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两个技术(求订阅)(2 / 2)

只要保证室内的供暖,那就完全不需要什么暖水袋了。

反倒是目前还在金陵南大上学的陈梨花,她就常常背着一个暖水袋了。

没办法,金陵也是湿冷,没有暖水袋的话,她在教室里都待不了一个小时。

听到他母亲的话,陈国华微微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个时候,居然还有暖水袋?

有就好!

之前他便听华罗庚、闵乃大等人说过,通往东北的火车,冬季取暖是靠烧煤烟炉。

然而这玩意儿实属用处不大,车厢内温度并不高,绝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穿着厚厚的外套。

反正华院士他们说了,上车前怎么穿,到车厢内还是那样。

最为重要的是,在车厢里能闻到呛鼻的烟味。

反正就是很不方便。

也因此,陈国华才会想着弄一个暖水袋。

不求能有多保暖,起码能在寒冷刺骨的火车上,不至于被冻到身体僵硬。

这可真不是开玩笑的,毕竟东北那边的气温,零二十几度,三十几度,那都是常态。

“娘,那就麻烦您帮我缝制一个吧,暖水袋的内胆儿,我找人制作一个,反正我们厂就是干这个的.”

陈国华笑着跟他母亲如是说道。

甚至,接着他还说了好几个不同暖水袋内胆的制作办法。

目前来说,北汽制造厂能制造的内胆就三种,分别是橡胶、金属和玻璃这三种。

类似硅胶和纤维材料这两种内胆,目前内地的科技水平是无法达到的。

对于陈国华而言,最适合他的暖水袋内胆,其实就是金属内胆。

这玩意儿通常都是有铜、钢等材料制成的,散热较快,但重量大,不方便携带。

可对于陈国华来说,他有空间,不存在不方便携带的说法。

散热快就更好了,毕竟是金属内胆嘛,它的导热性能还是很不错的,一旦不再保暖了,那他可以快速从空间里置换一个。

见他如此兴奋,云婉裳笑着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并且她还回房间里,翻箱倒柜,将她那个不用的暖水袋拿了出来。

陈小月她们三小只看到暖水袋之后,还十分好奇地上前观摩了好久。

然后陈小月表示,她也能缝制这样的外套,而且更好看呢。

“哈哈,那你就缝一个吧,慢慢缝,不急,我三天之后出发。”

三天?

今天都过完了,也就是明后天他还在京城,大后天就会离开京城了。

“好的大哥,我会尽快的。”

陈小月的小脸蛋十分认真地点头说道。

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陈国华笑着没吭声。

他知道小家伙的心思,所以没有制止。

转过天,他上午出现在中科院的时候,又请假了。

请完假之后,他就直奔城外的霞云岭。

不太巧合的时候,霞云岭的柿子树下,根本没人。

等了大约有大半个小时,陈国华都感觉浑身冻僵了,却在这个时候,发现了刚才深山里出来了莫老头。

“小同志你来了?”

此刻的莫老头脸上还有一抹警惕,等他看清楚是陈国华之后,这才惊喜地上前喊道。

“嗯,我昨天才看到,今天就过来了,您是已经捕猎到了野猪了么?”

“对对对,走,我带你去。”

莫老头高兴不已,这可真是丰收的一天啊。

他昨天这才进城去做了记号,今天凌晨他又跑了一趟深山,把大野猪也弄了回来。

按照陈国华的说法,他需要的是完整的野猪,不需要宰杀掉。

只要陈国华愿意收购野猪,那对莫老头来说,宰不宰杀都没关系。

很快,两人来到了霞云岭中部的另一处小树林,找到了被莫老头埋在雪堆里的野猪。

讲真的,就山里这厚厚的雪堆,伪装得那么自然,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发现雪地里还埋着一头大野猪。

只能说莫老头真不愧是一名成熟的猎人,这活干得很出色。

这一次的野猪是完全没有去除内脏,甚至都还没放血的。

因此过秤的时候,还是挺麻烦的。

但好在陈国华和莫老头两人的力气都还算大,加上这头野猪并不如之前那一头野猪。

称重过后,总重量是三百二十斤。

但由于没有放血、去除内脏、毛发等等,所以陈国华就给了四毛钱的单价。

对于这个价格,莫老头沉吟片刻也就答应了下来。

支付了对方一百二十八元之后,陈国华就跟对方说了一下,接下来半个月就没时间过来取肉了。

“如果您信得过我,您可以把捕猎到的野猪藏起来,等半个月之后,我一定回来买肉。”

“当然您要是信不过我,您可以自行处理,不过这样的话,就不需要给我留记号了.”

