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六所三人组(2 / 2)

另外,研究我国气候条件对航空材料质量的影响及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

而陈国华拿出来的109号碳纤维,完完全全就是最适合航空工业使用的非金属材料。

不仅仅只是它质量轻、硬度强等特点,更是因为它的耐高温等性能。

这事儿还是杨丽清她所在的107工厂,本身就跟六所有合作关系。

而107工厂也已经可以自行生产109号碳纤维了,所以刚巧就被六所知道这种新型材料。

其实,按理来说,之前伍先生也来过北汽,知道这一款109号碳纤维。

但被陈国华忽悠了,因为陈国华说了,现在的109号碳纤维,其实还不能够用在航空飞机上面。

伍先生当然相信陈国华的话啊,毕竟后者是专家嘛。

可现如今,蒋汉文这位第六研究所工程师,经过各项检查之后,确认了109号碳纤维的惊人性能,马上就汇报给了魏祖业和李秉成两人。

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会面。

简单介绍过后,魏祖业都没有寒暄,直入主题,询问陈国华这样的材料是否还可以继续改进?

“魏主任,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纤维科研所已经在全力改进了,每周都可以进行一次试验.”

陈国华点点头,碳纤维这东西,可以说有很多种,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的碳纤维材料。

就目前而言,堪比普通钢的碳纤维,其实就是中低端的碳纤维。

如果非要用在航空飞机上面,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听到陈国华的话,魏祖业、李秉成和蒋汉文三人顿时两眼放光。

他们马上表示能否去纤维科研所参观一下,这当然是没有问题了。

于是,众人直接离开了办公室,直奔纤维科研所。

到地方之后,魏祖业他们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的设备等都十分不错,规划得非常好。

就是有一点让魏祖业三人很想吐槽:居然有人一边看资料一边实验,简直了!

“陈国华同志,你们这研究所有多少位大学生啊?”

“总共十三名大学生,剩下的都是中专或是高中生,其中还有两位是初中毕业生”

那两名初中毕业生的技术是非常不错的,之前是从其他单位转过来的。

听到陈国华的话,魏祖业三人直接惊呼了起来:怎么可能?

拢共也才十三名大学生罢了,算上陈国华,也就是十四个大学生。

怎么可能会如此短时间内就研制出了碳纤维呢?

魏祖业他们三人几乎下意识地把陈国华给撇开了。

毕竟他们也知道陈国华是领导,虽然是很年轻的领导,但也没有想过他懂那么多。

所以魏祖业他们都以为是裴益民、齐北、顾崇杰他们这十三位大学生把碳纤维给研发出来的。

“呵呵,魏主任,这就是我们纤维科研所了,不大,但没有什么不可能,或许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拿出来更好的碳纤维材料”

陈国华笑了笑,坦言道。

此话一出,让魏祖业他们更加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作为一五计划当中,北方援助建设的一百五十六项重点项目之一,六所可是专门为航空材料而生的。

结果,人家一个造汽车的,却研发出来了他们想要的航空材料。

这打击,不得不说,有点大。

早些年的航空材料是镁合金,到了四五十年代的时候,不锈钢成为了航空结构材料。

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钛合金材料。

然而内地却是八十年代之后,才开始陆续使用钛合金材料作为航空紧固件的。

在一九五二年之后,太钢等钢铁厂陆续炼制出了不锈钢,结束了内地不能生产不锈钢的历史。

众所周知,不锈钢的拉伸强度一般都是在400到2000左右,弹性模量则是在190-200之间。

而109号碳纤维材料,它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是4700和230,远超不锈钢这种材料。

加上它质量轻、耐高温等特点,绝对是非常非常好的航空工业材料,没有之一。

现在,魏祖业他们已经参观过纤维科研所,知道他们的研发情况。

然而对比六所那边,却是应验了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要知道,在五七年十月份的时候,整个六所的职工已经达到了七百四十二人。

其中工程师有三十二人,技术员两百二十四人,助理技术员一百六十三人。

如此庞大的研发团队,对比仅仅只有十三名大学生和三十名中专生和技术工人的纤维科研所,六所真的是羞愧惨了。

因此,现在听到陈国华刚才那句话,魏祖业他们三人的心情,那是相当复杂。

收拾了一下心情,魏祖业表示,可以跟北汽制造厂这边进行合作,就专门研发这碳纤维。

“好啊,没问题,热烈欢迎。”

陈国华当然很开心啊,他才不介意什么分享成果之类的。

只要是他主导的项目,那就没问题了。

如果是对方主导,他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协调啊?

他那么快就答应下来,自然是因为六所家研究所,目前还不是国防部下属单位。

更重要的是,对方目前是第二机械工业部的,算是自家人。

见陈国华这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魏祖业三人错愕了一下,旋即大喜。

“好好好,不愧是我们的天才,那这样,陈国华同志,您尽快让他们都搬去西郊冷泉村那边”

听到魏祖业的话,陈国华的笑容瞬间凝固了,“魏主任,您刚才说的意思是,让你们六所主导这次纤维的研究?”

