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秉芳密信(2 / 2)

大魏女史 悟空嚼糖 231 字 1个月前

秉芳花肆在平城经营几十年,暗中一直进行着消息买卖,有朝政消息,也有私人恩怨。南至富丽萧齐,北至游牧柔然,秉芳这个买卖越折腾越大,要说之前的州官对此不知情?崔翁认为不可能。

至于他叫牛郎君盯住秉芳周围,不是想扰乱如今的新州府断案,而是先前他一直在跟秉芳买一个消息。这消息关系着他盼望了几十年的秘密,好容易快盼来了,秉芳被查了。

可惜啊,他是猜对秉芳的谍探有逃在外头的,今晚牛郎君顺利等到了,但拿来的密信跟他和秉芳的交易没有关系。

不,崔翁在“尉”字上沉吟,推测清楚密信的内容前,不敢确保与他顾虑之事、之人无关。

排遣杂绪,崔翁开始分析密信。

第一个消息:不舌、世、殳。

结合年前那盆差点养死的兰草,他先把“不舌”二字,推测为“不活”。

凡跟秉芳做过不良消息买卖的人,才会知晓此花肆很少用到的一种隐语,就是在花盆里加些不适宜兰草生长的粘土,然后把这种越养越死的兰草通过可靠渠道给消息买家,以此提醒秉芳花肆惹上了官司。

粘土越靠近花根,代表官司越难摆脱,如此一来,买家即使真的买花也会避开秉芳。

崔翁就是从收到一盆“不活”之兰后,再没去过秉芳。

“舌”比“活”字少“水”,那么把后面的“世”和“殳”字也加“水”,成为“泄”与“没”,消息内容便接近了然了。

连贯起来,第一个传递的消息可译为:秉芳此次被州府查封,是内部人“泄”密告发,但是这个叛徒至今“没”有查到。

这则消息肯定不是指没有叛徒,不然书写密信的方式会把“殳”字提到“世”字前面。

崔翁看向第二个消息:石洛、兰、尉。

幸亏他知道“石洛”二字是前刺史穆泰的本名,否则连头绪都展不开。

穆泰的“泰”,是陛下赐名,可是此逆贼没担起陛下对他的期许,到了平城后未正式任职就行反叛之举。

绢帛上这个消息既然以穆泰起首,说明买家是此逆贼的余孽势力。是仇人的可能性不大,穆泰有两子,长子已死,次子被发配去凉州,都不是难打听的消息,没必要通过秉芳买消息。

余孽……再结合上一个秘讯,经营秉芳的主家呼之欲出!

要么是上上任刺史陆族的产业,要么是前太傅元丕一族的产业。

继续往深推测,反贼余孽纠结的,一定不是穆泰被审,然后刑杀的事,因为那年是陛下亲来平城审的案。

夜越深,崔翁的头脑越清晰。余孽在平城买穆泰的消息,那就一定是穆泰来平城赴任期间的事……截止到此贼被捉之前!

被捉之前……被捉!

崔翁想到了!

那个时候平城被反贼把控,城门紧闭,人心慌乱,而后一夜之间反贼倾覆。有人传是因为穆泰先察觉到事情要败,于是这厮仗着武艺高强,抛下同伙单枪匹马从城西逃跑,结果被一名武功更猛之人活捉。

穆泰是那场叛乱的首谋,被擒后,其余贼子更成乌合之众,很快尽被捉拿。

绢帛上第二个消息提供的,莫非是当时活捉穆泰的勇士?贼孽心有不甘,想找到这名勇士杀掉泄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