莫老头表示没问题,又闲扯了几句,他便先行离开了。

短短两次的交易,让他赚了三百零四块五毛钱,妥妥的大丰收啊。

陈国华自个儿也是乐不可支,有这两头大野猪,足够他们家吃上一整年的了。

暂时来说,是足够了。

这次前往哈工大,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搞来一些肉食。

嗯,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肯定不会放过的。

按照之前的行动,他又故技重施了一下,扫除自己的痕迹之后,转身离开了霞云岭。

回到城里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

没办法,他只好去国营饭店那边,吃了顿饭,然后才回北汽制造厂。

到设计部之后,他就直奔自己的工位上,拿出纸和笔,开始写写画画了起来。

很快,关于暖水袋内胆的设计就出来了。

他翻阅过生物硬盘里,关于暖水袋的资料,特别是电热水袋,四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既然是无法注册专利,那就搞技术革新呗。

比如橡胶内胆的暖水袋,其实还是很有市场的。

只不过,现在无法跟东南亚那边的橡胶产地进行交易,恐怕也无法大规模生产,然后赚取外汇了。

“算了,我想那么多干嘛?这些就由领导层自己去决定吧。”

于是,他把弄好的几种暖水袋设计和技术配方放进文件袋里面,就直奔二把手办公室了。

但薛亚军并不在,于是他就去了一把手的办公室。

得,一把手也不在,问了领导秘书,才知道领导们去开会了。

那就只能等了。

他没有再回设计部,而是去了配件研究车间。

临近中午的时候,段云平他们这才回来了,遣人来通知陈国华。

一把手办公室里,陈国华把技术资料摆放在领导面前,道:

“领导,这是我最近这段时间想到的一款产品.”

“不过这款产品应该早就出现了,我娘她自己也有一款暖水袋,只不过有点丑.”

“关于暖水袋的内胆,我设计了几款产品,其中橡胶、金属和玻璃这三款,是我们北汽制造厂目前可以制造出来的”

“还有就是硅胶内胆和不织布内胆这两款,目前我们北汽制造厂很难制造出来。”

“但如果领导愿意给人和时间的话,我可以协助一二,上面就是关于这两份材料的技术配方和化学公式”

“当然,纤维材料是新型材料,一旦被研发出来,它们可应用的在服装、家纺、家具、汽车内饰、座椅等等领域,还可以应用在医疗器械领域当中”

纤维材料在原时空的历史中,是在七十年代才被研发出来的。

这种材料是被广泛应用的,所以完全可以给人给钱进行研制出来。

另外,陈国华也阐述了一下关于硅胶这款材料的具体情况。

“领导,我在北大图书馆,看过一些外国学术文献,硅胶这款材料早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北美大陆.”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国家好像在五五年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生产硅胶了.”

“不过呢,硅胶这东西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其细分的技术也非常多.”

一口气,陈国华就有关硅胶这个话题,直接延伸展开来说了不少。

反正硅胶的应用领域一样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仅可以应用在医疗领域,用于制造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等。

还可以应用在建筑领域的防水、密封材料,以及汽车和航空领域的轮胎、密封件和隔热材料等等。

而且,刚才陈国华就已经说过了。

五五年的时候,北方国家援助的项目之一,就有硅胶。

应该是应用在国防和军工产业领域,这个是搅拌床工艺吧?

段云平、薛亚军等人全都目瞪口呆,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

昨天他们才刚例行公事地询问过陈国华,但后者当时并没有说这些。

没想到转过天,他就给大家爆出了这么大的料。

从一个暖水袋,延伸出了五种暖水袋内胆技术,其中的硅胶技术居然还能应用在这么广的领域内。

那么那些军工企业,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他们就不知道这些么?

老段他们几人又不是军工企业的领导,当然不知道生产硅胶的工厂,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就现在,按照刚才陈国华的说法,一旦深入研发硅胶技术的话,那么对于国家的汽车、航天、医疗等领域,都是有非常不错的帮助。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纤维材料这种新型科技啊。

对于老段几位领导来说,这意味着功劳啊!

毕竟硅胶技术这玩意儿,早已经出现了,并且还是军工企业正在生产的产品。

所以,段云平他们根本抢不过来。

“小陈,我们知道了,现在除了你,还有谁知道这些技术?”

“还有您几位领导咯,我在写这些技术方案和画图纸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工作呢,没人注意到我这边。”

陈国华耸耸肩,无所谓地说道。

但段云平几人却是高兴不已,只听老段如是叮嘱道:

“这样,橡胶、金属和玻璃这三种内胆,我等下就安排人去制作,争取在后天你离开京城之前,分别给你一个这三种内胆的暖水袋。”

“关于硅胶和纤维这两种材料,你先不要对外说。”

“一切就等你从东北回来之后,我们再从长计议,行不?”

