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人才难寻(求订阅)(2 / 2)

老陈的话,却是让陈国华十分无奈,“这是公家的事儿,不是我自己的私事儿,爹您就别搭上您的人情了”

尽管陈恭禄跟老许是过命的交情,但即便是父子亲情,有些事儿,也不能做得太过。

并不是说挟恩以报,就可以无限索取。

大家都不是傻子,何必呢?

“你懂个屁啊?”陈恭禄瞪眼道:

“就因为是公事,所以我才会开口,这要是私事的话,他主动帮忙,我还会骂他呢”

“别以为你爹我什么都不懂,我告诉你,当初劳资带兵打仗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有道理!

但希望老爹您别碰钉子就行!

陈国华脸上笑了笑,心里却是腹诽不已。

跟他老爹说了一句谢谢,这个话题就翻篇了。

转眼时间过去了两天,向叔宝和钱伯荣两人还没京城,但陈国华已经来到了北大。

昨天,成时若、薛晋权、曾抗生他们这群北大同学已经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全须全尾地回来了。

男生寝室楼里,陈国华见到余德词等人,看他们都黑了好几度,顿时忍不住捧腹大笑了起来。

“何方小贼在此嘲笑我等?”

唰!

寝室外面走进了几人,看到是陈国华之后,薛晋权他们全都激动了起来。

“老陈,终于见到你了,靠靠靠,让你成功逃离了军训,是我们这辈子最不能够释怀的事儿.”

几乎是有一个算一个,他们全都黑多了。

陈国华真的没忍住,笑惨了。

主要是薛晋权他们真是太可怜了。

七月份去的时候,还好好的,不能说非常白吧,但起码跟黑不沾边。

就是较为纯粹的黄种人。

结果现在八月份回来的时候,整个人跟东南亚黑炭似的,真的挺黑的。

七八月份的京城,是绝度酷暑。

如果陈国华没有记错的话,过去的七月份,应该有二十天是蓝天白云。

即便是阴云天、下雨天,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变黑。

毕竟紫外线这东西,还是会穿透云层射进来的,它只是没有晴天的紫外线那么强烈罢了。

笑过之后,陈国华冲他们说道:

“行了,你们都收拾一下,等下在校门口外面集合吧,这一次我们应该说一说关于接下来大半个月时间的安排了”

还能是什么安排呢?

考试和分项目!

薛晋权他们也知道轻重,所以当即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估计徐献瑜教授等学校老师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学生会背着老师,在外面已经提前找了兼职吧?

暑假就还剩下那么大半个月了,居然还要跑去北汽制造厂折腾?

可事实上,还真的要去折腾一番呢。

北汽制造厂,十一号仓库里,成时若他们五十位大学生,全都聚在一起了。

“好了,首先恭喜你们顺利完成了军训任务,平安归来,其次欢迎你们回到十一号仓库,噩梦即将开始,你们准备好了么?”

听到陈国华的话,薛晋权他们好悬没忍住要翻白眼了。

还噩梦呢?

既然是噩梦的话,那能离开吗?

开始正式开始,刘永芬、邬丽云、王宝柱等八人也都参加这一场开始。

即便是刚学了差不多一个月的郑家俊、曹景康、苏元复、陶延桥他们这二十一名大学生,也都跟着一起参加考试了。

当然了,相比需要考两场考试的其他人来说,郑家俊他们这二十一人,就仅需考一场。

毕竟在七月上旬,他们入职北汽制造厂的时候,陈国华就直接安排好了他们的项目归类。

十一号仓库正在考试,隔壁十二号仓库的话,就还在学习当中。

七月下旬的时候,那五十名高中生、中专生也都入职了北汽制造厂。

他们入职之后,就被陈国华分配到了十二号仓库,让他们学习晶圆制造和芯片制造的部分内容。

相比大学生,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就差很多了。

因为在这个时候,能被招聘进来的高中生,那都不是最优秀的高中生。

优秀的高中生,都能考入大学。

在过去这段时间内,陈国华的工作就是这些教书育人了。

偶尔参与一下科研,下午的话,准时参加训练,大概就是这样了。

上午场次的考试结束了,很快就到了下午。

批改试卷的事儿,对陈国华来说,倒也十分简单。

监考的时候,顺便把试卷给批改了。

他的眼睛跟扫描仪似的,很快就把试卷给扫描一遍,然后手速飞快地点出错误的地方,大脑跟超脑没什么两样,很快就处理完这些信息,接着给出了分数。

没办法啊,答案和试卷都无比熟悉了,批改试卷的话,还不简单吗?

