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我能提个建议么?(求订阅)(2 / 2)

众所周知,关于土地肥力的问题,这是一个千古都在研究的问题。

老祖宗传下来的保养土地肥力的方法十分简单粗暴:农家肥!

庄稼的秸秆可以焚烧之后,直接就地埋在田地里,这就是给田地育肥的一种办法。

其次就是牲畜和人类的粪便,通过堆积发酵,让微生物帮助分解,形成肥力,这也是一种办法。

其实还有通过堆积落叶,让落叶在土地里度过整个冬天,这也是一个给土地育肥的办法。

反正陈国华知道的关于肥料制作的办法有很多,但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发酵。

因此对于蔬菜大棚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办法。

陈国华思考过后,很快就想到了现代化的那种复合肥、钾肥等肥料。

这些东西,如今都藏在大西北,属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领导,我现在有好几种办法,但这些办法,可能不是近期就可以解决的”

什么?

段云平闻言,直接惊呼了起来。

他是一个办法都想不到,没想到陈国华居然说有好几个办法。

这就是普通人和天才之间的差别么?

太可怕了!

当即他也顾不上惊讶了,赶紧询问陈国华,具体有什么办法。

于是,陈国华按照他所知道的好几种办法说了出来。

虽说大同小异,并且很多办法也都是现实中大家经常会用到的。

比如草木灰、桔梗灰、稻谷灰之类的。

可稻谷加工之后的稻糠这东西,直接拿来烧了育肥?这不是浪费嘛!

因为稻糠这东西可是畜禽饲料啊,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呢。

谁家那么奢侈烧掉稻糠用于积肥啊?

排除!

脸色不是很好看的段云平,并没有打断陈国华的说话。

后者却在这个时候,欲言又止了。

“怎么了?”

段云平连忙关心地问道,陈国华却迟疑着说道:

“主要是这个办法,太冒险,而且未必能找得到呢。”

“你先说说看。”

见段云平坚持,陈国华只好坦白了。

那就是寻找钾盐矿!

大自然当中,有一种对人类十分友好的矿物质,那是钾盐矿。

这东西可以被人类利用,然后加工成为钾肥。

钾肥对植物生长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增强植物的抗旱、抗逆性、促进光合作用等等。

“什么?钾盐矿?你说哪里有?你写报告,我这就上报”

段云平闻言,顿时惊讶到站了起来,激动地对陈国华说道。

老段这人,带兵打仗绝对是行家里手,也确实是一个好领导。

但对于技术、学科专业知识,还是欠缺了一点。

这要是换做是夏培肃或者徐献瑜等教授,亦或者是他母亲云婉裳或二娘甘如霜,那绝对会听说过钾盐矿。

即便没听说过钾盐矿,那也略知一二与之相关的事物。

陈国华闻言,苦笑道:

“领导这东西就藏在我们脚下,只不过,不在京城,而是在我们西北、西南或者川蜀等地。”

“即便是最近的地方,那也是在孔孟之乡啊”

听到这里,段云平稍微泄气了一些,但孔孟之乡这个地方没问题啊,离京城还是很近的。

当即又继续追问了起来。

自古以来,我们内地就有四大盐场的说法,其中之一就是莱州湾和胶州湾盐场。

但这个地方的地下卤水,也不是那么好开发的。

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不少加工氯化钾的设备和原材料,这就是化工行业的专业领域了。

在民国时代,已经有化学肥料了。

可很多肥料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而内地本身的化学工厂,不能说没有,只能说进展缓慢。

再加上当时的小农经济以及战乱年代,所以,这些化工行业,也是在战乱中摇曳,很难发展起来。

最简单的还得是大西北那边,找到之后,就直接建厂生产就可以了。

听到陈国华说起这些,段云平的心态是一直起伏不定的。

难怪刚才前者一直吞吞吐吐,犹豫着该不该说,合着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呀。

难怪哦!

颓然的段云平,跟着问出了最后的问题,那就是大西北那边的钾盐矿,应该很容易找到吧?

