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碳纤维和计划(2 / 2)

看着手里的数据,陈国华也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普通钢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是420和210,而他们现在研制出来的碳纤维数据分别是4700和230。

这个数据已经十分牛逼了。

但其实还有成长空间,比如几倍于普通钢的拉伸强度,以及更好的弹性模量。

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是造出来了,那么这就是好消息。

“好好好,你们都在这里先等着,我这就给领导汇报这个好消息”

陈国华的一番话,让科研所内的众人,更加兴奋了。

过了一会儿,陈国华把段云平几位领导请到了科研所这边。

段云平他们几位领导都不太敢相信,真的有其他材料的强度,比钢材还要硬。

现在可是一九五年的五月下旬,距离纤维科研所成立的时间,也就是半年左右罢了。

而根据段云平他们所知道的信息,那就是纤维的实际研发时间,也就是最近这两个月内罢了。

这么快的时间,还真的弄出来了比钢材还要强的材料?

很快,伴随着众人的测试,段云平和薛亚军两位领导,甚至还亲自上手了。

结果,毫无疑问,刚制造出来的碳纤维材料,压根儿就没办法被轻易弄断。

还得是使用专业的拉伸机设备,把马力调到最大,才最终测算出来了结果。

这就是拉伸试验,陈国华他们研制的第109号碳纤维作为试验样品,差点就抗住了拉伸机的最大拉力值。

测试结束之后,段云平他们这些领导可就高兴坏了。

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汇报给上级领导了。

但被陈国华无奈阻止了,因为刚才的材料,已经被测试完了。

想要再有这样的材料,只能重新进行生产才行。

稳一手,才是最重要的。

“那小陈你觉得什么时候上报给上面领导,最合适?”

沉吟片刻,段云平也冷静了不少,便询问陈国华的意见。

“领导,这种碳纤维的制造成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我的想法是,肯定还需要继续研究.”

顿了顿,陈国华继续说道:

“另外,这样的碳纤维,其生产也不是那么容易,并且单纯的这些测试,也仅仅只是实验室的测试罢了。”

“想要做到最好的测试,那还是生产出想要的产品才行,比如我们的汽车车身材料、加固工程和建筑材料等等”

“刚才领导也看到了,我们这样的碳纤维材料,具有强度大、轻盈等特点,但我们还没完成这种材料的导电、是否耐高温等属性.”

“未来最合适的应用场景,除了车身之外,还有就是飞机的机身等其他部位”

听到这里,段云平已经可以想象未来这些材料的广泛应用场景了。

另外,他也想起来了,当初被陈国华搁置的硅胶材料,这玩意儿在当时,也是被陈国华极为重视的。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陈国华选择了纤维这种材料,而不是硅胶这种材料。

“所以我建议是再等一周左右的时间,等我们生产出了一定数量的合格材料之后,再跟上面领导进行汇报.”

“到时候,要进行相关的测试,也是完全可以利用汽车来进行测试的.”

听完陈国华的建议之后,段云平点点头,看向薛亚军他们。

老薛他们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了,毕竟他们也是要听陈国华的。

于是,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但老段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拉着陈国华继续聊天。

“小陈啊,你再说说,关于这些碳纤维,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应用场景?什么样的碳纤维材料才是你想要的呢?”

段云平目光热切,求知欲旺盛。

他是想要了解更多,所以不得不这样。

在他看来,现在这个型号的碳纤维材料,已经十分不错了。

制造成本来说的话,原材料是黏胶纤维,而黏胶纤维则是由木纤维、棉短绒等天然纤维为原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

所以,整个过程来说,最重要的成本,其实就是人力成本。

这个成本在段云平看来,恰恰是最不起眼的成本。

可惜,在陈国华看来,老段都忽视了这个工序过程中所使用的其他原材料成本了。

再者说了,现如今的人力成本,就不是成本了么?

如果能研发出提高生产力的设备,以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的设备来代替人力,这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尽管短期内来说,并不需要这样做。

但要清楚明白,内地是人多,可不是成熟技术的人工和大学生多呀。

人多在某些时候并不一定代表了优势,反而是劣势。

其次,现在的这个实验室第109号碳纤维,对陈国华来说,也只是起步罢了。

因为它能应用的场景十分有限,无法应用到火箭、航空等层面。

最多就是刚才陈国华提及的汽车、加固工程和建筑材料等方面,而且受限于这个时代,只怕这些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目标。

在很多实际应用场景当中,钢铁才是主流。

“领导,你们还记得当初我们在北方战争、抗战等时期,死了多少士兵么?”

陈国华幽幽地问道。

不等他们回答,他又马上说道:

“我是说,如果我们这个实验室,能够研制出一种防弹纤维,您说会如何?”

