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60年秋季丰收(2 / 2)

时光荏苒,很快来到了9月,迎来了秋收的日子。

这一次安东县全县都开始忙碌着,他们安东县总共拥有可种植耕地面积为亩,这回和上次一样,去掉各种损耗,总共收获旱稻吨,较去年少了5000吨,大豆为8000吨,这一次大豆为8700吨,以每一个人1年消耗300斤粮食的最低标准计算,此次收获的粮食合计可以供给38万6600人一年的口粮。

这个数字虽然比去年稍微有所降低,但放眼整个华夏还是名列前茅。

何雨柱看着今年的秋收报告,十分满意,虽然较去年收成比例同期有点小幅度下降,但是总体开始还是很不错的。

这说明这1年他们安东县的计划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原本库存粮仓告急的问题也因刃而解了,以目前的这个情况,哪怕是61年的灾荒都能安然度过了。

为此,何雨柱再一次召开了1960年的秋收总结大会。

安东县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各个公社的一把手和二把手都陆续到位了。

小小的县委会议室早已经是人满为患,大家都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

不过没有人不满,一个个都洋溢着笑容,毕竟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深知吃饱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而时任安东县县委一把手的何雨柱,在扫视了在场的众县委干部后,便开始发表重要讲话了,

“各位安东县的同志们,大家辛苦了,今年比去年更艰难,极端天气恶劣气候还是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和缓和,咱们安东县还是旱灾的重灾区。

但是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咱们县还能立克服各种困难完成这一次秋收,是咱们华夏史上的一个壮举。”

随后何雨柱话锋一转,

“为此,我在这里代表党,代表人民要向咱们安东县的全体干部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何雨柱此言一出,在场的众人无不动容,纷纷回应道:“何书记,您才辛苦。”

............................

同一时间,安东市全市劳动人民都在忙着收割,这一次在市委书记郝金龙的牵头下,全市都开展了大面积的旱稻种植,自然也是进入了收获成果的时候。

虽然安东市旗下的那些县的创收都不如安东县,但架不住地多。

安东市包括安东县在内,一共有6个县,其他五个县的可种植耕地达到了惊人的亩,平均亩产900斤,累计收获吨粮食,可提供222万人一年的口粮,要知道安东县全县也就140万人。

这就是变相的还结余82万人一年的口粮,这数字那是相当的惊人。

也就是说安东市一年全市的创收可以让270万人吃饱饭,如果稍微匀一匀节约一点,按照最低标准来分配那就是能提供6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要知道整个西辽省也就2500多万人的总人口。

一个安东市几乎可以养活四分之一的西辽人,这样的成果自然是引起了省政府和上面的重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