老段之所以这么紧张,主要还是担心被军工企业的人知道陈国华的这些技术。

比如硅胶技术,那可是应用在国防领域的呀。

不说其他了,医疗、航天等领域,那都不是北汽制造厂能硬刚的存在。

汽车确实很吊,但人家医疗和航天这两大领域,却是更强。

毕竟战争的时候,部队最需要的就是医疗和航天,汽车的重要性还是靠后一些。

因此,段云平他们听完陈国华的陈述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军工企业那边可能会把陈国华给带走。

这绝对是不允许的事儿啊。

之前中科院那边,直接把陈国华拉进了计算研究小组这件事,段云平还特意找张逢时反馈了此事呢。

也因此,老段还被训斥过,说是要看紧了陈国华这小子。

因为这小子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又会跟其他单位勾搭在一起,合作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项目。

现如今看来,陈国华是真的有这种可能。

一不小心,他还真有可能跑去跟人学习,或者跟人合作科研项目了。

年轻人嘛,精力充沛,大家都能理解。

可又不能绑着陈国华,只能多关注一下陈国华咯。

“可以啊,没问题。”

陈国华呵呵笑着应了下来,他当然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果可能的话,他倒是不想折腾,可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开心一些嘛?

反正陈国华不可能让自己不吃肉,忍冻挨饿,当一个大懒虫。

这样的日子看似舒服,其实一点也不好受。

转过天,陈国华需要的暖水袋已经制作好了。

同时薛亚军告诉他,目前一把手已经开始调集技术员,有针对性地准备研发纤维材料。

之所以不动手硅胶材料,还是因为害怕被军工企业那边发现。

毕竟只要研究硅胶技术,那就必须申请新的设备才行。

比如目前军工企业、京城化工研究院他们就掌握了搅拌床工艺。

并且京城化工研究院需要三氯硅烷合成乙烯基三氣硅烷,已经在学习如何使用流化床工艺。

流化床工艺也是从北方国家那边援助过来的项目。

甭管如何,北汽制造厂这边,都不会先开发硅胶技术。

而是研究纤维技术。

只不过纤维这东西可是有很多种类的,光是合成纤维便有聚丙烯、涤纶、锦纶、丙烯酸纤维等等。

类似后世经常提及的一些超跑炭纤维材料,这玩意儿又是属于复合材料,这是高强度、耐高温的优良材料。

其是由腈纶和粘胶纤维作原料,尽管过问氧化碳化而成的,可应用在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领域当中。

如果要深入展开的话,光是一个北汽制造厂,根本无法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技术。

就比如说腈纶这东西,想要制造出来,就已经千难万难了。

以目前内地的工业基础,无疑是说梦话。

“领导,我们先一步步来吧,优先合成一些最基本的纤维材料,不过就需要很多设备了,所以还是先攻克设备吧.”

陈国华听罢薛亚军的话,当即便说道:

“如果领导层真的想要开发这样的技术,那么就需要重新设立一个新的车间厂房了,而且我还需要更多的六级,算了五级技术工人,以及最少六名理工科大学生帮忙.”

“现在已经是一月份了,明年七月份毕业的大学生应该有不少”

“领导,这项技术是十分长远而庞大的技术,它的背后是一整个庞大的技术产业链”

“所以,后续会需要很多技术人才,甚至,我担心啊,要不了多久,北汽制造厂就必须把它给分割出去才行”

薛亚军闻言,直接干瞪眼。

旋即又跟泄气的皮球一样,然后带着陈国华去找一把手了。

后者此刻并不在厂区内,听说是去找领导汇报工作了。

陈国华猜测,估计是跟张逢时在聊纤维技术的事儿吧?

段云平肯定没有提什么硅胶技术的事儿,否则的话,张逢时还真有可能会往上面汇报。

因为人家张逢时是汽车工业管理局的,大局观肯定比段云平要强得多。

既然涉及到了国防领域,张逢时就不会耽搁,甚至是私自隐瞒起来。

也就是段云平他们才会这么做。

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能拖住陈国华一时是一时,等到纤维技术出来之后,段云平说不定可以凭借这项功劳,加上之前的功劳,直接稳步上升。

过了大半个小时,一把手办公室内,张逢时也来了。

加上薛亚军和田敬业这两位领导,以及陈国华这位普通职员,会议正式开始。

张逢时听完陈国华的话之后,震惊不已的同时,内心也十分高兴。

同时也是期待万分。

毕竟按照陈国华的规划,光是一个纤维,就代表了这么多复杂且庞大的技术,完完全全可以再建造出一条类似汽车工业街的纤维工业街道啊。

从五三年之后,东北那边全面建设重工业基地,而京城这边也同样不甘落后。

比如现在的这条光华路,伴随着北汽制造厂的出现,以及京城第二汽车制造厂、配件厂、汽车维修厂等等的规划。

现如今这条光华路,已经快要成为京城的汽车工业一条街了。

便是张逢时所在的汽车工业管理局,也即将搬来这条街。

因为这样的话,方便大家办公啊。

陈国华提及的纤维技术有那么多,所需要的技术设备,也不少。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直接开干就是了,哪有那么多感慨呢?

所以,张逢时决定支持段云平等人的决定,同时帮助陈国华成立新的研究小组。

至于说大学生嘛,唔,这个是真的困难。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从其他单位手中抠搜一些过来,比如之前的轻工业部,现在是到他们还债的时候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