他这么一说,段云平几人顿时目瞪口呆,旋即呼吸急促了起来。

防弹纤维啊,光是听名字就知道它的应用场景了。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真的有这么好,那么绝对是部队最喜欢的防御武器了。

按照现在第109号碳纤维展现出来的强度,虽然距离挡住子弹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胜在其还能继续改进,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段云平和薛亚军两人曾经都是部队里的人,因此他们现在一听陈国华的话,当然是无比激动。

“真的能实现吗?”

看着他们激动不已的目光,陈国华道:

“我只能说继续研究下去的话,肯定能够实现”

“只不过,未来的战场变幻莫测,只怕不出二三十年,战斗模式就会跟之前的北方战争有天壤之别了”

“因此到时候,即便是装备了众多的防弹、重火力武器等等装备,对战场的局势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说到这里,陈国华已经叹了一口气。

现在是五九年,也就是还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未来的某海湾大战,就足以让全世界瞠目结舌了。

那个时候,全特么的信息战,仅仅只是四十二天的时间,付出了一百多人的伤亡,就拿下了一个坐拥五十四万大兵的国家。

强无敌!

“怎么可能?”

段云平他们脱口而出,旋即哑然失笑。

二三十年之后的事儿,现在说,也太早了。

陈国华也只是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现在别说其他,光是接下来的碳纤维研究就足够让人折腾很久了。

至于说防弹纤维?

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了。

他现在要不了多久,只怕军工企业那边,就会派人过来找他合作了。

至于说把他带去深山老林?

拜托,又不是搞蘑菇研究,更不是什么核潜艇、导弹等之类的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可能的防弹纤维罢了。

陈国华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学毕业生,或许能发明安全带、改进机械等之类的天才,但也仅仅只是这样罢了。

连中科院这样的地方,都对陈国华有着诸多不信任或者利益冲突的事儿,何况其他地方?

如果是导弹这样的研究员,陈国华当然会跟他六姐一样,绝对要被带去大西北的。

转过天,陈国华回了北大,他去找成时若他们聊一聊。

主要是今天上午薛晋权和曾抗生两人作为代表,来找他聊天了。

之前的那个五楼教室里,可是坐了将近五十人的。

而上一次的科研项目仅仅只需要二十人,并且也已经结束了。

马上就是六月份了,他们想要询问,第二次科研项目什么时候开始?

所以陈国华今天来北大,其实就是安抚人心的。

临近黄昏的时间,还是之前那一栋教学楼的五楼教室。

陈国华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一群大学生,简单跟他们分享了一下之前磁芯板研发的事儿。

随即又聊起了接下来的计划,他让曾抗生、薛晋权、成时若他们把资料发了下去。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可能并不需要你们来北汽制造厂这边进行科研,而是需要你们在军训之前熟练掌握这两份资料。”

“这就是我接下来需要研究的方向,不过,你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这两份资料,不能够让我们这个教室以外的人知道,我相信大家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对吧?”

教室内,都响起了大家的附和声,陈国华满意地点头。

“留给你们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因为很快就是六月份了.”

进入七月之后,他们需要参加期末考试,然后就是军训了。

军训的时间,其实是一个月的时间。

陈国华倒是因为提前毕业了,逃过了军训。

但他逃过了军训,却也是需要参加运动会的,整体来说,好像也没有逃掉一样?

毕竟他可是从五月份开始就进行短跑训练了,一直持续到七月份。

尽管每天也只是一个小时的训练,但强度并不低。

然而众人对他说的话,却不以为然,反而是询问起了这两份资料上面的事儿。

主要是大家翻开之后,就觉得这东西十分不简单。

因为这两份资料赫然是关于晶圆生产的设备技术,另一份则是关于芯片生产的设备技术。

两份资料都极为贵重,也很厚,并且目前涉及到的技术设备,并不算很多。

比如芯片生产的设备之一投影式光刻机。

这玩意儿在原时空历史当中,那是第二代光刻机,也是后世主流光刻机的初号机。

陈国华当然不会去开发什么第一代光刻机了,因为这玩意儿根本没有代差,关键是再过一年,人家外国就会生产出来了。

第一代光刻机是在明年,也就是一九六零年诞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枚集成式芯片是在洁净室诞生的,这一年就是一九六零年。

整个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底初期,所有的集成式芯片,都是靠第一代的遮蔽式光刻办法给制造出来的。

简单来说,就是靠人工手搓造芯片。

是的,没错,就是手搓制造芯片,跟某些牛逼的大人物手搓核弹有得一拼。

陈国华自然是知道这这玩意儿有极大缺陷,所以才跳过这个遮蔽式光刻机的。

具体办法是初代芯片工程师们先在方格纸上,用彩色铅笔绘制好集成电路版图,再用精细的刀片,在光掩模母版上徒手把晶体管和电路连接,一点一点刻出来。

紧接着在把模板图形,用相机缩小50到100倍,才能用的一张用来做管科的光掩模。

这还只是最初始的步骤,陈国华上哪儿找这样的芯片工程师啊?

