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震惊(求月票)(2 / 2)

现在是一月份,上面给他们的时间,是今年六月份之前。

换句话说,他们其实还有五个多月的时间。

从时间层面来说,他们是足够的。

并且现在参与研发的人员也不少,所以陈国华并不会深度参与其中。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很快进入了一月份中下旬。

这一天的实验室内,陈国华看着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高性能电子直线加速器,眼里闪过了一丝亮光。

曙光就在眼前啊。

伴随着完成最后一步,加速器被制造了出来。

接下来就是测试的时候了。

作为医用的直线加速器,那么它需要进行很多层面的设计。

能量的分档就很多,并且范围比较宽。

整体的测试结果已经出来了,完全符合陈国华当初的设计要求。

褚圣麟等人看到这一幕之后,顿时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对于加速器这样的高精尖科技产品,作为理论研究学者,褚圣麟没想到,他有一天也能够参与到应用科研项目当中。

并且还真的研制出来了。

“好了,大家也别忙着激动,我们现在是拿出了加速器,但还没有完成其他工作呢”

陈国华也很高兴,但实际的产品都还没拿出来,现在庆祝的话,有点为时过早了。

负责自动频率控制、自动束流控制、剂量监视和自动匀整度控制等控制系统研发工作的陆子敬和赵菊生他们这个小组,很快就跟陈国华汇报了他们目前的进度。

因为以上的这些控制系统,都是由微处理器来完成的。

而微处理器其实就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组成的中央处理器。

可以说,这个微处理器就是之前集成式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升级版了。

尽管只是微处理器,但是技术要求,一点都不低。

除了加速器和微处理器这两大核心组件之外,限束装置、行波反馈系统、独立双通道电离室等其他辅助系统也都很快完成了研制工作。

“好了,开始进行组装工作。”

伴随着陈国华的一声令下,众多研究员便开始了行动。

这个时候,最紧张的便是陈国华了。

他肯定是非常希望不出问题的。

顺顺利利地完成研究工作,那么下一步就是临床试验了。

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组装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内地第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终于是研制出来了。

“贝医生,小姚,小高,你们快来,陈主任喊你们去实验室。”

完成研制工作之后,陈国华便让人把振华研究所的三名医生给请了过来。

很快,贝俊健、姚琳和高小丹三人就走进了实验室。

其实他们三人还是有点蒙圈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陈国华他们居然在研制跟肿瘤治疗相关的医疗器械。

“贝医生,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们振华研究所最新研制出来的科技产品,是用在肿瘤患者身上的治疗器械”

看到贝俊健三人进来,陈国华笑呵呵地指着他身后,已经完成了检测任务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略微自豪地介绍道:

“我们已经完成了实际的检测工作,但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医疗器械,特别是新出现的医疗器械,都需要经过临床研究和测试”

“只有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试验过后,这款产品才能够真正投入到市场上面.”

“现在这一款产品的实际应用,我简单给你们介绍一下,你们看看如何进行临床试验?”

半小时之后,等贝俊健他们三人都了解之后,顿时吃惊不已。

姚琳和高小丹两人只是实习医生,她们对这些不懂。

但是贝俊健是正式医生,对这些医疗器械肯定很懂。

然而,他也不是搞肿瘤研究的专家啊,所以让他来使用这一台机器,有点高估了他的能力。

陈国华听罢之后,难免有些失落。

不过没关系,他可以去找邱宗岳,让后者帮忙介绍和安排相关的事宜。

于是,陈国华坐上汽车,离开了振华研究所。

地安门大街,衙门办公室这边,陈国华进去的时候,邱宗岳还在打电话呢。

等了大概两分钟左右,邱宗岳这才挂断电话。

“国华,看你满脸愁色,是出了什么事儿吗?”

“领导,我们刚研制出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只不过,我们振华研究所的贝医生他们都不懂肿瘤治疗的技术,所以,我想着您帮忙联系一下协和医院或者解放军总医院那边,安排几位相关的专家过来进行临床试验.”

邱宗岳一听,腾地站了起来。

“你说什么?你们真的已经研制出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此前,他就从陈国华口中得知了这个项目,并且后者也说过了,需要研制出微处理器和更小尺寸的加速器,这两个核心组件的研制任务,很难。

可邱宗岳没有想到,陈国华说的很难,居然是一个月的时间都不到,居然就拿出来了?

真是好家伙!

这个效率也太快了吧?

