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冠军和高考(求订阅)(2 / 2)

原因除了对于沫离有信心之外,更多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也有事情要忙,加上现在这个社会,对高考的关注,也很一般。

甚至是很多学生本人,都不太重视高考。

不少农村地区的考生,他们更是只学习了一两年,然后就参加考试了。

哪里像陈国华这样紧张的啊。

临近八点半,陈国华就带着于沫离出门,坐上车,然后直奔考场而去。

“你不要跟我说些什么了吗?”

就在跨进考场的时候,于沫离突然回头,好奇地问了他一句。

之前在她耳边唠叨,现在他不吱声了,反倒是让她有些不习惯了呢。

陈国华笑了笑,“该说的都说过了,你的准考证、笔等都准备好了,也没有什么要交代了,放心去考试吧。”

“好!”

“预祝你金榜题名。”

于沫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笑脸,然后进了考场。

考场外,陈国华站了一会儿,然后才坐车回了北汽制造厂。

虽说是请假了,但也不能在考场外面干巴巴地等着啊。

还不如回厂里面看看书呢。

他刚回到办公室,坐着没多久,段云平过来了。

“领导,您坐。”

“国华,今天是你未婚妻参加高考的日子,我不是批准了你的假期吗?怎么又回来了?”

“领导您的消息还是真是灵通呢,我就是回来看看书,等下再去接她”

段云平呵呵笑着,然后直接打起了于沫离的主意。

后者已经确定学医了,之前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是填报了北大医学系,就学中医。

既然是学医的话,那么北汽制造厂这边也有一个卫生院。

到时候于沫离周末或者寒暑假之类的,可以来卫生院这边实习。

而段云平的这个想法,其实也是从之前陈国华那边学来的。

毕竟成时若、薛晋权他们这群北大学子,直接被他给弄过来北汽制造厂这边兼职。

听到段云平的建议,陈国华失笑摇头。

“领导,这事儿我会跟她说,但她是否愿意的话,我就不知道了”

其实于沫离才刚开始看医书,连号脉这些都还不太会,而且医药层面的几千种中药,目前也才会那么几十种。

想要等她熟悉这些医书,然后进行实习,少说也得两三年吧?

何况,她早早就安排好了她的暑假,肯定是要放松的,不会一直逼着自己学习。

除此之外,她还喜欢看杂书,所以啊,想让她来卫生院这边实习,最近一两年的话,是不要想了。

段云平也只是顺嘴提一下,闻言也没有太过在意。

反正于沫离能来,那就更好,不来的话,他也不会强求。

只要他们几个领导对陈国华一直都好,那么陈国华就不会选择离开北汽制造厂。

他今天过来找陈国华,主要还是想要聊一聊之前的发电厂这件事。

听到老段聊起此事,陈国华闻言想了想,道:

“领导,咱们现在的用电需求是很大,可似乎还没达到符合申请发电厂的标准吧?”

“这不是你说的有备无患嘛”

段云平笑着说道:

“我就是跟你闲聊一下,看看你什么时候有空,然后写个申请,我帮你提交上去”

“领导,这个真不能急。”

陈国华摇摇头,解释了一下缘由。

一来现在他手头上的事儿也不少,二来他最近想要休息一下。

毕竟接下来他还需要参加九月份的全运会,并且到了八月份的时候,成时若他们军训归来之后,还得安排他们回来考试和学习。

此外九月开学之后,他还要回北大讲课。

更别说北汽制造厂目前的纤维研究、配件车间的机床研究等,都是需要时间的。

之前陈国华就准备给铣床进行安装可编程控制器,但运算器、控制器等都没有研制出来。

现在倒是研制出来了,可是物理研究所二部那边都需要排队,还有其他优先级的项目。

所以轮到陈国华这边,当然不会很快。

至于说让他把现在计算机室内的那台计算机里的运算器等拆了。

好家伙,保准会被骂的。

因此,很多关联性的事儿,一环扣一环。

没有办法加速的情况,陈国华只能等着了。

更别说他自己也不想加速了,还是让脑子休息一段时间吧。

段云平听他这么说,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反正发电厂的事儿,确实还不算很急,所以先等一等吧。

时间飞逝,陈国华来到考场外,等了不少十分钟,于沫离就第一次走出考场了。

“走吧,我们回家吃饭。”

“你不问我考得怎么样吗?”