这样的专业人士,即便是本科生也未必能做得来呀。

在五十年代的内地,让一名大学生当工厂打螺丝的工人?

即便是技术工人,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出来的事儿啊。

何况,这样的芯片工程师们,肯定需要不少啊。

把陈国华杀了,也弄不来这么多大学生工程师啊。

所以,第一代遮蔽式光刻的办法,直接就被陈国华给抛弃了。

然而,第二代投影式光刻机,却需要非常前沿的光学技术。

因为它这是在掩膜和硅片之间加了两个有凹面的球形透镜,一个球形透镜造成的图案畸变可由另一个球形透镜纠正回来,这样就既避免了掩膜和硅片的接触,又实现了缩印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想要制造出一台可以使用的投影式光刻机,难度系数并不小。

但,可以打攻坚战。

而且陈国华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否则的话,也不会这么早就把薛晋权他们这些给一网打尽了。

尽管他们这些人都是学习计算数学、物理学等这几个专业的学生,但是他们入读北大也才不到一年的时间。

换句话说,他们的可塑性,非常高。

并且能考入北大的学生,就没有一个是普通的学霸。

就好像是被大家吐槽思想品德教育科目只考了八十六分的薛晋权,人家其他科目也都基本上是满分或者九十分以上。

这样的学生,放在其他大学,那绝对是第一名的存在。

“好了,你们都别吵,问这么多问题也没有用,你们现在需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把我给你们的这两份资料,先看完再说.”

“等你们七月份结束军训之后,我会把你们召回北大,然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

“等摸底考试结束之后,我再给你们进行分组”

“当然,如果你们当中真的有非常厉害的人物,那没关系,我就不对你们进行分组,到时候你们想去哪个组就去哪个组,而且天天随便换都行.”

嘶!

曾抗生等人全都吸了一口气,然后一个个顿时都眼冒狼光。

谁不想当这样的人物啊?

“所以老陈,标准是什么?”

有人大声问了一句,陈国华嘿嘿直笑:

“这可没有什么标准,我把资料都给你们了,答案在其中,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提示,深度研究其中某一门学科,或许就有机会成为我刚才说的厉害人物.”

嗷!

跟说了一句废话似的,但众人还是满脸兴奋。

“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大家回去之后,该干嘛干嘛,期末考试要是考差了,军训要是没及格,两份资料被人发现了,那你们也别想再被我召回了”

霎时间,众人瞬间凛然。

他们需要做的事儿,很多很多,因此他们的时间也是非常紧急的。

“另外,你们之前二十人参加的磁芯板项目,奖励的话还需要过几天,但你们放心,肯定会给到你们的。”

“好了,今天就这么多了,希望七月份我还能在这里,再次见到你们。”

从教学楼下来,陈国华就被成时若、曾抗生、余德词、杨孝如、成时若他们全都追了上来。

几人跟陈国华是关系最好的,所以他们追过来,美其名曰送他离开北大,实际上是想知道更多的内幕消息。

然而,陈国华怎么可能还有内幕消息啊?

“我刚才已经说得非常明显了,而且你们都是学霸啊,用不着我来给你们画什么重点吧?”

听到他的话,余德词等人顿时叫苦连连。

主要是他们需要做的事儿太多了,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还要留点精力应对军训。

更别说,这个过程中,最难搞的事还是保密。

他们计算数学一班和二班的那些女生,一个个都跟侦探似的,总喜欢窥探他们的事儿。

只因为之前,陈国华给万庆萱和顾小凤两人说过学习小组的事儿,因此两个班都传开了。

甚至附近其他专业的班级,都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件事。

由陈国华这个天才给他们开小灶,所以大家谁不好奇啊?

尽管大家都自认为是学霸,不比别人差。

然而,在陈国华这位提前毕业的同龄人面前,大家还是相形见绌的。

更别说陈国华这小子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又是参加中科院的晶体管计算机研发工作,又是研发出了烟条棒等增雨三件套。

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曾抗生他们想要在好奇心拉满的女同学面前保密,难度还是蛮大的。

也因此,他们需要非常注意才行,否则的话,一不小心,就是出局了。

“你们别叫苦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抓紧时间去图书馆或者回寝室学习呢。”

说罢,陈国华冲他们挥挥手,脚踩自行车离开了北大。

成时若他们顿时无语,老陈这小子,也太正直了!

算了,不画重点也没关系,这个厉害人物,肯定是他们的了。

而回到北汽制造厂的陈国华,却再次被提醒,要开会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