很多高三老师他们都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呢。

不过语文老师稍微没那么厉害,毕竟他们对阅读理解等这样的题目,肯定是需要稍微仔细阅读,然后给出评判的。

手头上的这些晶圆制造层面的技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可不是语文的阅读理解,意思准确即可,文字可以随便措辞。

从技术层面来说,解题过程可能有很多种,但答案,一般来说都是只有一个的。

批改完分数之后,陈国华发现时间还早。

转悠了一圈,然后他就去训练了。

除了他监考之外,段云平和薛亚军他们几位领导也都不请自来。

主要是他们很好奇这些北大学子的考试了。

既然领导们帮忙监考,那么陈国华就可以偷偷摸摸地开溜了。

下午五点十五分,第二场考试也终于结束了。

两场考试结束了,陈国华趁着还没下班的时间,赶紧批改试卷。

由于只是五十八份试卷,因此陈国华在六点之前,就把试卷给批改完了。

分数统计完成,接着就把试卷给发下去了。

郑家俊、曹景康、顾毓珍等人不可置信地看着前面的陈国华,实在没想明白,后者是怎么做到在这么短时间内批改完试卷的呢?

“好了,现在分数都已经出来了,你们可以看看你们自己的试卷。”

“分数并不能代表了什么,它只是对你们前面一个阶段的学习评价罢了”

“在我们材料科研所,考试并不是唯一,你们的技术、创造力等等,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陈国华看着薛晋权等人,勉励了一番,然后接着开口说道:

“眼下已经下班了,苏元复、郑家俊你们可以先下班了”

“王宝柱、聂景忠、高裕民、邬丽云、程耀华,你们五人往后就专注在芯片制造技术层面.”

“刘永芬、侯俊涛和李爱民,你们三人的话,往后就专注晶圆制造技术.”

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陈国华也对成时若、薛晋权他们进行了技术分工协作。

分配结束之后,就直接解散了,让他们明天早上过来上班,然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技术学习。

等他们离开之后,段云平这个时候叫住了陈国华,“国华,从魔都那边过来的向叔宝和钱伯荣两人刚到京城,你现在要见见他们吗?”

“不了,明天再去见他们吧。”

陈国华摇摇头,“他们才刚到京城,让他们现在安顿下来,等明天见面了再聊一聊,不急于这一时半刻的”

“那好,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转眼第二天,陈国华来到北汽制造厂之后,就第一时间召集了薛晋权他们,然后拿出了更为细致的资料。

“老薛,你们组队带领刘永芬他们,优先攻克晶圆制造的相关辅助设备”

晶圆制造的设备有晶圆生长设备、切片机、清洗机和镀膜机这四种。

只不过,陈国华他们并不需要制备晶圆生长设备,因为在去年的时候,津城半导体材料厂就已经成立了。

一九五八年秋天的时候,以林兰英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为代表,他们研制出了内地第一根硅单晶。

内地半导体产业的希望,就这么熊熊燃烧了起来。

尽管按照原时空的情况来说,今年十月份之后,可能就因为北方工程师回国的事儿,带走了技术,让人十分沮丧。

但陈国华并不担心这些,到时候遇到了事儿再说呗。

反正前段时间,北汽制造厂已经申请了不少晶体,只需要有切片机等设备出来了,那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好的,陈主任。”

薛晋权神色严肃认真地说道,既然在研究所内部,现在是上班时间,当然要正式一点。

作为委派的小组长,薛晋权有职责去做好自己的事儿,可不能再像之前那般吊儿郎当了。

董建昌、钱元兴、杨宇和他们几个跟薛晋权同样的超学神层次的同学,此时的脸色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们并没有因为陈国华把薛晋权提拔为小组长而生气。

众所周知,陈国华办事儿公允,公平公正公开。

而薛晋权跟陈国华的关系更好,加上前者本身的实力、亲和力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因此选择他的话,再正常不过了。

其实昨天临下班之前,陈国华把试卷都发下去了,却是没有直接报分数。

私底下的话,是薛晋权、董建昌等人他们各自对比分享了分数。

结果,他们这些超学神们,都是满分。

既然大家都一样,那就没什么好说了。

“钱元兴,你负责清洗机设备的研制工作小组,杨宇和你负责镀膜机小组,记住,你们这些设备都非常重要,一个都不能缺.”

陈国华严肃不已地说道。

事实上,晶圆制造决定着后期的芯片生产。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说,制造晶圆会相对简单很多,而光刻芯片等系列技术的话,则是非常困难。

因为即便是第二代投影式光刻机,其技术也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内地这片光学、光源等技术都极为匮乏的大陆上,想要突破技术就更困难了。

也因此,叮嘱完薛晋权他们之后,陈国华就直接让他们先去十三、十四号仓库了。

留下来的部分大学生,大家都抬头看着陈国华,眼里带着好奇和惊讶。

章济川、陆子敬、赵菊生、万福森、石志庆他们五位超学神,直接被陈国华分配到了新成立的光学材料研究车间里。

什么?