“问了也没用,改变不了什么。”

顿了顿,陈国华接着说道:

“考完就忘掉它了,准备下一科目才是真的。”

于沫离给了他一个大笑脸,开心地上车回家了。

其实也就是一脚油门的距离,并不是很远。

接下来几天,就是于沫离的考试时间,陈国华全程接送。

医农类考生,他们是需要考本国语文、政治常识、达尔文主义基础、化学、物理这五门科目。

五门科目是总共考了三天,因为第三天下午才轮到于沫离她们考达尔文主义基础这门科目,上午是其他科目。

不同考试类型,考试时间也会有所区别。

结束高考之后,陈国华就带着于沫离、三小只和陈援朝他们去爬长城。

其实于沫离她们班级也有组织活动,只不过她没去参加罢了。

这有点像去年陈国华他们那样,京城市里面还组织了植树活动呢。

五十年代的高考就是这样,没有多少人关注,学生本人自己也不是特别关注。

当然了,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考生自己还是很激动、期盼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哈哈,我现在也是好汉了!”

八达岭长城段,爬上长城的陈小月,哈哈大笑了一句,结果被大家给笑话了。

她一个女孩子,算什么好汉?

附近的几个游客也是露出了温和的笑意,显然也是被陈小月的话给戳中了。

不过,也有人冲陈小月竖起大拇指。

能爬上来的人,不管男女,都是好汉英雄。

其实爬山这种活动就是溜小孩玩儿呢,谁让小屁孩她们都是精力充沛的呢?

于沫离的体力也挺强的,平时没少锻炼身体。

几人是上午在长城逛了一圈,下午才下的长城。

叶茂昌一直背着一个大包,一声不吭,就算后背湿透了,也没吱声。

七月中下旬的京城,那绝对是酷暑季节啊。

要不是今天是阴天,大家也绝对不会来爬长城的。

长城虽好,可也要选择适合的时候啊。

晚上到家之后,可就是好家伙了,大家伙都感觉腿脚有点酸。

即便是每天训练的陈国华,也有轻微的肌肉酸痛。

第二天的时候,于沫离她们都爬不起来了。

肌肉彻底酸了。

虽说她们平时也有锻炼身体,到处跑,但是跟爬了一整天的长城相比,平时的运动量就差了很多。

所以这会儿就惨了。

陈国华没有笑话她们,吃过早饭就回厂里面干活去了。

时间过得贼快,转眼就是八月了。

八月一到,夏孟远又开始忙活了起来。

“老夏,你又开始整菜地了?”

中午的时间,陈国华刚吃过午饭,这会儿正拿着饭盒往办公室里面走去。

看见夏孟远在保卫科门口这边的菜地,汗如雨下,便过来跟对方唠几句。

“哟,是国华啊,你怎么来了?”

夏孟远看到陈国华过来,一张老脸顿时笑成了一团,眼睛眯得都看不见了。

“我这就是闲着,顺便翻一翻菜地,过段时间啊就开始种冬储大白菜了”

此时,叶茂昌、王怀水、付成励他们也闻声走了出来。

“陈主任,你不知道,我们本来还想帮老夏的呢,他不肯,还拿锄头追着我们打.”

陈国华闻言,不由莞尔。

倒是夏孟远嫌弃地呵斥道:

“你们除了一身蛮力之外,什么都不会,种菜哪有那么简单?上次我让你们帮我沤肥,你们是怎么做的?我还能信得过你们吗?”

叶茂昌等人顿时沉默了,想要解释,却不知道从何开始。

尴尬得嘞!

哈哈!

陈国华却是大笑了起来,他想起来了,之前是有过这么一件事。

当时是蔬菜大棚的活儿太多,夏孟远不得不让王怀水、付成励他们帮忙沤肥。

尽管沤肥这件事看似很简单,就是把那些粪便之类的,加上木杆稻草之类的堆一起,也就可以了。

然而他们也不知道是贪图省事还是怎么地,反正最后还需要老夏返工。

结果自然是差点没把老夏给累惨了。

从那次之后,夏孟远就不敢再使唤他们了,实在是太难搞了。

“老夏,今年的蔬菜大棚,你还要弄吗?”

想到了蔬菜大棚,陈国华当然免不了再问问对方。

“为什么不弄?”

夏孟远的反问,倒是让陈国华不知道该怎么说。

今年的北汽制造厂,从上半年来说,整体还是十分不错的。

按照现在的情况,下半年肯定也不会太差。

然而十月份的时候,陈国华知道会发生大事儿,所以到了十月份那会儿,段云平他们是否还会批准老夏他们弄蔬菜大棚,就难说了。

“那你们今年早点申请吧,我跟段书记说一说这件事,早点把物资给审批下来。”

