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叙述性诡计的定义(2 / 2)

“我要说的就是故事里的‘我’,也就是三流作家关口巽。”

江留美丽听到舞城镜介提到了关口巽,似乎想到了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舞城镜介见江留美丽一脸着急的神色,便也不卖关子:

“江留小姐,您和宇山先生一样,将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了梗子怀孕二十个月不生产,牧朗神秘消失在密室之中,以及久远寺医院连续有婴儿离奇死亡的谜团上,却忽略了我在书中设下的另一重谜团。”

“简单来说,我在《姑获鸟之夏》中运用了大量的叙述性诡计。”

舞城镜介抓起了笔,一边在稿纸上写着一边开口解释道:

“提到叙述性诡计,那就要提到四年前刚刚离世的黄金三大家之一的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了,她的代表作之一《罗杰疑案》,就是将叙述性诡计发扬光大的一部神作!”

“简单来说,叙述性诡计指的就是,作者利用文字技巧,故事结构,将某些关键性的证据对读者隐瞒或者是误导,直到最后揭晓真相的时候,让读者产生难以言说的惊愕感!”

“常见的叙述性诡计有人物叙诡。”

“比如一个人明明是男人,却通过文字描述让读者误以为其是女人。”

“一个人明明是青年人,却被误导成了老人。”

“读者以为自己在故事里看到的人是A,但实际那个人是B。”

“更有甚者会出现,大家一直认为A是个人,但实际上A是一条狗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人物叙诡。”

“之后就是,时间叙诡和空间叙诡。”

“作者在故事中用大量的文字叙述,但给出的时间或者是空间被混淆,最终出现了。”

“读者认为发生在同一天的故事,实际上却分别发生在几十年前和现在。”

“又或者是同样发生在‘中央公园’的故事,实际上一个发生在曰本新宿的‘中央公园’,另一个发生在名古屋的‘中央公园’。”

“除了人物叙诡,时间叙诡,空间叙诡,以外还有认知叙诡,比如常见的色盲分不出颜色,或者是幻听,幻视看到了,听到了误导性的证据。”

舞城镜介为江留美丽大概说明了一下叙述性诡计的种类后,用笔在认知叙诡上画上了圈: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在《姑获鸟之夏》一书中,除了你们一直留意到的谜团之外,我还巧妙的利用认知叙诡,为故事埋下伏笔。”

“故事里的关口巽,精神异常,易怒,胆小,自卑,仿佛故事里的所有人都看不上他,所有人都在针对他,但是最终真相揭晓后,大家才发现,原来关口巽才是故事里最大的那个谜团,同样也是病的最重的人。”

“我利用这种‘不可靠叙述者’的诡计,一来,算是我在向阿加莎老师的《罗杰疑案》致敬。”

“二来,我极尽可能的缩减了提到‘关口巽’这个名字,在整本书三十多万字的篇幅里,我提到‘关口巽’名字的次数,仅有九次。”

“我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因为莪想要提升故事的代入感,让读者认为自己就是故事里的‘关口巽’。”

“读者在看《姑获鸟之夏》的过程,就是跟着‘关口巽’经历了一场,由‘京极堂’主持的驱魔仪式!”

“‘关口巽’心里的魔被拔除掉的同时,读者心中的疑惑也同样被解开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