好家伙,你们六所的算盘,打得挺六啊。

想屁吃呢!

段云平的脸色也黑了下来,原本还以为魏祖业他们是客人呢,没想到是恶客啊。

“魏主任,你这么干的话,是不是有点不太地道了?”

旁边的杨丽清苦笑连连,她这才发现老魏这家伙是挺会挖坑的啊。

说什么合作,还不都是看上了人家的研发团队嘛?

而且看上就看上嘛,居然不挖主要的大功臣陈国华,反而去挖裴益民他们这些人?

真是本末倒置!

话说回来,也就是魏祖业他们不了解陈国华在碳纤维项目当中的付出,所以有这样的误会,倒也十分正常。

“不是,老段,刚才陈国华同志可是已经答应了啊”

魏祖业顿时有些耍无赖地说道。

他这也不算是语言陷阱,只能说是耍滑头、抖机灵罢了。

上不得台面!

没等段云平开口,陈国华直接冷笑着说道:

“魏主任,您要是真的想带走他们,那您就带走他们好了,只要他们肯定答应您,那您就带走吧。”

“当真?”

魏祖业顿时大喜,旋即狐疑了起来。

陈国华却不以为然地点头,再次肯定了他刚才的话。

如果裴益民真的愿意离开,那才叫有鬼了。

这也是一次机会,看看到底有谁想要离开的,趁早把他们踢走。

于是,当陈国华把裴益民他们放下手中的活,过来说个事。

接着李秉成站出来,询问裴益民、齐北他们是否愿意跟他去六所。

李秉成还简单介绍了一下六所的待遇和科研团队的实力。

结果,在他万分期待的眼神下,齐北他们全都摇头了。

去什么第六研究所啊?

哪有待在北汽制造厂的纤维科研所好啊?

跟着陈国华吃香喝辣的这句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科研成果拿到手软,奖金、奖章等奖励也都很常见。

反倒是第六研究所,听都没听说过,有什么好去的?

京城有六百六十多万人,是一个很大的城市。

然而很多消息却是可以很快就传遍整个京城了。

北汽制造厂就是这样,比如之前春节的时候,每位工人都分到了一斤半的猪肉,很快就全城皆知了。

第六研究所这个单位,也不知道是不是保密关系,但反正他们都要跑来参观了,估计实力也不咋地。

所以没人乐意离开。

“为什么?”

魏祖业、李秉成和蒋汉文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就算旁边站着段云平和陈国华,也不应该全都摇头吧?

还是杨丽清在这个时候开口了:

“魏主任,李主任,要不我们还是聊一聊关于109号碳纤维材料的生产供应问题吧?”

这是给台阶下,魏祖业当然听出来了,扫了一圈,他只好同意了。

眼下的局面,对他们不妙。

刚才还是太冲动了一些,还是私底下再谈一谈吧。

或者问一问杨丽清,她可能知道一些事儿。

李秉成和蒋汉文两人还想继续说些什么,却被魏祖业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接着他们就先一步退出了纤维科研所。

陈国华见状,便让裴益民他们回去继续工作,然后跟在段云平身后离开了。

半路上,魏祖业拉着杨丽清走在最前面,小声嘀咕了起来。

后者这才告诉了魏祖业真相,碳纤维的研发工作都是陈国华主持的,裴益民他们都只是辅助罢了。

“这怎么可能?他不是很忙吗?”

魏祖业惊呼了起来,还不忘朝后面看了陈国华一眼,眼神中带着震惊和不敢置信。

可杨丽清作为军人,当然不会说谎,特别是在这样的事情上面。

“魏主任,不管您信不信,反正碳纤维技术是陈国华主导的,他才是这项技术的主要负责人,如果没有他的话,这碳纤维根本不可能出现.”

“另外,我不知道西南509工厂那边是否有自行研究碳纤维技术,但我们107工厂确实试过,但截至目前也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了,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突破109型号碳纤维的技术,陈国华也给我们了,但我们却是无法做到啊.”