当然,段云平作为北汽制造厂的一把手,其实如果想要申请肥料,那完全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京城有不少农家肥,完全可以借用一点嘛。

再不然,北方投资的三百多个科研、工业项目当中,其中之一,就有建立在吉化化肥厂这个国家级大项目。

段云平又怎么可能没听说过这个项目呢?

毕竟人民报、青年报、妇女报等报纸都有报道过这个新闻。

所以他完完全全是很轻易就可以解决关于合作社蔬菜大棚的肥料问题。

之所以询问陈国华,只不过想要看看,陈国华能不能从中有更多的启发罢了。

这不,还真的有惊喜。

嗯,惊吓也不少。

关于大西北的钾盐矿问题,段云平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结果,陈国华却点头道:

“我知道大概的位置,找到钾盐矿很简单,但如何保护和开发它,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哪里?”

段云平闻言,稍微来了点精神。

可听到陈国华提及罗布泊这样的地方时,他还是有点茫然。

大西北的罗布泊?

之前有一个绝密任务,就是在罗布泊这个地方。

但作为绝密任务,老段自然是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去了哪里。

他不知道,可陈国华知道啊,当然了,陈国华知道也是不会说出去的。

毕竟这件事根本没法解释。

“既然你说那边是鸟不拉屎的沙漠戈壁地带,那怎么可能会有钾盐矿呢?”

“领导,正是因为那边荒无人烟,所以至今都不曾发现那边有钾盐矿。”

陈国华却十分笃定地说道:

“或许领导您没有看过相关的书籍,罗布泊以前就是一个湖泊,那边是有水源的.”

“更准确来说,在很多很多年前,罗布泊那边应该就是一个海洋.”

“因此那边绝对有可能存在钾盐矿,只要去那边找一找,就绝对能找得到.”

“当然,那边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只怕去了那边,相当于九死一生。”

听到这句话,段云平明显更加惊讶了。

不过话题聊到这里,也已经差不多了。

再继续聊下去,那就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会显得他这个领导很呆板无知。

于是,他便让陈国华写一份计划报告书上来,他提交给上面进行汇报。

“好的领导,没问题。”

陈国华答应了下来,但他知道,被通过的可能性不大。

其一,那个鬼地方实在是太恶劣了,并且这个时间点,其实已经有地质学家去那边跑过一趟了。

但,全军覆没了!

其二,那边目前还有一个十万人的超级大部队,在那边建了一个窝。

作为一个绝密项目,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事情。

他六姐陈桂英和他六姐夫危裕民应该就是在这个地方。

然而陈恭禄、云婉裳、胡萍姑、陈梨花他们这些家人也是完全不知道这件事的。

而陈国华也更不可能知道了,可凡事皆有万一,他当然知道他六姐到底干嘛去了。

有这两点原因在,那么再次派人前往罗布泊寻找钾盐矿的事儿,肯定不会通过了。

或者说,短时间内来说,不太可能。

除非那个大项目出了科研成果,否则,不太可能。

从一把手办公室离开之后,陈国华返回设计部的工位上,开始动手写报告。

吴梦雨她们这些组员,本来还想上前询问一下关于越野车设计的一些问题,见到这一幕,也没敢上前了。

众所周知的一件事,陈国华特别忙。

因此,一般情况下,见到他忙碌的时候,大家都很自觉,不会上前打扰。

其实现在的陈国华,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忙碌了。

十月十号之后,翻译稿酬下降了,他也就没有接到那么多翻译文稿了。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也是要恰饭的。

