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半导体和复合材料(2 / 2)

等他们说完之后,陈国华这才开口反问道:

“你们还记得磁芯板吗?我记得这个月我们北汽制造厂已经生产了两百件交付给华润公司,你们知道一件能卖多少美金吗?”

“多少美金?”

此时此刻的蔡尚思他们几人,这才回过神来,对啊,磁芯板也是陈国华研制出来的呀。

准确来说,是十万字节、百万字节的磁芯板,才是陈国华研制出来的。

当然了,陈国华并没有借用吴几康教授他们的记忆磁芯技术,就连磁芯板的设计方案,也是前者的更强更科学一些。

“一千八百美金一件!”

陈国华温和且平淡的语气,说出来的话,落在蔡尚思他们耳边,却是如平地一声雷,差点把他们给震懵了。

“多少?”

鲁小石的声音都变尖锐了,跟女声似的,分贝也拔高了很多。

没有回答对方的反问,陈国华接着继续说道:

“虽说吧,磁芯板只能算是半个半导体产业中的衍生产品,嗯,并不完全算是半导体.”

“但是吧,我现在才十八岁,我不挑战一下难度的话,难道要等我七老八十的时候,再去挑战吗?”

“何况,在你们看来,半导体产业是挑战,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份工作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咸鱼也有翻身的时候,只不过你们在中科院待久了,估计连翻身的梦想也都没有了吧?”

“算了,我跟你们聊这些干嘛?走了!”

说罢,陈国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真是晦气啊!

原本他还觉得蔡尚思他们这些青年研究生,还能拯救一下,过段时间看看有没有可能收编他们。

结果却不曾想,他们的思想早已经腐朽了。

这样的人,真要是去了北汽材料科研所,好家伙,指定会带坏那帮高中生呢。

毕竟中科院的名头,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好使的。

如果真的把蔡尚思他们这群人带回去的话,陈国华不敢想象那后果会是怎么样的。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就没必要跟他们继续闲聊下去了。

“老陈,别啊!”

鲁小石、孙宗鹏、商崇新他们全都跑了出来,谄媚不已地把陈国华给包围住了。

他们已经反应过来了,一千八百美金一件磁芯板,这里面的利益有多大。

可想而知了!

两百件磁芯板给了华润公司,意味着内地收入了三十六万美金。

这还只是一个月的产量,准确来说,这个月还没过去呢,可能不止。

难怪北汽制造厂会把陈国华当老大爷给供着护着,连工业部的领导也跟中科院这边的领导拍桌子骂娘。

合着这背后还有这些他们没有了解到的信息。

能给国家带来这么大的利益,陈国华想要搞半导体产业,为什么会不支持呢?

如此一来,商崇新他们也想跟着陈国华混啊。

别管陈国华只是刚读硕士没几个月的十八岁年轻人,就算是未成年,今天的商崇新他们也会管对方叫爷爷了。

陈国华无奈地看着他们几人,正准备开口婉拒,然后就看到了夏培肃教授出现在了大家身后。

“嚯,你们这是在干吗呢?”

夏培肃的声音,把商崇新他们都吓了一跳,于是没敢再围着陈国华。

“教授您开完会了?这是我已经写好的一篇论文,请您帮我斧正一下.”

听到陈国华的话,夏培肃还是挺高兴的。

一行人又回到了办公室内,夏培肃坐下来,一边看着论文,一边跟陈国华闲聊。

可没过多久,门口又来人了。

“老夏,刚才那个关于运算器”

闵乃大走了进来,都没注意到陈国华,等他看清楚之后,顿时闭嘴不提他的事儿了。

反而是看向陈国华,面带笑意地道:

“哟,这不是陈主任嘛,咋地还来我们中科院这座小庙啊?”

嘲讽的语气,不要太明显。

之前晶体管计算机结下的梁子,闵乃大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呢?

要知道,晶体管计算机这个项目,他可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啊。

而且他作为整个项目小组的组长,结果在项目快推进到百分之八十的时候,整个项目突然失控。

被一个年仅十八岁的陈国华给接管了。

换做是任何一人,遇到这种被摘桃子的行为,绝对都会怒火冲天吧?

虽说项目在短短十天之内就结束了,该是他闵乃大的功劳,也没有被抹杀掉。

但他胸中就是有一口气,咽不下去!

为什么?

现如今,除了中科院之外,外界几乎都认为是陈国华功劳最大,是他一手完成了这个晶体管计算机项目。

毕竟报纸上面都有刊登信息的:陈国华完成了百万字节磁芯板的研制工程,还有高级程序语言的设计和编程、控制器、磁带等元器件的研制工作,以及计算机的组装、检测等等工序。

最为重要的是,陈国华还是晶体管计算机项目的发起人和提出者之一。

得,这么一看,谁不迷糊啊?

