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挖人(求订阅)(2 / 2)

“这个简单啊,用开水就可以了.”

陈国华笑了笑,但没详细展开来说。

对方也是没那么多讲究,说了句谢谢,便将窝窝头放嘴里啃了起来。

一边啃还一边赞不绝口,似乎真的很好吃。

见对方如此豪迈做派,陈国华顿时觉得,对方大概率是一位退伍军人了。

毕竟这样的作风,跟部队实在是太像了。

但陈国华没有打听对方身份的意思,只表示他这里还有,又给对方递了几个过去。

杨丽清也是不客气了,接过来就吃了,没洗漱,就直接吃早饭。

出门在外嘛,没那么多讲究。

只不过对方一介女同志,这样的作风,多少让陈国华有些刮目。

两人也只是交谈了这么一会儿,吃过早餐之后,陈国华就低头看书了。

而对方则表示中午请他去餐车吃饭,然后就继续睡回笼觉了。

火车依然哐当前行,上午的时候,隔壁有人下车了,同时也有人上来了。

然后听说是大学生,就被拉过来跟陈国华交流了。

对方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谦逊的外表下,是一颗骄傲的心。

见陈国华十分年轻的样子,马云禄顿时以过来人的身份,准备跟前者聊几句。

一开始就询问陈国华的专业和学校,而陈国华还没开口呢。

杨丽清就已经替他回答了,是北大的计算数学专业。

“计算数学是什么专业?”

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实马云禄也知道不少大学专业的,比如什么机械、物理、化工等等。

即便是数学方面的专业,他也只是应用数学、数学力学等等。

可就是没听说过计算数学啊。

“这是一门几年前北大新开的专业,目前就只有清华和北大有这个专业。”

陈国华轻轻解释了一句,马云禄这才有些尴尬地点点头。

刚才打好训话的草稿,此刻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不过,正巧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汽车工业基础这本书的时候,顿时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哟,陈同学你还看这些书啊?这可是机械方面的书,你能看得懂么?”

“我之前在大连工学院读书的时候,学的专业就是机械,汽车也是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一个板块.”

听着对方侃侃而谈的话,陈国华只是微笑,不时地点头。

他看似认真听对方讲话,其实不然。

更多的是在翻阅大脑里的知识。

想要学好数学,当然要多看书多学习呀,要不然如何进步?

而他放在桌上的这些书籍,只不过是拿来装饰给别人看的罢了。

旁边的杨丽清、王忠信、沈冠宇等人,都只是微笑地看着马云禄和陈国华。

看大学生交流,还是挺有意思的。

就是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只不过,陈国华明明是北大的呀,咋这么沉得住气,老半天都不吭声呢?

等马云禄说的差不多了,陈国华这才突然开口道:

“马同志,您刚才说的板簧生产设备这一块,我刚好还是懂一点的,您知道折弯机这个设备吧?”

“知道啊,我们单位前段时间还维修过这个设备呢,当时我就参与了这方面的工作啊。”

马云禄明显更加得意了。

“那您知道北汽制造厂已经研发出了一款自动化的折弯机设备么?”

“什么?自动化?这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

陈国华呵呵一笑,接着说道:

“如果您所在的单位是机械相关的话,肯定多少听说过北汽制造厂吧?我们厂早去年十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板簧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了”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去年的时候,我们还改进过螺丝的生产工具,搓牙机您知道吗?”

“尽管我们内地的工业基础薄弱,不过我们北汽制造厂已经争当工业先行者.马同志,您也是一名大学生,不知道有没有想法来我们北汽制造厂,为我们国家的机械设备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呢?”

连着好几个问题抛出去,马云禄直接懵掉了。

即便是杨丽清等人也是目瞪口呆了起来:不是随便交流一下嘛?

怎么还挖人了呢?

现在这个时代的工作,那都是国家安排的,可没有什么跳槽的说法。

然而,按照陈国华这么搞,似乎还可以申请?

过了一会儿,反应过来的马云禄这才突然问道:

“等一下,您刚才说您是北汽制造厂的?您不是北大学生么?”

陈国华眨了眨眼,露出微笑,道:

“没错啊,我是北大学生,但并不影响我是北汽制造厂的职工啊。”

“啊?您是已经参加工作了?”

“对啊,我去年就参加工作了,有什么问题么?”

马云禄深呼吸一口气,道:

“之前我们班就有一个四十岁的同学,他也是半工半读,那会儿我还觉得挺新奇的,没想到你也是半工半读?”

