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教晴雯读书、写字儿(2 / 2)

紫鹃上前打量了两眼,笑道:“字迹不端,我们姑娘怕是不会看呢。”

紫鹃原名鹦哥,本是贾母身边的丫头。

和曾经的晴雯一样都是贾母丫头,所以两女相识,也算熟络。

林黛玉从扬州带过来的雪雁年龄还小。

贾母见了怕不中用,这才把鹦哥派过去伺候,黛玉给她改名“紫鹃”。

夜渐深。

紫鹃回到碧纱橱,把那张字儿拿给林黛玉看了。

黛玉眸光闪动:“竟破出来了。”

随后摇了摇头又道:“这道题看似简洁明了,却颇为复杂,原当是咱们闹着玩的。

不曾,他的破题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确是八股人才了。”

她回想白天,贾琮不直接回答的情景,只怕是因为有上次“元宵节”惹得宝玉不快的局面。

此番才不想刻意炫耀,其实他的才华并不在众姐妹之下.......心细、懂进退。

才华横溢之人,总是兮兮相惜。

黛玉出身书香门第之家,亦是如此。

她从未了解过贾琮这个人,或者说从接触过贾宝玉之外的男儿。

但元宵节上那番表现,着实让她罕有些许异样的触心。

这样的情绪并非是男女之间的情感波动。

而是感触于贾琮所展现出的那般谦谦姿态与书香才学。

........

........

贾赦定下了日子,二月初八命贾琮去南城秦府拜师,并几番犹豫不决之下。

咬着牙掏出一百两银子,作为贾琮的拜师贽见礼和当月费用。

贾母对此置之不理,甚至全程都没有打发人来问候一声。

贾赦自是十分郁闷,倒也不好张嘴向母亲讨要。

但这番举动,说明贾母至始至终都没把贾琮放进眼里。

说不定是因为贾琮让贾母下不得台,从而处置了王熙凤,她老人家心里正有芥蒂呢。

一切准备就绪,结果人还没出发,那边就来信儿。

果真如贾琮所料,秦业告病赋闲了。

贾赦想了想又叫他即可去一趟东府:一是贾珍身为族长,族中子弟求学,理应资助一二。

二是贾珍与秦业是亲家,贾赦又忙于享乐,今儿刚从外掏了一种提神醒脑的膏回来。

此刻正想找小妾们大振雄风一番,自然没时间领儿子过去,便嘱咐贾珍代为安排。

仲春之季,细雨如丝。

轻轻洒落在宁国公府的屋檐上,那兽头、螭吻在雨中更显庄重与华贵。

屋脊上的轻尘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仿佛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卷。

东跨院上房内,贾珍与尤氏这对年轻夫妇,于南倚窗下随意坐聊。

家族的繁杂账目、庄子的收成、地租的管理、贵族生活的日常用品。

都是他们常聊的话题,却唯独床笫之事,不曾提及半字。

这时,尤氏的贴身丫鬟银蝶在帘子外通报:“西府的琮三爷过来了。”

话音刚落,伴随着一阵淅沥沥的雨声。

贾琮收了纸伞挂在廊下,微湿的靴子踏在洁净的青石板上,留下一串串水珠,慢步而入。

贾珍、尤氏二人见他束发高结,身着松江棉布袍,圆领中衣。

原本长到膝盖下面的袍角,此时已被他挽起来放进腰间汗巾,略显不雅。

但他眼神纯净、肤白洁净,面相棱角分明,端得个俊生公子的模样。

与下人传闻中的“好学上进,行事得体”名副其实,倒生不出反感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