任谁一看都知道是他陈国华出了最大力气啊。

那么他闵乃大一个项目组长,都干啥了?

明明是出力最多的,反倒是成了闲杂人等,就说气人不气人。

当初,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最大两个障碍:工作寿命短和不稳定!

这个问题,他闵乃大也是协调了许久,这才最终由哈工大那边研制出了“隔离-阻塞振荡器”,解决了晶体管性能不稳的问题。

还有很多很多相关的工作,那都是离不开他闵乃大这个项目组长的。

因此,他当然很气愤啊。

可再气愤也没用,物理研究所二部那帮人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们只看结果。

跟他们讲理,绝对是应验了那句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众所周知,王树迎、程孝刚他们都是一群兵油子,跟他们聊什么大道理之类的,还不如跟他们聊飞机大炮呢。

闵乃大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咽不下这口气,也得咽下去。

“是闵教授啊,谁惹您老人家生气了?说话这么冲呢?”

陈国华面不改色,十分平淡地微笑说道。

自从晶体管计算机项目结束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对方了。

只是没想到,这才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方居然压不住自己的火气了。

呵,就知道欺软怕硬,当初王树迎他们在旁边的时候,咋就没听他吱个声呢?

“中科院是大庙还是小庙,都跟我没什么关系,我来这里是找我的教授的,既然闵教授那么生气,不如去外面透透气再进来?”

平静的语气,却暗藏了刀锋。

好家伙,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他的办公室呢。

闵乃大顿时被气笑了,看着夏培肃,指着陈国华道:

“老夏,这就是你教的好学生啊!”

夏培肃已经站起来,准备让对方消消火气。

但此时的陈国华已经非常失望地站了起来,依然平静地说道:

“教授,看来您今天很忙,那我就不打扰您了,再见!”

说罢,他就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往后他再踏进中科院半步,他是狗!

至于说硕士的事儿?

呵呵,他不想读了,夏培肃也教不了他什么,还不如他自个儿发表论文呢。

如果是闵乃大能让中科院的全体研究员,影响到国内所有期刊,那陈国华也懒得发表什么论文了。

不过这事儿根本不可能。

也不说华罗庚和夏培肃他们会不会站出来制止,单说北大的徐献瑜教授就不可能让人欺负他的学生。

何况,国内那么多期刊,陈国华怕个锤子啊。

离开中科院这个是非之地后,陈国华就把这些郁闷的心情给丢到脑后面去了。

顾崇杰刚巧走出纤维研究车间,看到他的时候,立马高兴地挥手:

“主任,主任快来,我们已经完成了最新的碳纤维材料,这一次,绝对符合您的要求了.”

听到对方的话,陈国华微笑着快步上前,然后走进了车间里面。

车间内的众人,一个个面色红润有光泽,全都带着笑脸和期待的目光看着陈国华。

新的碳纤维材料已经出现了,陈国华确认了一下详细的数据,嘴角的弧度终于露了出来。

这一款最新的碳纤维材料,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490和294,断裂伸长率为1.5,密度则是没有多少变化,还是1.8。

从这些数据来看,比之前的109号碳纤维,确实优越了不少。

但密度没变化的话,重量也一样咯。

当然了,1.8的密度已经很轻了,要知道普通钢的密度可是7.85啊,相差四倍多。

“不错,不错,非常好!”

查验无奈之后,陈国华冲他们大声称赞说道:

“这款碳纤维就命名为110号碳纤维吧,希望你们可以再接再厉,多尝试几种可能性.”

“另外,基于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两种最基础的碳纤维产品,那么接下来除了继续研发碳纤维之外,接下来你们就需要进行分组了”

“老齐和老吴,你们两人带队组成新的一队,全面攻克新的复合碳纤维材料.”

“中午给你们加餐,保证让你们吃一顿好的!”

信息量有点大,但大家伙还是被加餐两个字给吸引了。

陈国华随后把吴忠明和齐北两人叫了出来。

办公室里面,陈国华拿出了两份资料,递给他们道: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的技术,你们手头上拿着的就是这一份技术资料.”

“保密条例,你们应该十分清楚,但我需要再给你们说一遍.”

“这份资料如果泄露到了外面,那么你们都将会挂上叛国的罪名,具体后果如何,我不希望你们去体验.”

“一旦这种新材料研发出来了,我会替你们请功,具体它会应用在什么领域,我相信你们心中有数.”

“作为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出色的耐热性、抗热冲击性、比重小等优点.”

“所以,你们肩膀上的任务,非常非常重要.”