“差不多算是吧。”

听对方这么说,陈国华微微惊讶了一下,旋即便恢复了正常。

在这个时代,四十岁读大学,再正常不过了。

只不过他在北大并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学。

或者说,能考入计算数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必定是对分数这些有要求的吧。

“失敬失敬,没想到你这么厉害。”

马云禄此时已经没有了傲气,是真的非常佩服陈国华了。

后者却再次提出,是否愿意来北汽制造厂工作的事儿。

毫无疑问,马云禄委婉拒绝了。

哪有人第一次见面,就会如此信任别人的呢?

更何况,工作调动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最为重要的是,马云禄目前很喜欢他现在的工作。

“哦,那你现在是要去哪里公干呢?”

对方的拒绝,并未让陈国华失望,毕竟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儿。

他刚才之所以这么说,也只是话赶话,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罢了。

马云禄这个人虽说有点骄傲,但肯定是有一定水平的。

如果对方愿意过来北汽制造厂的话,肯定能够提升配件研发小组的实力,加快研发进度的。

“我不是去公干,我就是去哈工大那边学习的。”

“这么巧?我也是去哈工大,咱们顺路啊。”

陈国华闻言,顿时眼睛一亮,老天爷都把对方送到自己面前来了,这要是不收了此人,那真的对不住老天爷的帮忙了。

瞅着陈国华那有些吓人的目光,马云禄顿时心里发毛了起来。

好家伙,这年轻人想干嘛?

得,见陈国华和马云禄两个年轻人这么聊得来,杨丽清等人更是附和了不少话。

尽管什么搓牙机、什么设备、什么计算数学等等之类的,大家都不是很懂。

可架不住大家都喜欢八卦呀。

长长见识也是挺不错的嘛。

接下来,陈国华倒是没有继续看书了,而是跟马云禄聊了不少。

后者几乎是被考察了一样,被询问了不少机械方面的知识、见解之类的。

顺带着,陈国华自己倒是给予了不少更深层次的一些技术见解,让马云禄有一种直面自己老师的感觉。

临近中午,伴随着杨丽清喊陈国华一起去餐车吃饭,马云禄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只因为陈国华的知识储备,实在是太强了。

让他心中的压力非常大。

尽管他因此增长了不少见识,甚至之前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技术问题,也因此得到了解决。

但越是如此,他便越是对陈国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餐车上,杨丽清十分大方主动地请陈国华点菜,见后者点的是素菜,她还一顿说。

通过半上午的接触,陈国华也知道了杨丽清此人是军工企业107工厂的人。

这次是去哈军工那边找大学生帮忙的,主要是解决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

只不过呢,现在是在火车上,肯定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军工单位嘛,懂的都懂。

其实说是军工单位,其实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甚至比部队还要严苛几分。

对此,陈国华没有什么表示。

但对方如此献殷勤,只怕是有所求吧?

先不管了,等下把餐费给先结算了,不然的话,到时候可就是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了。

然而,他还是不如对方手快,并且对方的力气真的大。

他还不好跟对方争夺,因为对方仗着自己是个女同志,所以行动更快。

这要是他一不当心,还真有可能碰到对方敏感部位。

尽管现在是冬季,大家都穿得很厚的衣服。

但毕竟是女同志嘛,陈国华肯定要有所顾忌了。

也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结算了餐费。

吃过午饭之后,下午睡了一小会儿,然后陈国华就起来继续看书了。

但大家伙也是闲着无聊,又继续唠嗑了。

这次倒是没有在陈国华面前唠嗑,因为怕影响到他。

转眼又是晚上,睡了几个小时之后,陈国华还以为快到了呢。

结果晚点了,抵达哈市的时候,最少是凌晨三点了。

凌晨三点啊,这个时间点的话,正是哈市最冷的时候吧?

本来哈市那边的白天就不长,黑夜反而很长。

凌晨三点,如果再赶上刮大风,那绝对是老受罪了。

“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接我了?”