“对啊,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没办法直接投入使用啊,还需要肿瘤专家参与进来,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更多的细微调整”

陈国华点头说道。

尽管有微处理器进行控制,但比如剂量的使用,系统控制如果出了问题,那可是会出现重大的医学事故的。

这个责任,没有谁能够担负得起。

所以,在正式投入市场使用之前,肯定是需要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才可以。

“不是,我是问,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研制出来了?”

邱宗岳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只因为陈国华他们这一次,太快了呀。

实在是令人猝不及防!

对此,陈国华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还是劝说道:

“领导,要不您还是尽快帮我介绍一下吧,我可还等着量产这款设备卖钱呢.”

听到陈国华的话,邱宗岳瞪大了眼睛:

“你还真打算这么干啊?”

“那不然的话,领导您帮忙再申请一下,再批一千万下来咯?”

“不是,怎么还是一千万啊?”

“领导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您不会是以为这款医用加速器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它不需要成本的是吧?”

邱宗岳被噎得无话可说。

陈国华这个臭小子,总是语出惊人,很吓唬人的。

几分钟之后,邱宗岳带着陈国华来到了另外一个衙门,找了另外一位领导雷继忠。

后者得知是治疗肿瘤这种疾病重症的医疗机械时,瞳孔瞪得老大。

“你是说你们研究所研制出来的什么加速器,可以治疗肿瘤?”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就是癌症了。

癌症是什么东西,不少人都十分清楚。

现在陈国华却说,有这么一款机器,可以针对肿瘤这方面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好家伙!

振华研究所都这么牛逼的吗?

不是说它是搞蘑菇蛋科研项目的辅助设备计算机的研发工作吗?

什么时候兼职研发医疗机器了?

之前也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回事儿啊。

“领导,您没有听错,它的实际原理很简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就是用于癌症放射治疗的设备.”

顿了顿,陈国华继续解释道:

“它是通过产生x射线和电子线,对病人体内的肿瘤进行直接照射,从而达到消除或者减小肿瘤的目的”

“现在设备是已经研制出来了,但领导您也知道,我又不是肿瘤专家,肯定还需要对设备进行细微调整”

此时的雷继忠,自然是听明白了陈国华的话。

然而他却有些不太敢相信。

难道真的可以做到?

“不对啊,你们振华研究所怎么突然会想到要研制这样一台设备呢?”

作为管理解放军总医院的领导,雷继忠也没有听下面的专家说过这些方面的设备。

大概率,国外也没有这样的设备吧?

至于说是否相信陈国华说的话?

别开玩笑了!

陈国华是谁,雷继忠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呢?

再说了,旁边的邱宗岳还站着呢,如果这事儿是假的,邱宗岳绝对会第一个站出来。

听到雷继忠的话,陈国华尴尬地挠了挠头发。

邱宗岳却是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对雷继忠说道:

“老雷,你别叭叭这些了,赶紧找人吧,这小子的时间比咱们的时间还要紧张.”

后者闻言,再次瞪眼。

本来还想调侃邱宗岳几句呢,然而邱宗岳直接上前拉着对方就离开了。

都是多年的老战友了,对方在憋什么坏,彼此都知道。

上车之后,雷继忠再也忍不住了。

“我说老邱,你居然这么怂?小陈他虽然很牛逼,但也是你的下属啊,说两句怎么了?”

“你不知道这个小子的脾性,少在这里幸灾乐祸!”

邱宗岳翻了个白眼,接着把童敬之、王树迎等人的事儿给说了出来。

尽管这些事儿,都不是陈国华主动招惹的结果,但最后这些人都只能够远离了陈国华的视线,或者被刁难了也不敢吱声。

雷继忠闻言,这才明白过来。

咋舌之余,也十分吃惊:

“那你就这么惯着他?哪天他要反了你咋办?”

“他现在就已经反了,你知道吗?”

“我还真不知道,老邱,你快说说.”

车上就他们两人,开车的警卫员,恨不得自己是聋子。

至于陈国华则是坐在自己的汽车上面,悠哉悠哉地跟在后面。

雷继忠是狠狠吃了一波大瓜,他完全没有想到,陈国华为了可以拿到更多的研究资金,居然真的研制出了一台医用加速器。

真是好家伙!

这得是什么逻辑思维啊?

可他也很快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振华研究所居然那么烧钱。

去年就烧了一千五百万,现在又烧掉了五百万,并且还想要再申请一千万。

牛!

