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订婚和买卖(求订阅)(2 / 2)

“我和你于叔叔两人也没有意见,所以这个时候订婚,正好合适。”

接着,陈恭禄和云婉裳也接着说了好几句。

反正核心一点,那就是这个月内订婚,大家都定好了,别纠结了。

这真的是打了陈国华一个措手不及。

倒不是他不想结婚,或者不想跟于沫离结婚,关键是年龄还太小。

大概这个时代的后遗症就是这样,很难躲过被催婚的。

并且他之前那么努力,变得那么优秀,后遗症马上就来了。

如果陈国华稍微普通一些,即便甘如霜跟云婉裳的关系再好,估计也不会马上同意吧?

还有就是于世勋这个老头,大概率也不会那么好说话的。

可惜没如果。

陈国华没得挣扎,通知他之后,此事就基本定了下来。

于沫离这会儿只顾着害羞,但她没有开口反对,特别是云婉裳和甘如霜都先后问过她的意见了。

既然没有明确反对,那就是同意了。

只是她太害羞了,少女心在蹦蹦直跳,哪里顾得上回答啊?

三小只欢呼雀跃了起来,顺带着还调动了陈援朝的积极性,四个孩子一起高兴鼓掌。

夜色已深,陈恭禄他们四人很快就确定了订婚的日子。

新历十二月二十六号,农历戊戌年十一月十六日。

这一天是好日子,订婚结婚都非常合适。

确定了之后,于世勋一家就先回去了。

老于有吉普车,所以即便外面飘着雪,也不是什么大碍。

转过天,陈国华还在中科院呢,叶茂昌就亲自找了过来。

可惜,他跑了一趟北大,根本没有见着人影。

因为陈国华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去过北大了,很多时候都是去图书馆装装样子。

但最近这段时间,晶体管计算机项目已经启动了,陈国华就没有回燕园了。

没见着人影的叶茂昌,也没好意思回去回复。

直到他见着陈国华的同学成时若,后者告诉他,陈国华应该是去了中科院。

在叶茂昌懵逼的时候,成时若却好奇地询问他:

“叶同志,您说您是北汽制造厂的,那您应该知道陈国华的事儿吧?能不能跟我聊聊他呀?对了您这次那么急来找他,是有什么事儿么?”

回过神来的叶茂昌,也没太当一回事儿。

一来,成时若确实是北大学生,也是陈国华班里的同学。

二来嘛,陈国华的那些事儿,也没有什么可保密的,反正大家都知道呢。

所以,他就跟成时若介绍了一下。

听完之后,成时若表情惊讶,心里更是翻江倒海了。

没想到自己这个同学,在北汽制造厂那么牛逼啊。

而且还鼓捣出了蔬菜大棚,这倒是没什么,可问题是农用地膜啊。

听叶茂昌说,农用地膜特别好,好像还能出口赚外汇什么的。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陈国华搞出来的这个蔬菜大棚,技术含量并不低。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叶茂昌已经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成时若这才回到班里。

见他满脸失魂落魄的样子,张宝康用胳膊肘捅了他一下。

“老成,你咋了?被妖精附体了么?”

“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成时若没好气地白了对方一眼,接着道:

“我说你们谁比较了解陈国华的?”

陈国华?

一众同学都面面相觑,大家知道陈国华这位同班同学,可惜大家都没见过几次面。

开学之后没多久,陈国华就消失了,之后就没有来过了。

听辅导员徐翠薇说,他已经申请了在家或图书馆自学。

然而,大家也只是偶尔见过几次,更多的时候,却是没有见着人影。

所以大家对陈国华的了解,几乎是没有。

然而,接下来,成时若却把陈国华在北汽制造厂干的事儿,给说了出来。

顿时引起了大家的惊呼声。

本来,张宝康、顾小凤他们这些同学,其实也不是非常八卦的人。

但架不住陈国华这位同学太过神秘了呀。

等成时若说完,大家伙是真的惊呆了。

好家伙,安全带、搓牙机、农用地膜、改进板簧加工设备等等技术发明创造,还有雪灾救人等先进事迹。

窝草,跟陈国华这么一对比,张宝康他们顿时觉得,自己这个北大学子的身份,也变得一文不值了。

何况,人家陈国华也是北大的学生啊。

人比人,气死人呐!

不提计算数学专业一班的事儿,此时的叶茂昌已经来到了中科院门口。

结果被警卫拦着,不许靠近。

他说了陈国华的名字,他却是说不出陈国华具体在那个研究所,也是让警卫员没辙。

所以,叶茂昌只能在门口这边傻等着。

直到临近中午,才见到陈国华从里面出来了。

“陈组长,您可算是出来了,我都等您快一个小时了。”

“老叶,你来找我干嘛?是厂里面出事了吗?”

陈国华有些惊讶,什么情况啊这是?

而且对方还能找到这儿来?

随后,叶茂昌就解释了,是上面领导吩咐,中午会有领导过来视察蔬菜大棚,所以才会这么急着找陈国华。

中午?

