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2 / 2)

“祖父,大伯!”海棠甜甜的叫着。海棠最喜欢祖父了,海棠觉得祖父能干,而且明理,不偏心,虽然家里人都很好,可是她这个刚穿越来的就是觉得祖父很好。

“我们棠棠起来啦!要吃饭了,快跟你二姐去梳洗。”老沈头高兴的应着。她也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小孙女。

祖父名叫沈高山,是个很精明能干的小老头,他也很喜欢海棠,当然这也跟海棠自身的聪明机灵有关系。

开玩笑!能不机灵吗,海棠前世可是26岁就坐上了经理的位置的人!海棠在心里默默的想。

梳洗完,堂屋已经摆上了饭。

煎的金黄的馒头片装了两盘,自家腌的咸菜拿油拌了一盘,自家晒得萝卜丁用猪油渣炒了一盘,用来下粥最好不过。冬天的冬白菜清炒了一盘,还有炖的黄灿灿的蒸蛋,炖时被大伯母滴了一滴猪油,现在闻着让人食指大动。

沈家吃饭没有分桌而食的习惯,也没有食不言的规矩,所以饭桌上气氛很是融洽。

小弟现在正是可爱的年纪,长满了牙啥都想尝尝,比如现在,大姐茉莉一个没看住,他的手就抓向了那碗用辣椒拌的咸菜里,并且极快的塞进了嘴巴里。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原来是辣到了。

“哈哈哈哈哈……”众人大笑起来。

气氛融洽的吃完一顿饭,家里人就该干啥活紧着去了。

祖父带着两个儿子下了地。

这时节要把地整出来准备种庄稼,地可是农民的根。

刚化冻不久的地,带着微微湿润,正是好整地。整好了再下一场春雨,那就更好了。沈高山背着锄头边走边想。

一抬眼,看见自家胞弟也背着锄头冲着这边田地走来了。说到自家弟弟,沈高山那是一个劲儿的愁啊。

怎么回事?还是娶妻不贤闹的。

沈高山兄弟姐妹四个,大姐沈丹嫁的近,就在本村,生了三女一子,俱都已成家,儿女还算孝顺,也早已没了婆母,只是当家的有点难伺候,还算好过。

小妹沈阳嫁的远,离好几个村,走动的就少一些,如今只生了一个儿子,全家宝贝的跟什么一样,现年纪大了又怀一胎,生活的也不错。

就只弟弟沈高地在土里刨食,娶了邻村的刘氏,刘氏家里并不富裕,姊妹一大堆,却只得一个兄长,人很能干,只是经常接济娘家。

沈家并不是那种小气的人家,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分了家,爹娘跟着沈高山住,刘氏越发变本加厉,贴补娘家贴补的厉害,却把个沈高地哄得服服贴贴。

刘氏只得两子,大的取名叫满园,小的取名叫满巷,并没有女儿。

却不知怎么的,这大儿并不得他夫妻两个喜欢,偏心的很,大房二房的,天天吵架,属实家里不太平。

这弟弟家里不太平,当哥哥的怎么能放心,因此经常接济满园一家,也时常劝他忍耐,怎么说那也是生养长大的父母。

也时常劝弟弟要一碗水端平,奈何收效甚微。

这不,前天大侄子到家里来找他,说又闹了矛盾,起因竟是大儿媳过年回娘家,给娘家多带了一块布。沈高山真是头疼的不得了。

这边厢,沈高地自然也看到了他大哥,满房和满仓赶紧着叫人。

“叔,干活呢?”

“哎!大哥,你也带着满房满仓来地里。”

沈高地边走着已到了自家地头。

两家的地头挨在一块,沈高山是长子,分家时,多分得一亩好水田,一亩旱地,总共得了2亩水田,4亩旱地,现在又置了2亩水田,开了2亩旱地。

沈高地则只有3亩水田,5亩旱地。这在村里也算是很好了,大云村靠山,因此好的水田并不多,反倒是旱地还要多一点,因此水田十分珍贵。

“是啊,这几天正是锄草保墒的好时节,不能错过啰!”

沈高山也走到自家田头,用脚试了试土的湿润度,然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哥,今年这田你还是跟往年种一样的?”

“是啊,今年麦子长的好,再种两亩水稻。”

兄弟俩一边闲话一边甩着膀子干开了。

家里,大哥桑榆已经踏上了去学堂的路。

作为家里的长孙,祖父对他寄予了厚望,早早送他去启蒙,从七岁起,他就每天去隔壁小理村上学堂,到现在已有3年了。

祖父常说“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不求考取功名,但求读书明理。

像他弟弟沈高地就是没有上过学堂,所以如今有点蛮不讲理。

当时祖父被选去服劳役,也是有点运道,被负责修建的一个长官看中,又当了几年兵,混上了一个小小的百夫长,直到后来腿受了伤,一到下雨天就痛的不行,这才遣返回家。

而他弟弟,也因为家里的生计和农活,没有上过学堂。所以祖父总觉得亏欠了弟弟,处处让着他。

想起往事,沈高山有点怅然若失,但是手底下的活儿也不慢,一会儿时间就锄了两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