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买粮、比试(求订阅)(2 / 2)

到时候她可以申请前往京城这边,那个时候老陈肯定会有所行动的。

颐和园,一家人在这里待了一个下午。

主要是闲聊、看风景,老百姓的日子,不都是这样过的嘛。

第二天凌晨,陈国华就比以往更早的时间,三点半就出门了。

他要去鸽子市一趟,联系一下二道贩子袁永新。

袁永新这个人,之前有交易过几次,特别是收购稻谷的那几次,陈国华对此人很满意。

人家是一个老手,也不会贪他的东西。

因此,陈国华觉得再次购买粮食,找此人准没错。

手握两千块现金,此时的陈国华,只觉得腰杆子特别直。

鸽子市里,许久没来的陈国华,感受到了这边的活跃。

居然还是那么多人?

难道是因为最近国庆阅兵,所以鸽子市都没开?

他没有想太多,找了一圈,却没有见到袁永新。

没办法,他只好随便找了一位二道贩子,跟对方商量收购粮食的事儿。

大米和面粉是八二开,主要是因为陈家人都喜欢吃米饭。

陈恭禄本身就是白云城来的,还不能吃辣,最爱米饭,不喜欢面食。

估计他当初跟着老许前往金陵,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毕竟京城这边的大米,可不是那么容易购买到的。

反倒是金陵那边的大米,供应很充足。

面粉这东西,这是云婉裳、陈小月她们爱吃,所以必须得有面粉才行。

鸽子市的大米价格是一毛八分钱一斤,不二价。

同样,面粉的价格也比粮店的价格要贵不少。

二道贩子两眼放光,询问陈国华需要多少斤大米?

现在陈家人总共有九人,还有就是陈国华远在大西北的六姐和六姐夫。

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孩子,所以陈国华的意思,自然是多多益善。

按照平均每人每月三十斤粮食的定量,一人一年就需要三百六十斤。

大约是持续三年到五年左右,陈国华就按照五年来计算。

那么一人便是需要一千八百斤粮食。

总共是九人,再加上六姐一家,算十二人好了。

因此陈国华需要收购最少两万一千六百斤粮食。

当然了,按照五九年之后粮食份额减半的策略,陈国华也不一定需要购买两万多的粮食。

但俗话说,有备无患嘛。

万一他六姐那边生了几个小孩,并且还突然回京城了呢?

这种事儿,谁也说不准。

何况,大西北那边的条件更加艰苦,估计他六姐和六姐夫现在吃的食物都还很差呢。

如果是两万斤粮食,大米是一毛八分钱,面粉是两毛一分钱。

所以平均价格差不多维持到一毛九分五厘钱左右。

那么陈国华需要支付的金额四千两百一十二块钱。

不过他空间里还有之前收购的上千斤稻谷,所以可以不需要购买那么粮食。

另外,短时间内来说,陈国华也没办法一下子采购这么多粮食,更没有这么多钱。

所以只能是先采购五千斤粮食,慢慢来收购。

“五千斤?”

二道贩子深吸了一两口气,目光闪烁地说道:

“那你给我五天时间,我保证给你抽调五千斤大米,不过你必须给我订金才行。”

“不好意思,这个真不行,万一你人走了,我去哪里找你?”

陈国华闻言,直接摇头拒绝了。

鸽子市这个地方,根本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拒绝之后,陈国华马上道:

“要不,你先去筹备粮食,我过两天再来找你,就约在两天后的这个时间点,你有多少粮食,我就收购多少粮食,如何?”

二道贩子闻言点点头,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商量好之后,二道贩子看着陈国华离开,突然不屑地冷笑了一下:

“切,这么幼稚的手段,也想来抓我?”

陈国华并不知道,人家二道贩子误以为他是巡逻队的人,正在钓鱼执法呢。

所以二道贩子并不打算赴约,甚至还会通知其他二道贩子。

凌晨五点半,陈国华回到了翠花胡同,叫醒了三小只,喊她们去晨跑。

今天还是假期,但晨跑却是没有结束。

时间飞逝,转眼过去三天的时间。

从鸽子市离开的陈国华,气得不轻,自己居然被放了鸽子。

好家伙!

