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双线叙事结构的小说?”(2 / 2)

刚读了一段,杨筱秀眉微蹙。

他认真读这是科幻?

这明明就是“伤痕文学”嘛…….

描写某个封闭的小山村所呈现出来的落后和愚昧。

这种现在一抓一大把而且写的比这还深刻。

如果不是看到潭楷这样子,杨筱就不打算读起来,浪费时间。

但是她看到笔锋一转,出现了在银河系的光年尺度的两大文明的宇宙战争,马上意识到这真是一篇科幻。

“双线叙事的结构的?”

杨筱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个名词。

通过两条叙事线共同展现同一个主题。即便两条叙事线偶然相交,也只是空间层面的物理相交,剧情上仍无内在联系。

难道是作者想通过两条平行叙事线(星际战争和李老师临终告别),来表达“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一思辨性主题?

对,就是这个!

因为书中还提到了鲁迅。

鲁迅的杂文杨筱看的多了,十分熟悉。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杨筱对此十分自信。

只是……如果真是这样,这篇科幻只能说好看,但绝对谈不上精彩。

但是她看到中途的时候,两条叙事线“突然”相交了!

怎么会这样!

竟然会这样写!

杨筱被作者这突然写法惊呆了!

他的学生们(大概率是没有继续深造的可能)最终用他教授的知识拯救了人类拯救了地球。

在一片愚昧的黑暗中,那点点希望的火光最终照亮整个世界黑暗!

她现在已经顾不得分析文章结构,而是被后半片的文字所震撼。

特别是看到那段碳基联邦的最高统治者和议员之间的对话: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像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这是对教师最高的礼赞!

杨筱看完以后,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这两年看到的最好看科幻,没有之一。

“作者是谁?”杨筱急切问道。

“明华,《延河》杂志社副主编方明华。”潭楷回答道。

什么?是他?!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