“好了,你们先回去吃透这份资料,有什么问题,只要我在办公室,随时过来找我。”

齐北和吴忠明两人神情严肃地点点头,然后拿着资料离开了办公室。

看着他们的背影,陈国华笑了笑。

复合新材料不是那么容易出来的,加上研究员那么少,难度系数就更大了。

只不过,他就是埋下一颗种子,或许它不经意间就长成参天大树了也说不定。

中午的食堂,薛晋权打好饭菜之后,正准备找座位呢,结果迎面看到陈国华,顿时惊讶地笑着上前。

“老陈,终于见到你了,你准备去哪里吃饭?等下我请教你几个问题.”

“我说老薛,现在是午饭时间啊,能不能换一个时间?”

陈国华哭笑不得地说道。

北大的同学就是这样,只要有问题,才不管是什么场合呢,逮着你就是一顿问问题。

要知道,薛晋权他可是超学神啊,连他自己都闹不懂的问题,这个指定不是在食堂就可以替对方解决的。

绝对需要拿着黑板,给对方列公式、计算。

搞不好,还需要去启动晶体管计算机协助才行。

所以,每次见到董建昌、钱元兴、薛晋权等人提问,陈国华就有些头疼。

并非是陈国华解决不了问题,实在是太麻烦了。

“那好吧,我下午来找你,你在办公室的吧?”

“在在在,肯定在!”

陈国华笑着打发他走,然后自己赶紧跑去窗口打饭了。

但是今天更加幸运,迎面还遇到了老段,他正拎着两瓶酒呢。

看到陈国华的时候,段云平顿时惊喜不已地直接上前拉住他了。

“国华你在这里正好,走走走,跟我一起吃饭去,别打饭了.”

一脸懵逼的陈国华,只好跟着对方离开。

迎面又碰到了宣传科的刘玉蓉、邓韵秋等同志,但陈国华和段云平两人都顾着聊天,只当她们是路人甲了,很快就从她们身边经过了。

“啧啧,不愧是陈主任,天天都能去小隔间吃饭.”

刘玉蓉啧啧感慨了一句,满脸羡慕的表情。

谁不想去食堂小隔间吃饭呢?

那里面的味道,只要里面有领导在,每次经过的时候,都能闻到非常香的味道。

那是肉香味啊。

不等邓韵秋她们开口回应,前面排队打饭的窗口,就看到有一条特别的队伍。

“咋地又加餐了?哪个部门啊?”

瞅见这一幕,宣传科的几位同志,顿时心态失衡了。

虽说吧,最近一两个月,因为上面奖励了十头大肥猪的事儿,全体工人也都享受到了肉味。

然而,还是不如材料科研所啊。

“我猜肯定是材料科研所吧?”

结果她们凑近前一看,还真是啊,只不过并非整个科研所,而是仅限于纤维研究车间的同志。

整个纤维研究车间也才四十三人罢了,居然还特意搞一个窗口打菜?

只是现在已经打完了,因为四十三人罢了,当然很快了。

刘玉蓉拉住了其中一位中专生,好奇地问道:

“同志,你们纤维研究车间又有什么新的科研成果了吗?咋地加餐了?我们宣传科没有收到通知啊!”

作为北汽制造厂的宣传科,每次只要有什么大事儿需要宣传的时候,肯定会提前通知她们。

并且让她们编写宣传文稿,在广播或者食堂等宣传栏进行张贴宣传。

然而现在人家纤维研究车间都已经加餐了,结果她们却浑然不知道这件事。

真是奇了怪了!

那名中专生看了看对方,结果是一个大美女,顿时脸红羞涩不已。

呐呐地开口道:

“这是俺们主任专门给俺们车间加餐的奖励,因为我们确实是有了新的突破,是一种新的碳纤维材料,不过我不能告诉你名字。”

噗嗤!

这憨憨的性子和语气,直接把刘玉蓉给逗乐了。

“为什么不能告诉我啊?”

正当刘玉蓉还准备逗弄这位中专生的时候,身后却传来了齐北的声音:

“赵二柱,你还吃不吃饭了?”

齐北的声音,顿时把赵二柱拉回了现实,赶忙低头跑了。

他怀里的饭盒,那些肉香味,直接就散了开来。

刘玉蓉、邓韵秋等人顿时忍不住咽口水。

“我们好像是上上周才吃过肉吧?唉!”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了,这个月都快过完了。

虽说七月份和八月份,都没少吃肉,起码每周能吃一点,但大部分时间也都是沾沾肉沫汤罢了。

实际的肉啊,那是不可能的。

在刘玉蓉她们搀着肉的时候,陈国华已经跟着段云平来到了小隔间这边,今天来的领导还不少呢。

吕进雄、张逢时等人全都在呢,而薛亚军、田敬业等人自然也是不会缺席的。

同时还有两位陌生的中山装同志,反倒是让陈国华有些摸不着脑袋了。

今天这个是什么饭局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