有钱都不赚,这些二道贩子这么傻的么?

当即他只好下次再去其他地方的鸽子市,再找找门路了。

尼玛,有钱都买不到粮食,这个时代,果然是困难啊。

这天下午他回到北汽制造厂,半下午的时候,发现有人在运动场上面跑步。

于是诧异地询问旁边工位的吴梦雨,“咱们厂现在不用上班,都能自由练习跑步了么?”

工厂每天的工作任务,那可不要太满。

一般来说,连放假都是奢侈,更何况是训练呢?

“对啊,今天中午广播通知的,参加运动会的工人都可以申请每天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

吴梦雨笑着道,“陈组长,我记得你也参加了运动会,要不去训练一下?”

还有这好事?

陈国华闻言,顿时惊讶不已。

虽说现在已经十月份了,距离运动会也就半个月不到的时间,现在训练的话,不就是临时抱佛脚嘛。

但转念一想,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啊!

当即他就找白礼春说了这事儿,后者当即就批准了。

不过呢,训练期间是只能在运动场上面,不能外出离开工厂。

对此,陈国华也没在意,毕竟他也不是想要摸鱼,是真的想锻炼一下罢了。

等他来到运动场上,才发现人真的不少。

他带的第一小组就有好几人参加运动会。

便是华居佐他们这六位大学生,也都在运动场上面呢。

“陈组长也来跑步了?”

看到陈国华过来跑步,吴礼义、李寿同、钱振鹏他们都纷纷挥手打招呼。

身为大学生,吴礼义他们也很热衷参加运动会。

甚至,李寿同觉得他在三千米项目上,肯定能打败陈国华。

毕竟他李寿同可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没少被他母亲拿着竹棍追着打。

上学的时候,每天也需要起早贪黑,走七八公里的路程去上学,一走就是十来年。

“嗯,你们来得挺早的呀。”

陈国华乐呵地跟他们闲聊着。

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基本上来说是不太够的。

何况还需要热身什么的。

跑了没一会儿,陈国华还发现了段云平这些领导,居然也在运动场上跑步。

啧,还真是少见呢。

过了半小时,陈国华结束了自己的长跑训练,正在边上放松的时候,段云平朝他招手。

领导们正在一百米起跑处,把陈国华叫过来的时候,居然是想让他跟别人比一比。

“小陈,我可得批评你一下。”

“听老白说你只是报名三千米和跳高是吧?一百米这样的项目,你怎么没报名呢?”

一百米这个项目,报名的人,太多了。

大家都认为自己可以跑得很快,所以一窝蜂都集中选择了一百米。

何况,相比其他项目,一百米项目还是比较容易的。

面对段云平的批评,陈国华只是傻笑着不解释。

这根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这都报名了,还能怎么样?

一百米比试?

算了,领导开心就好。

原来这个一百米比试,只是段云平跟一位客人之间的意气之争罢了。

事情是这样的,最近这段时间,从南方那边来了一队客人。

人家是来北汽制造厂参观学习的,偏偏带队的负责人杨立青是段云平的老战友。

两人之前的关系就很好,但一直也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但建国之后,杨立青去了南方的工厂。

来到京城之后,两位老战友再次碰面,少不了一番叙旧。

叙旧之余,也是有一番比试的意思。

比各自带的工厂,比成绩。

结果就是段云平这边略胜一筹,而且还说了陈国华这个年轻人有多么多么厉害。

老段只说是他提拔上来的,完全把薛亚军给撇一边去了。

好家伙,杨立青哪里还能忍啊?

当即他也说了他们此次参观的团队里面,也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叫黄克诚,是他们工厂最厉害的年轻人。

可能成就没有陈国华多,但黄克诚也改进了自行车辐条生产设备,效率提升了很多。

现在知道北汽制造厂这边快要举办运动会了,也知道陈国华报名参加了运动会。

那没说的,那就比试一场吧。

自信满满的杨立青,觉得百米冲刺这样的比赛,黄克诚肯定能跑得赢陈国华。

后者无所谓比不比,但一百米的话,这不是他的强项啊。

黄克诚只有一米七左右,比陈国华足足矮了一个头。

如果不比一百米,那么比什么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