听到陈国华的话,夏孟远倒是愣了一下。

只不过他没有多嘴问为什么要提前申请和审批,反正他就是一个干农活种蔬菜的老头,其他不管那么多。

下午,刚巧段云平来办公室了,陈国华就跟对方提了提这件事。

老段并没有思考,马上就答应了下来。

反正蔬菜大棚也是造福全厂职工,而且也不费多少农用地膜。

从去年十一月份之后,隔壁的京城塑料厂,就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农用地膜了。

各地的塑料厂也纷纷开始推出这样的新产品,一时间都成为很多地方的香馍馍。

农业层面的辅助技术,比如催芽育种等方面,农用地膜就是非常好的辅助设备了。

毕竟在一个条件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育种催芽等都会非常好。

基于这样的情况下,农用地膜这款新产品,自然是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和推广。

除了农用地膜之外,也就是肥料这一块了。

今年的北汽制造厂,背后的街道合作社里,可是养了近一千头大猪。

这些大猪还是产生了不少粪便。

而这些粪便可是好东西,自然是被收集起来,堆放在沤肥的地方。

关于沤肥这件事,中华小农经济传承了几千年,几乎是刻在基因里了。

所以合作社里的那些工人家属们,一个个都会沤肥。

一般来说,沤肥也就是两个月左右就可以使用了。

由于有了自己的蔬菜大棚,所以这些肥料肯定不会卖给城郊那边的生产队的,得留着自己用。

几乎可以说,蔬菜大棚、养猪这两大项循环农业经济,已经形成了。

如果这里两个项目能够持续下去,那么明后几年的北汽制造厂,也能够把日子过好。

最起码不会太差。

希望天公作美!

段云平今天过来找陈国华,是因为张逢时刚才打来电话了,后者让陈国华去找他。

老张要找自己?

陈国华惊讶了一下,结果是段云平也一起过去,那正好,直接坐老段的车过去好了。

小李的开车技术还是很赞的,嗯,跟老叶一样稳。

汽车工业管理局,张逢时看到段云平和陈国华两人进来了,便让他们先坐下来,他完成手头上的工作之后,这才跟两人聊了起来。

其实是之前段云平跟张逢时聊过关于光学专家的事儿,现如今呢,魔都那边的照相机厂,有两位专家,他们的技术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对方并不太想过来京城这边,他们习惯了待在魔都。

听到这里,陈国华不由叹了一口气。

魔都那边其实真的也有不少人才,比如很多自行车工厂、手表工厂、塑料厂、机械厂等等,在魔都那边都有不少的。

之前陈国华他母亲购买的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就是魔都这边生产的呢。

“领导,您说,如果我能拿出一台照相机的技术资料给他们,他们会不会选择过来?”

陈国华带着希冀的目光看向张逢时。

后者却是挺诧异地反问道:“你还对照相机有研究?”

“领导,这不是重点.”

可是张逢时却觉得这就是重点,不过此时的段云平却开口了。

“老张,你可能没有看到过国华他之前提交上来的芯片制造技术,里面就提及了关于部分光学层面的理论知识.”

“科学研究都是相通的,国华的脑子灵活,又喜欢研究这些技术书籍,对光学理论有研究也很正常”

“我是不太懂照相机技术和光学理论这些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国华的研发能力如何,我想老张你应该清楚吧?”

何止是清楚?

张逢时对陈国华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表现,早就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否则的话,他也不会这么帮助陈国华,帮后者去打听寻找光学层面的人才了。

京城这边倒是也有不少专家,可人家一听是到陈国华这个十八岁的小年轻下面干活,直接就摇头拒绝了。

并非每个人都是马云禄,愿意舍弃原本的工作,跟着陈国华来到京城这边干事业的。

何况,光学层面的人才,向来都是有着不错的待遇。

没必要再到处跑。

“那国华你说,你有什么样的照相机技术呢?我到时候拍一封电报过去.”

张逢时思考了一下,便打算问清楚再跟魔都那边沟通。

陈国华闻言,便表示:“我这边是有一份关于df/f500mm长焦距镜头的照相机技术,不过并没有研制出来过,只是理论技术罢了.”

“好,没问题,我跟那边沟通一下.”张逢时接着说道:

“对了,既然你的技术还不错,为什么你还需要寻找这样的光学人才呢?”

“领导,是这样的,主要是光学层面的技术,我们国家这边几乎是一片空白.”

顿了顿,陈国华继续说道:

“而我研究的这个芯片制造技术,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学科也很多.”

“其中光学层面的技术研发,就需要投入不少资金和人力物力”

“所以,为了能够有更长足的发展,要么是成立一个照相机工厂,要么就是成立光学研究所”

“可这些都涉及到了庞大的资金链,您和上边可能都不会赞同.”

“既然这样,那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慢慢积攒技术,然后再稳步推进咯”

陈国华解释了许久,张逢时和段云平反而更加好奇了。

这个芯片,到底是什么东西?

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两位领导都不知道集成式计算机,更不知道什么是芯片,因为陈国华解释给他们听,他们也是无法明白的啊。

所以,只能做出来之后,把实物摆在他们面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清楚知道,芯片到底是什么。

从管理局离开之后,陈国华心里微微有些沉重,唉,太难了。

回到家翠花胡同,却意外看到于世勋和甘如霜两人到家了,应该商量他跟于沫离结婚的事儿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