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重生(四)(1 / 2)

三年后。

“新科进士们进殿。”

礼部尚书声音中正平和,悠扬悦耳。三百名新科进士按着会试的名次,分做十列,逐个进殿,在已经设好的几案前一一入座。

永安二十六年二月,大晋乡试结束。前三百名新科进士,只等今日殿试过后,就能定下最终名次。

这三百名新科进士,各个春风满面意气昂扬。

今日殿试只考一道策论,由天子亲自出题。形式更重于内容。简而言之,就是走个过场。

毕竟,做了二十多年天子的一代明君永安帝,从来不以文才见长。甚至有小道消息传言,天子每日批阅的奏折,有半数都是由聪慧贤良的皇后娘娘代为批阅。

不过,这个传言一直在小范围里流传,无从验证,也就成了众人口耳相传心照不宣的秘密。

天子令人津津乐道的趣闻不止一桩。

自天子登基后面,后宫便一直空置,只有赵皇后一人。偶尔有臣子上奏折,奏请天子开后宫纳美人,都会惹来天子勃然大怒。

最近的一次,还是在八年前,当时赵皇后生了一对双生子,凤体虚弱。有一个不开眼的御史上奏折,天子当时就冷了脸:“朕的皇后,才貌出众,品德贤良。为朕打理后宫,整日操劳。朕有皇后相伴,是前生修来的福分。你上这道奏折,是何居心?”

“是想让朕担上无情无义的恶名,还是想将月子里的皇后气病?”

那个御史被骂得面色如土,跪在金銮殿里,还没张口为自己辩解,面色铁青的天子,便罢了他的官职,直接撵出了金銮殿。

众臣没人替那个倒霉鬼求情。

帝后青梅竹马情意深厚夫妻一心,皇后娘娘还为皇上生了五子一女,是皇室的大功臣。更不用说,皇后娘娘贤名远播,深得百姓百官们的爱戴敬重。

对新科进士们来说,这些传言本来十分遥远。他们来自大晋十三州,有的人是生平第一次进京城。便是那些在京城国子监读书的,对京城倒是熟悉,进金銮殿也是第一回。

一众新科进士面容肃穆,不敢露出心中忐忑,静等着天子驾临。

无人留意到,坐在角落处的一位少年进士抬起头,默默凝望着巍峨庄严的金銮殿,目中隐隐闪过水光。

十六年了……算上他在黄泉地府的十年,一共二十六年了。

他终于又踏进了这里。

坐在少年身侧的,是一个年近五旬的老进士。这里三百人,年龄最大的和年龄最小的凑巧坐在了一起。论排名,于竣考中第六十名,比老进士高了三十个名次。

老进士压低声音提醒:“不要东张西望。”

于竣回过神,冲老进士笑了一笑,很快垂下头。

一柱香后,天子迈步进了金銮殿。

于竣起身,和所有进士一同拱手行礼:“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中气十足,声音清晰地传进众人耳中:“免礼平身。”

于竣谢恩起身,趁着抬头之际远远地看了一眼天子。

天子今年四十有三,正是男子盛年。身姿挺拔,面容俊美,整齐的短须为天子增添了几分威严和成熟。

时光荏苒,一别二十六年。

当年那个活泼爱笑的春生堂弟,如今已是成熟的帝王了。

于竣心里满是唏嘘。

之后,众进士入座,天子当场出了一道策论题。

于竣收敛心神,低头作答。诺大的金銮殿里,只有笔墨声。

于竣写了两千余字,一气呵成。右手手腕有些酸,他停了笔,慢慢揉了揉手腕。一抬头,正巧见到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打了个呵欠,顺便挪了挪位置。

于竣:“……”

好笑之余,又有些久违的熟悉和温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