罗宾森道。

“你刚才说你叫什么来着?”高衡冷不丁问道。

“亚历山大。罗宾森。克鲁索。”罗宾森挠了挠脑袋道。

“罗宾森,罗宾森,这只是英语直译的问题,罗宾森是不是还能翻译成鲁滨逊?”高衡盯着眼前这个金毛大胡子,猛然想到这个后世家喻户晓的名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