现在不就是中午了嘛。

那就赶紧赶路吧。

两人只能跑步前进,因为现在这路根本没法骑自行车,所以只能走路。

等两人紧赶慢赶地回到北汽制造厂,领导们已经在小隔间吃饭了。

陈国华走了进去,里面已经开席有一会儿了。

“各位领导,真是抱歉,来晚了。”

段云平赶紧起身招呼陈国华,让他坐进来。

吕进雄、张逢时等人也都是笑呵呵地跟陈国华客套着,语气中满是关怀。

今天这儿可没有文津街那边来的领导,因为领导并没有留下来吃饭。

饶是如此,吕进雄他们在这儿,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陈国华并没有自罚三杯,因为吕进雄开口发话了,所以可以免了。

年轻人酒量是很好,但没必要那么急喝猛喝。

“对了,你怎么这么晚过来啊?不会是路上出了什么事儿吧?”

听到领导的关心,刚吃了一口菜的陈国华连忙道:

“领导,我也是刚下班才见着我们厂的保卫科叶同志,中科院的警卫没让他进去,他又不知道我在哪个研究所”

人家警卫也不知道陈国华是谁啊,毕竟每天要见这么多人,何况陈国华也不是每天都在中科院里。

等陈国华说完,段云平、薛亚军和田敬业他们几人都懵了。

没搞懂一件事:陈国华不是北大学生么?咋地跑去中科院上班了呢?他要上班也是在北汽制造厂啊!

即便是张逢时也有点懵圈,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吕进雄倒是一下子看出来了,他顿时笑着问道:

“小陈,看来你不老实啊,你看看你们领导好像不知道你在中科院的事儿啊。”

没等陈国华开口,段云平已经连忙罢手道:

“领导,这肯定是保密的项目,不告诉我们才是正常的,我们也不想知道。”

薛亚军等人顿时恍然,似乎也只有这个才能说得通了。

吕进雄呵呵一笑,却没有继续说什么了。

是不是保密的项目,他还能不知道么?

不过今天明显不是说这些的时候,而是表扬陈国华发明的农用地膜。

从目前来看,这种新型的农用地膜,确实是非常好用。

尽管它并不能完全抗住暴风雪,但只要管理得当,那就是非常好的材料。

饭桌上的这些蔬菜,全都是从蔬菜大棚里摘来的。

四百平米的大棚子,一个多月罢了,这些蔬菜就已经采摘了。

就今天上午,吕进雄亲自批准,让北汽制造厂再搭建几个蔬菜大棚,再种植一些蔬菜。

餐桌上,吕进雄他们这些领导对陈国华不吝夸赞,倒是让后者有些汗颜。

他连忙谦虚了起来,张逢时却笑着打趣道:

“小陈,你这过分谦虚了可不好啊,农用地膜可是非常好的发明,要不是”

后面的话,他没说出来,只是望着薛亚军冷哼一声。

老薛顿时老脸一红,连忙低头。

看得出来,张逢时还记恨着之前老薛干的这件蠢事。

多好的功劳啊,硬生生被轻工业部分了一半走。

北汽制造厂是没有什么塑料厂,但如果需要这样的机器设备,他张逢时还申请不到么?

七千人的大厂,还找不到几个像样的塑料生产技术工人么?

每每想到这里,张逢时就心痛到无法呼吸。

“小陈,这次你的功劳是最大的,你说说你要什么奖励?”

吕进雄在这个时候发话了,薛亚军这才逃过一劫。

“领导,我现在什么都不缺了,不需要什么奖励。”

陈国华老老实实地说道,自行车、手表什么的,他也都有了,就连钢笔,之前也被奖励过了。

似乎算来算去,还真没有了。

“你呀,真是一个小滑头!”吕进雄笑了笑,没继续说话了。

很明显,他估计也在头疼,应该给陈国华什么样的奖励。

此事暂时搁置,得好好考虑一番才行。

毕竟陈国华太年轻了,升官什么的,明显还不合适。

其他物质奖励的话,也差不多了,总不能奖励他一辆汽车吧?

真要是这样,这比让他升官更加扎眼。

时间又过去几天了,这天陈国华被喊去机械工业部了。

办公室里,除了吕进雄、张逢时他们几位领导之外,还有几位外国人。

旁边还站了一个翻译,因为陈国华也不是很懂乌拉语。

“小陈,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北方国家过来的工程师叶甫根尼,还有这位是米哈伊尔教授.”