光学材料研究车间?

听到陈国华的话,章济川他们惊愕不已,赵菊生当即忍不住开口问道:

“陈主任,您是想让我们造照相机吗?”

“没错,就是要让你们搞照相机,不过你们不会以为照相机很容易吧?”

陈国华呵呵笑着说道,不等他们回应,马上继续道:

“或许你们不是很清楚,但你们应该听说过西北光学仪器厂吧?”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信息差就这么出来了,特别是那些摇头的同学,他们实在无法理解,章济川他们这些超学神,是怎么知道的呢?

北大是一所全国综合性大学,里面其实有很多信息获取来源,只不过很多人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罢了。

在普通的学神学霸们看来,只需要把学习成绩搞好了,那么就一切皆万事大吉。

殊不知,在同等分数等情况下,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老师第一个想起的学生,绝对是跟他关系亲近的学生。

为什么?

并不是说这个学生经常给老师送礼,很会来事儿等等。

而是这名学生时常在老师面前出没,帮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或者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学习勤快、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突出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自然是很喜欢这样的学生。

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那么这个机会就给了学生。

假设一个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这位学生提前准备,而其他同学却是晚好几天,甚至半个学期才知道,那么谁更有可能胜出?

不言而喻嘛!

再比如,有些学生是从小就知道要考公考编,对自己人生规划十分明确,并且执行力很强。

在大四这样的阶段,大家都等着国家分配工作,而人家却已经凭借各类优秀的论文、学校的表现等,直接进了部委这样的机关单位。

差距就会更加明显,特别是时间放大到四五十年,人家已经是部委高层或者说封疆大吏,但以前的同学呢?

指不定还在什么小县城等这样的地方窝着呢。

所以在大学这样的地方,其实就是一个主打信息差的场所,并且越拉越大。

“你们当中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西北光学仪器厂啊,那我简单给你们说一说.”

陈国华微微诧异,接着简单介绍了一下。

全称是国营西北光学仪器厂,一家军工企业,是在一九五三年筹建,前年,也就是五七年建成投产。

作为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位于长安的西北光学仪器厂,主攻方向就是基础光学、空间光学、光电工程、精密机械等。

就目前来说,华山小相机就是该厂生产的一款产品。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实力足够强大,又怎么可能会生产民用照相机呢?

只不过,现如今的内地,一穷二白,而且在国防、公安、新闻、医疗、科研和体育等领域都非常需要高级单反相机,需求十分强烈。

所以,即便是西北光学仪器厂,那都是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优先研制这样的照相机。

“不提西北光学仪器厂了,我们材料科研所,目前也是啥都没有,你们更是一群接触了光学知识才三个月左右的学生.”

看着台下的赵菊生、万福森等人,陈国华面色严肃地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得优先攻克高级单反的技术,然后再一步步地攻克更高深的光学技术.”

“你们看到的光刻机技术,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开始,假如某一天,我们接到命令,需要在一枚小小的指甲盖这样的晶圆里打造出一座堪比城市一样的芯片呢?”

“大家不会以为,凭借我们现在的光学技术积累,就能够做到了吧?”

想屁吃呢!

陈国华深知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眼前这群学生,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大道理讲完,对他建立光学材料研究小组的话题,到此为止。

能理解的话,最好,不能理解,那肯定也是要干活的。

“陈主任,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研制光刻机、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划片机等设备啊?”

章济川举手提出了疑问,陈国华没好气地瞪了一眼,道:

“你们赶紧把高级单反照相机给我研制出来,再给我好好地研制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深光学设备,我就阿弥陀佛了”

“不要好高骛远好不好?你们在座的众人,要么是北大学生,要么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这些事儿,还需要我来给你们强调一遍又一遍么?”

“都给我干活去,我告诉你们,你们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到时间后,无法研制出高级单反的话,我让你们在全厂职工面前丢脸你们信不信?”

嘶!

老陈是一个狠人!

王宝柱、聂景忠、邬丽云等人都缩了缩脑袋,没敢再吱声。

只不过,主打一个叛逆的陆子敬,却又在这个时候,再次举手。

陈国华深呼吸一口气,再次感觉到这群高智商人才,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你说!”

“陈主任,高级单反照相机的技术,在我看来并不算很复杂,所以我觉得应该不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就能研制出来,可是我们设备、材料等,是不是应该准时到位啊?”

靠!

陆子敬同学,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吗?

王宝柱他们都直接傻眼了,陈国华却笑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