像行政科的资深翻译专家牧春花,她倒是还好,本身就在北汽制造厂工作,有基本工资领。

但一些并非资深翻译,或者说他们只是一些自由翻译。

在稿酬下降之后,收入直接大幅度锐减。

千字三元的稿酬,很多人必须比之前翻译更多的文稿,才能勉强保住饭碗。

这个时候,这些自由翻译,只能拼命地接单了。

于是,北汽制造厂的这些翻译文稿,大部分都被这些自由翻译给抢走了。

恰好陈国华也不想那么忙了,索性就随他去吧。

还有一个原因,那大概是刘长佑这位行政科科长,被老段或者老薛给警告了吧。

毕竟陈国华是北汽制造厂的宝贝疙瘩,他应该是更专注于发明创造,而不是搞翻译。

因为很多人都可以把翻译做得很好,却没有人能在发明创造上面,比陈国华做得更好。

既然这样,陈国华就不要去搞那些翻译了。

特别是进入十一月份之后,陈国华至今都没有接到翻译文稿了。

大概率跟前几天,老薛这位二把手被管理局的张逢时臭骂了一顿,有直接关系吧。

在这个关键时刻,刘长佑肯定不敢触怒领导的。

没有了翻译这份工作,陈国华的收入锐减,但他也不是特别在意。

一来他空间里有两万多美金,二来他偶尔搞点小发明也能获得奖励,三来家里目前并不缺钱。

所以收入锐减,但空余时间也多了呀。

也就是设计部和配件研究小组这两边可能会耗费他一点时间精力,其他都还好。

比如蔬菜大棚,安排下去就好了,隔三差五去检查一遍,剩下的事儿,都由夏孟远他们这些人负责,不需要陈国华亲自动手。

很快,陈国华就把报告写完了。

抬头的时候,就看到了吴梦雨正盯着自己看,“吴梦雨同志,现在可是工作时间啊,你发什么呆呢?”

他没开什么玩笑,免得对方尴尬。

饶是如此,吴梦雨还是脸上一红,连忙上前,直接甩出了自己的问题。

“不是,这个问题,我记得上个月我给你们讲过了吧?空气动力学这本书,你们平时都不翻一下的么?”

看到是车框架外形设计问题,陈国华瞬间无语。

这玩意儿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少之又少。

真不知道,作为学霸的吴梦雨,怎么还会犯这样的小错误呢?

估计是走神了?

算了,得纠正一下组员们的工作态度才行,否则的话,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见得到越野车呀?

时间缓慢流逝,临近下午下班,段书记还派人过来催促呢。

陈国华无奈,他正准备交上去呢,没想到老段这么心急。

拿到报告书的段云平,一刻也不敢耽搁,直接开车去找张逢时了。

后者都下班到家了,看到段云平追上门来,顿时惊讶不已。

“老段,你这是有急事找我?”

废话呢这不是?

很快,伴随着段云平把计划报告书给到张逢时,同时也口头简述了一下这个项目,后者顿时惊讶了一下。

“小陈他对地质学这一块也有这么深的研究?”

“我听他说了,他没事的时候,什么书都会翻一下,特别是他进了北大之后,北大图书馆都被他翻了一大半”

“他看书那么快,还能记得住?”

“谁知道呢,反正我算是看明白了,小陈就是一个超级天才,我们这些普通人呐,根本无法理解他们这些天才的世界.”

两人聊了好一会儿,张逢时便表示,等下就去老吕那边喝酒。

老吕?

那不就是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吕进雄嘛。

也对,这报告还真得一层一层地往上汇报才行。

当然了也就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很多人都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

所以,办事效率也是相当高效的。

大院里,吕进雄刚到家,就看到了已经准备好酒菜的饭桌,以及已经坐在桌上等着的张逢时和段云平两人。

至于他夫人和儿子儿媳妇等人,要么在旁边陪着,要么在厨房忙活。

“哟,真是稀客呀,你们俩怎么来我这儿了?”

吕进雄明显错愕了一下,但很快便笑道。

其实他们这些人,都是部队里的人。

因此,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是认识或者听说过对方名号的。

毕竟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再到北方战争,能存活到现在的,没有哪一个不是部队里响当当的人物。

“领导这是在骂我很少来看望您呢,看来等下我要自罚三杯了。”

段云平顿时说道,张逢时也连忙笑骂了一句。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彼此之间的亲疏关系了。

寒暄客套之后,晚饭正式开始,嗯,还是拉家常,然后聊起了前几天农用地膜的那件事。

有结果了!

今天才刚出来的结果,华润公司那边的柳冠中发来电报称,港岛这边目前并没有这种农用地膜。

至于外国的话,还需要时间去调查。

既然如此,那肯定是先在港岛这边申请专利,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了。

这意味着,华润公司即将可以赚到更多的外汇。

也意味着,轻工业部那边,终于是作出了一点小成绩。

听到这里的时候,段云平十分无语,都怪老薛之前太贪婪了。

或者说,太小家子气了,三千块钱的农用地膜而已,犯得着这样吗?

