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是,我旋转爆轰发动机刚定型啊?(1 / 2)

开会的前一天,成洛马研究中心!

“……适用于轴对称环流道的圆台诱导斜爆轰燃烧组织……”

“……计算可知,飞行工况相较于圆锥和斜劈,环形燃烧室中圆台可以同时实现斜爆轰波的加速起爆和稳定驻定……”

“……以上计算,这种模式最高工作极限速度可以达到18马赫!”

李洋教授正在做最后的“旋转爆轰发动机”设计方案。

是的,旋转爆轰发动机!

从赵默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年的时间了,终于要完成定型了。

这七年,是我国航空航天高速发展的七年。

弹指一挥间,威龙歼二零都已经服役快四年了,但旋转爆轰发动机还没有定型,时间之长,可以说是非常漫长了。

当然,这个漫长也只是相对于我们的高速发展来说。

相对于一款飞机发动机的研究时长来说,七年并不算太长,中规中矩吧。国内外研制一款飞机发动机超过十年时间的比比皆是,七年在十年面前可以说相当快了。

李洋教授的自我感觉和认知是太慢了!

很简单,因为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太快了!

可控核聚变这种未来的东西都实现了,室温超导这种根本不可能诞生的东西都诞生了,他主导研制的“旋转爆红发动机”还没成功,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尽管这里面因为室温超导材料的突破、“华夏之光”人工智能等材料和技术的突破导致的“旋转爆红发动机”研制时常延长,但李洋教授也认为不能接受。

飞机发动机,特别是高超音速战斗机的发动机的研制,肯定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发动机的研制肯定是要应用到这些突破的新材料和技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方案被推翻,重新来过的情况。

旋转爆轰发动机的研制就遇到了。

室温超导材料诞生了,怎么能不第一时间应用上?

强人工智能诞生了,那肯定是也要应用上啊。

于是乎,旋转爆轰发动机的方案一改再改……

万幸,在这期间终于是没有大的技术突破了,旋转爆红发动机终于是到了最终敲定的时候了。

李洋教授此刻的心情,除了一点点遗憾之外,遗憾于时间太长了,更多的还是高兴和如释重负的,一边撰写着报告,一边在心下想着:“总算是没有辜负赵院士的期望~”

旋转爆轰发动机的初始设计方案,是赵默提供的,当初他还一度请求上面安排赵默院士来主导,结果赵默院士去搞航天去了。

当时他还是有些情绪的,后面随着赵默院士搞出一个又一個惊天动地的大成就,他的情绪彻底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庆幸,庆幸赵默院士没有来主导旋转爆轰发动机的研究,否则的话可控核聚变、室温超导材料这些不就要延期了吗?

那些成就延期了,那可就是特别重大的损失了!

别说旋转爆轰发动机了,哪怕是宇宙战舰的引擎来了,也是弥补不了的。

七年的时间,当然不止是确定了方案那么简单。除了眼前即将完善的设计方案之外,在成洛马的研究基地内还有着数架验证机,装载了旋转爆轰发动机的高超音速战斗机验证机。

七年之内,偶尔会有相关的报道,说李洋教授率领的团队实现了旋转爆轰发动机的试车、我国实现了高超音速武器的飞行等等。

特别是“鸣镝”飞行器,更是屡见于网络和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

网络视频中,鸣镝飞行器飞过,发出“呜”的急速呼啸声,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虽然是视频,但也可见高超音速武器的强悍。

而这些视频、报道,其实都是报道的装载了旋转爆轰发动机的高超音速战斗机验证机!

李洋率领团队实验了多个方案,现在做出了最终的敲定,是综合评估之后兼具了性能、成本、维护等等因素之后敲定的,一种命名为“旋转爆轰+斜爆轰”的方案。

太过于投入的李洋教授,中午饭、晚饭都没吃,一门心思埋头撰写方案。

直到成洛马老大闯入了他办公室,火急火燎的找到他说:“紧急会议,我们立即启程去一趟京城!”

李洋教授才如梦初醒,第一个反应就是摇头不去。

什么紧急会议有他手上的设计方案重要?

直到成洛马老大说了一句“是赵默教授那边有了重大发现”,李洋教授才猛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眼睛瞪得老大:“什么?那还不赶紧走!”

成洛马老大:“……”

然后,他们当天飞到了京城。

第二天,参加紧急会议。

李洋看到了很多熟人,都来了,心里面暗暗盘算这次的“重大发现”到底有多大,然后寻找了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赵默,他要和赵院士当面聊一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