听着吕进雄的介绍,陈国华很快就明白了,这些都是北方那边来的专家。

简单盲猜一下,陈国华就知道了,这些人的来意,怕不是农用地膜。

因为近期他的发明创造也就是这个了,至于说是其他事儿,那肯定不会找他了。

果不其然,经由领导简单介绍,陈国华就知道了。

叶甫根尼和米哈伊尔两人都看中了农用地膜,因为他们也吃到了蔬菜。

这两人都是援助内地建设的项目工程师,他们本身也是知道一些关于蔬菜大棚的专业知识。

主要是西方那边早就已经有了蔬菜大棚,而且他们的塑料薄膜技术也还算不错。

导致北方的莫斯科,也是有不少相关技术专家去研究开发这样的项目。

然而,一个很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莫斯科那边的气候条件,实在是太恶劣了。

很多蔬菜大棚,根本没支撑不住啊。

导致莫斯科那边的蔬菜大棚产业,几乎是全军覆没。

加上那边的人喜欢吃的蔬菜也就那几种,土豆、西红柿、黄瓜、圆白菜、洋葱、生菜和红甜菜。

偶尔才会吃一点欧芹、茄子、豆子和大白菜之类的蔬菜。

最关键的是,他们都不怎么会烹饪这些蔬菜。

但即便如此,作为一个大国,尽管不怎么重视农业发展,但普通人民也是要吃饭的嘛。

所以冬季能吃上新鲜可口的黄瓜、生菜等,那绝对是最好的享受啊。

因此叶甫根尼和米哈伊尔两人来了。

交谈正式开始,叶甫根尼就第一个提出了技术难题:在莫斯科那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能不能种植大棚蔬菜?

相比较京城,莫斯科那边的气温常年都在零下二十几度,甚至最冷的时候,会达到零下四十度左右的气温。

暴风雪天气那是更加常见。

这意味着,想要在莫斯科那边种植大棚蔬菜,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更多了。

“领导,他们给钱了么?”

就在对方提问的时候,陈国华在领导耳边小声问了一句。

吕进雄明显愣住了,这是什么状况?

见领导有些懵圈,陈国华继续小声说道:

“领导,如果我这边直接告诉他们这些技术,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我记得,咱们购买对方的技术设备时,给的钱可不少啊”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内地就被迫要开始还钱了。

而且还必须是在六五年之前完全还清之前的几十亿美刀贷款。

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所以,陈国华这个时候,谨慎一点,也很正常。

吕进雄闻言,楞了一下,接着小声道,“那你就含糊其辞地先回答吧,要有所保留。”

“好的,领导,我知道了。”

陈国华顿时明白了,然后就开始回答对方的问题。

一开始,对话还算正常,但到了后面,叶甫根尼就有些质疑了。

“你们生产的农用地膜,在我们莫斯科那边,真的适用么?”

“这是当然!”

对此,陈国华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想必叶甫根尼阁下也清楚前段时间的暴风雪天气吧?”

见对方点头,陈国华继续道:

“那么您也应该知道,即便莫斯科那边的气候是经常这样的暴风雪天气,但只要是按照我给出的科学建议和农用地膜,那么抗住暴风雪,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问题大不大,还是要看谁来管理。

一个疏忽大意,其实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

农用地膜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在搭建大棚框架的时候,肯定需要考虑到经济实惠,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成本。

在合理的范围内,搭建几个蔬菜大棚进行种植,加上适当的种植管理经验,那么在莫斯科种出绿油油的蔬菜,完全没有问题。

“那么请问是什么样的建议呢?还有你们的农用地膜的技术配方是什么呢?”

听到翻译的话,陈国华好悬没忍住想要翻白眼了。

踏马的,这脸皮是真的厚啊。

还好吕进雄打了个哈哈,抢先把话给接了过去。

后面的事儿,陈国华就没有参与了。

等打发走叶甫根尼和米哈伊尔两人之后,吕进雄把陈国华喊进了办公室。

“小陈,如果我们要把这些技术卖给莫斯科那边,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领导,我觉得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对方很有可能会提出参观我们的蔬菜大棚.”

“他们今天上午就提出来了,我打算明天带他们去。”

听到领导的话,陈国华却直接道:

“领导,不行!”

明天还是太赶了!

在领导疑惑的眼神下,陈国华直接表示道:

“我们现在的蔬菜大棚,是普通的竹子搭建的框架,如果被对方看到,肯定又会质疑我们”

“人家莫斯科根本不缺钱,那我们就抓紧时间安排轧钢厂那边制造一批钢管,替换掉之前的那些竹子”

除了对方不差钱之外,更多是考虑到增加这些技术的分量,期望可以买一个高价。

至于说卖技术还是卖产品,那就是领导层的考虑了。

陈国华就没有胡乱建议了。

卖农用地膜的产品,回本时间有点慢,而且莫斯科那边估计不会需要太多的农用地膜。

毕竟人家莫斯科那边的人口并不算很多,而且食物来源什么的也相对较多。

反倒是卖技术的话,可以一次性回笼更多的资金,抵掉一部分债务。

吕进雄听完陈国华的建议,不由冲后者竖起大拇指:

“要不说你们年轻人就是脑子灵活呢,居然还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来,不错不错.”

后者脸红地谦虚道,“我这是在领导面前班门弄斧了,要论目光长远,那肯定是领导您啊”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