听到杨丽清这么说,魏祖业更加吃惊了。

同时心里也更倾向于赞同杨丽清的话,或许这就是事实吧。

碳纤维这项技术,早就出现了,可至今却没人能够发现它还能有更优秀的表现。

或许是发现了,但却没有能研制出来。

这可能跟现在落后的生产力和技术有很大关系。

可不管如何,要不是有陈国华,内地这边只怕没那么快拥有可用在航空工业层面的碳纤维技术。

重新回到一把手的办公室,众人在办公室里坐着重新谈合作。

至于刚才的那件事,魏祖业一句话就揭过去了。

尽管如此,段云平却没有给对方好脸色。

合作肯定是要合作的,因为第六研究所就是专门搞航空材料研发工作的,不给对方的话,上面问责起来,到时候还是要给的。

所以,还不如趁着这次机会,来一次狮子大开口。

魏祖业三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段云平,好家伙,这是真敢开口啊。

那么多资源和进口设备,把第六研究所卖了也搞不来啊。

“你们研究所不是还有那么多工程师和技术员么?我们”

就在段云平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陈国华突然插嘴道:

“段书记,我觉得工程师的话,人家魏主任肯定不会答应的”

此话顿时让魏祖业三人的惊讶不已,同时也挺感激的:陈小子还是懂得顾全大局的。

下一刻,陈国华直接来了一记狠的:

“我记得六所好像有不少助理技术员,应该是去年刚大学毕业的一批,还有今年大学毕业还有一批吧?”

“段书记,要不我们就要这些技术人才?”

成熟的技术员,人家魏祖业他们肯定不会放人的。

但助理技术员,或者今年即将要加入到六所的大学生们,北汽直接收割了,不是更香嘛?

毕竟这些人来到北汽之后,马上就可以进入工作岗位或者加入十一号仓库进行培训。

他们这些大学生都是刚毕业的一批,跟刘永芬、王宝柱他们这群大学生是同一批次的。

所以正好可以加入进来,一起学习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这里两项技术。

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就是跟白纸差不多,学习能力也不会太差。

而陈国华最需要的便是这种人才,他们绝对能够帮得上忙。

段云平闻言,立马秒懂,当即便毫不犹豫地问魏祖业他们要这些人才了。

六所三人组,顿时有些麻瓜了。

给,肯定会心疼坏了,毕竟六所想要发展的话,肯定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不给,好像也不行啊。

碳纤维技术这些,他们其实可以从杨丽清的107工厂这边获得,然而技术就是一堆资料,更为重要的还是技术设备和人才啊。

如果没有陈国华他们这边的支持,进行技术培训的话,那么六所想要搞碳纤维研发,只怕会慢很久。

毕竟六所又不可能只是发展碳纤维这种材料,它负责的可是整个航空工业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啊,包括生产、性能和检验方法等。

所以六所的科研任务并不简单。

后续有了碳纤维技术团队之后,肯定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产出。

因此,魏祖业他们现在可是左右为难。

又不想出钱出力出人,却想着从北汽制造厂这边获得人才、技术设备等。

可惜,人家段云平根本不给他们‘空手套白狼’的机会。

没得办法,魏祖业他们只能灰溜溜地先回去了,商量好之后,再看看如何跟北汽这边进行合作。

等魏祖业他们离开之后,陈国华看向杨丽清道:

“杨姐,您这可真是带了饿狼上门啊,一来就要打包我的科研所,这不是让我一个人忙死嘛.”

后者顿时陪着笑,表示她自己也没有想到魏主任他们会如此野蛮。

同时为了表示歉意,她希望可以请陈国华喝酒。

“杨姐,您又想灌醉我啊,不行不行,上次就喝酒这件事,我母亲把我给骂惨了呢”

陈国华闻言,直接表示不能喝酒。

杨丽清便马上说,不喝酒也没关系,吃饭总可以了吧?

对此,陈国华倒没有再拒绝了,毕竟真要再拒绝的话,对方肯定误会他不原谅对方。

选择不原谅的话,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嫌弃请客吃饭不足以平息怒火,另一种则是从此以后老死不相往来了。

不管哪一种,陈国华都不想。

毕竟他能看得出来,杨丽清并不是有意的,显然是无辜躺枪,也算是受害者。

于是,当天晚上,陈国华的晚饭又有着落了。

该说不说,军工企业的待遇,确实挺好。

跟着一起来蹭饭的还有马云禄,陈国华并没有亏待老马,依然带着对方。

总不能他跟杨丽清两人吃饭吧?

多不合适啊!

至于段云平,人家看没有参与的意思,也不缺这顿饭。

晚上,当陈国华把马云禄送回九道湾胡同,目送后者拎着打包的饭盒进去之后,便让老叶开车离开了。

后者也蹭了一顿饭,所以今晚这顿饭,倒是让杨丽清放了不少血。

后者也不知道是真有钱还是真的想道歉,还是说很在乎跟陈国华的友谊,所以出了差不多十斤粮票,也不带皱眉的。

或许军工企业都有一定的粮票报销额度?

当时陈国华都想回去问一问老段,咱们北汽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报销制度呢?

马云禄带着打包的食物回到院子里,周德龙、曹同贵和关大伟三人顿时嗷嗷地扑了上来。

“老马,你小子可算回来了,有没有带好吃的回来?”

每次都是马云禄跟着陈国华出去吃香喝辣的,周德龙三人早已嫉妒到面目全非了。

算上房若欣,他们五人全都是从常春一汽那边出来的,所以他们五人在配件研究车间便是一个小团体。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