反正听完之后,雷继忠已经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不过,总医院很快也到了,毕竟它就在故宫附近,不是很远。

到地方之后,雷继忠亲自带路,很快就召集了总医院的医生专家们。

一众医生听说是关于肿瘤方面的事儿,办公室内只剩下了十八位专家了。

只不过,这些专家当中,中医生占据了八人。

“小陈,中医怎么样?”

听到雷继忠的问话,陈国华点头道:

“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中医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一学现代化治疗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医术.”

“何况了解一下,也无妨嘛。”

于是,中医生也留了下来。

只不过,基于保密原则,具体如何安排,就需要开会决定了。

最后,确定了九人分批次前往振华研究所进行实验研究。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设备搬过来总医院这边。

然而陈国华却拒绝了。

一来这玩意儿在振华研究所,还算可控。

如果进入总医院的话,那就不一定了。

反正刚才进门的时候,陈国华就发现了,总医院这边的保卫科,比振华研究所那边的保卫科,差了太多。

所以,直接在振华研究所这边进行临床试验才是最好的。

另外一点,那就是关于临床试验对象这件事,可能有点难办了。

陈国华直接表示,去劳改所那边找就是了,那个地方肯定有不少这样的死刑犯。

与其直接喂一颗花生米,还不如让他们临死之前做点贡献呢,也算是替他们积阴德了。

此事自然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定下这件事之后,陈国华接下来需要做的事儿,就简单多了。

于是,他又对振华研究所的十九个实验室进行了细微调整。

“褚主任,这次是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办公室里,陈国华握着褚圣麟的手,感激不已地说道。

后者这一次是出了很大的力气,最起码,来了不少大四学生,都是由褚圣麟帮忙管着的。

倒也不是陈国华压制不住这些学生,而是学生们是很容易把大学里的那一套带过来实验室。

以前也就算了,可这一次,项目时间是很短的,陈国华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给他们这些学生灌输鸡汤。

因此,褚圣麟出手之后,才能镇住这些学生。

只有这样,医用加速器这个项目才能够在一月结束之前给研制出来。

陈国华对此,自然是非常感激的。

“陈教授,别这么客气,这次的项目我都没怎么出力,还得是你们振华研究所啊,果然名不虚传”

褚圣麟感慨万千。

都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但是振华研究所的高效、精准和认真,确实是让褚圣麟印象深刻。

不仅如此,陈国华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才是最具决定性的。

只因为众多技术资料、设计方案,都是陈国华拿出来的。

并且他对所有的技术,都了如指掌。

不管是谁来咨询技术问题,陈国华都可以很快给出精准的答案。

反正褚圣麟自认为是做不到的。

跟褚圣麟商业互吹一波,陈国华就拿出了红包,准备感谢对方一波。

这些红包本来就是给对方帮忙的答谢礼,褚圣麟不收都不行。

毕竟这些支出,是会显示在振华研究所的项目账单明细里面的,只不过多了个红包罢了。

口头上的感谢,永远都抵不过实物和金钱的感谢。

虽说陈国华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迎来送往,但他作为管理层,这些都是必备的技能。

“陈教授,我们毕业之后,可以来你们振华研究所吗?”

办公室门口这边,好几位大四物理系的学生,全都期盼地看着陈国华。

至于他们系主任那恶狠狠的目光,则是被他们华丽丽的无视掉了。

如果能够进入振华研究所,就算得罪褚圣麟,那也没关系啊。

此时的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当初的王季烈跟何育杰两位学弟会如此死心塌地地跟着陈国华干科研项目了。

在他们这些大四学生进入振华研究所参与这个医用加速器项目以来,每天中午都有肉啊。

并且还能够吃饱饭。

导致他们晚上都不吃饭了,就等着中午这一顿饭了。

此外昨天,项目结束了,陈国华还让食堂后厨这边做了一顿好吃的。

几乎每人都能够分到十块肉。

不是特别薄的小块肉,而是三指长宽,厚度也有小半本笔记本的那种程度了。

总之分量一点都不轻。

该说不说,就目前这样的局势下,还能够吃到撑的单位,应该是全国就这么一家了吧?

什么部委,什么机关单位,那都没有振华研究所来的牛逼、实在啊。

人,只有吃饱饭了,才能够想其他事儿。

高谈阔论什么的,对他们这些青年来说,也都是建立在吃饱饭的前提下。

进入北大读书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外地农村来的孩子。

他们家里每次写信来,都是问钱和粮票的事儿,要么就是问药等等。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