唉,格局啊!

太没格局了!

等聊完这些事儿,这顿饭也已经到了酒过三巡的时候了。

嗯,应该聊正事了。

只见张逢时不慌不忙地拿出那份陈国华写的计划报告书。

吕进雄翻看来看之后,本来还觉得马马虎虎吧。

结果,在看到罗布泊这三个字之后,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小段,这份报告真的是小陈一人编写的?”

小段?

段云平一个激灵,这称呼,这语气,明显就是领导生气了呀。

“对,这是小陈自己写的报告,下午小陈刚到厂里面,我就喊他过来我办公室了,下午临下班之前,我就让人催他,然后报告就给我了。”

“领导,这有什么问题吗?”

没事儿的时候,就是哥俩好,称呼老段。

现在应该是有事儿了,直呼小段,啧,看来这事儿,还不小啊。

张逢时也严肃了起来,但他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

毕竟他的级别还不够,根本不知道罗布泊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

吕进雄深呼吸一口气,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大惊小怪了。

毕竟有些地质学家或者相关的专家教授,他们知道罗布泊藏着钾盐矿,似乎也不是不能理解啊。

于是,他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接着跟段云平详细了解情况。

过了一会儿,等他听完段云平的陈述之后,沉吟了半晌,这才说道:

“这样吧,明天你把小陈带过来我办公室,我跟他聊聊吧。”

绝密任务,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即便是一个可能的误会,那也必须问清楚。

也就是陈国华这个天才,连文津街的伍先生等领导都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吕进雄才会这么好说话。

换做是其他人,只怕吕进雄现在就打电话通知警卫员去抓回来审问了。

张逢时和段云平两人面面相觑,这份报告,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啊?

“老吕,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

“老张啊,这件事你就别问了,你级别不够,但应该知道部队的保密条例吧?”

吕进雄的一句话,直接让张逢时差点破防了。

他奶奶的,早知道当初打战的时候,他就应该更加勇敢果决一点,或许现在也能走到更高的职位了。

导致他现在完完全全不知道什么情况,明明眼睛挺好的,但此时却跟瞎子一样。

真让人难受!

这顿饭,草草结束了。

但留给了段云平无限遐想:陈国华的那份报告里面,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转过天上午,陈国华出现在了中科院。

华罗庚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经过这段时间的周旋,嗯,也就是开会,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晶体管计算机科研项目,正式启动。

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啊,陈国华顿时高兴坏了。

他还以为要明年才能有结果呢,没想到现在就出来了。

太好了!

但项目距离正式启动还有一段时间,因为需要分配一下任务,还需要协调一下人员。

此次的科研任务,涉及到的科研单位,会比之前的单位更多。

103计算机研发项目的单位不仅仅包括中科院,还有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部队总参三部、第七机械工业部和清华北大等几所高校均有参与。

现在好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晶体管工作寿命短和不稳定的问题。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这边的陈启宏等专家,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有些束手无策。

所以,今天中科院内部会议上,华罗庚主持着会议,面对这个问题也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如果是数学方面的技术问题,华罗庚自然是当仁不让了。

但物理方面的技术,属实是难搞。

闵乃大作为之前103计算机研发项目的组长,此时也皱眉地看向陈启宏道:

“老陈,你们物理研究所都搞不掂这个小问题吗?”

后者摊摊手,道:

“老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几乎没有”

之前从零开始研制出来的晶体管,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被进口的晶体管给打败了。

好家伙,总不能在这个时候,使用外国的晶体管吧?

人家老外怎么可能会告诉你如何解决晶体管工作寿命短和不稳定的解决办法呢?

如果人家北方那个国家,真的有那么大方,当初援建的时候,就不是给什么m-3和БЭcm-ii两台计算机了。

换做是内地自己,也不可能那么大方地把自己国家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到别国吧?

纯粹就是想屁吃!

所以,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就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处在会议室里,最不起眼地方的陈国华,突然举手开口道:

“那个,华院士,闵组长,陈教授,我能提个建议吗?”

ps:求月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