听到杨丽清等人讨论晚点的事儿,陈国华也睡不着了。

唉,难搞哦。

三十六个小时的车程,按照原本预定的时间,应该就是最晚不到零点抵达哈市。

现在晚点三小时,那真是没辙。

其实,从常春站之后,火车的速度就减慢了很多。

因为常春站之后,就一直有雪,风还蛮大的。

所以速度一降再降。

时间晃晃悠悠,又过去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可以达到哈市了。

临下车之前,杨丽清还跟陈国华打招呼,表示到时候有时间,还可以在哈市这边碰个面。

没时间的话,那就是回京城之后,再见面细聊了。

对方是去哈军工,跟陈国华和马云禄不是顺路的。

下了火车,出了站之后,陈国华和马云禄两人来到了出站口这边,已经有人竖起写着名字的纸张牌在等人了。

作为终点站的哈市火车站,还是有很多人在这边下车的。

即便现在是凌晨三点多,一天当中最冷的时候,可依然还是有人在出站口等着。

这一幕,多多少少让陈国华想起了上辈子,他去上大学的时候,从上千公里回到家乡所在城市,小姑爷来接他的场景。

因为他家是农村的,小姑倒是嫁到了县城。

而他就读的大学,刚好可以直接从县城这边出发,很是方便。

所以每次寒暑假回家或者回学校,都是小姑爷帮忙接送。

“陈国华同志,您好,我是哈工大的派过来接您的工作人员,我叫王有志,您喊我小王吧,行李我来帮您拿.”

王有志举着一张牌子,见陈国华和马云禄站在自己面前,脱下了围巾之后,顿时开口笑道。

他是看过陈国华的照片,所以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小王吧?

陈国华目光古怪,旁边的马云禄更是差点没笑出声来。

“谢谢,不用,这些行李很沉的,我自己拎着就好了。”

他摇摇头,没让对方拿行李,而是介绍了一下旁边的马云禄。

后者此时正在寻找来接自己的人。

果不其然,根本没有见着人。

“王同志,车上还有多余的一个位置么?这位马同志也是要去哈工大的,能不能麻烦您带上他一起?”

毕竟跟这位王有志同志不熟悉,所以陈国华十分客气地说道。

“没问题的,车上有四个位置,肯定是够坐的。”

王有志赶忙在前面引路,陈国华和马云禄两人在后面跟着。

吉普车就在出站口不远处停着,陈国华还看到了马车、牛车、小轿车等其他车辆。

甚至还有部队的那种军用卡车等等。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来,这个时代的交通工具,确实五花八门。

不过这边是哈市,处在全国最北边的省市单位,居然有牛车和马车,难道那些牛马不怕冷的么?

只不过,陈国华明显对这边儿不太熟悉,所以才会有此疑问。

一边开车的王有志,笑呵呵地解释着说道:

“市里还能跑马车,这要是农村里头,那就只能是爬犁了.”

北方这边有狩猎民族,很多乡下农村,在冬季的时候,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实就是爬犁。

由于大雪封山,马车根本没办法在这样的地方行驶,所以只能使用爬犁。

小毛驴、牛、马等牲畜就是爬犁的主要动力输出了。

马云禄也开口附和着,他毕竟也是东北这边的人,对这边当然不陌生了。

只有陈国华对这边不熟悉,要么认真听两人讲这边的风土人情,要么不时地应几句或者问几句。

路上都是雪,吉普车开得并不快。

等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四点了。

哈工大招待所内,三人进来之后,这才脱下外套,因为里面暖和了许多。

这所大学的前身是一九二零年开始筹建的工业学校,当时就设立了铁路建设和电气机械工程两个科,还都是俄语教学。

所以从一开始,这所学校的建筑就是充满了俄式建筑风格。

就好像是京城里的那种工字楼型,便是充满了俄式风格。

这样的建筑最大特点就是走廊在室内,只要进来之后,整栋楼都会充满了暖气。

作为当前内地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哈工大自然是有自己的招待所的。

原因也很简单,来这边的客人,实在是太多了。

从四九年开始,哈工大就开始从全国招收研究生,本科生队伍更是一再扩大。

在冯仲云、李昌等学校领导下,哈工大在整个五十年代就一直在进行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

刚才陈国华他们行驶路过的校道旁边,就有三处正在施工的地方。

由此可见,哈工大一直都在扩建之路。

听王有志说,目前他们学校差不多有八千多名在校生,光是老师就高达八百多人。

但是让陈国华觉得非常讽刺的一点,那便是八百多名老师当中,在五六年的一、二级教授评定当中,整个哈工大有且仅有三人。

他们分别是朱物华、陈光熙和洪晶。

简直太令人难以想象了。

当然了,陈国华并没有跟马云禄和王有志讨论这一点。

在招待所前台这边,陈国华和马云禄两人很快就办理好了入住手续。

只需要出示相关证明文件,然后就可以拿到房间钥匙了。

“王同志,今天太谢谢您了,现在已经很晚了,您开车回去的时候,路上小心一点。”

“陈同志您太客气了,那我先回去,等下八点,我准时来这边接您。”

“好的,太麻烦您了。”

招待所门口,陈国华目送对方离开,旁边的马云禄也是挥手跟王有志说再见。

等王有志离开之后,两人这才返回房间。

在火车上折腾了四十个小时,这会儿终于可以不用听那个烦人的哐当声,可以睡个好觉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