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环球旅行(2 / 2)

“呵呵,你没有听错,就是两千枚晶体管的芯片,看样子你还不算愚蠢。”

伦德伯格依然笑呵呵地卖关子道。

而此时的小沃森已经反应了过来,两千枚晶体管的芯片啊,他们ibm公司居然被耍得团团转。

不只是他们ibm公司,还有那些下订的其他公司,也都是同样的受害者。

但那又如何呢?

人家藏着掖着,不让他们这些竞争者知道这样的信息,本来就很正常。

唉,落后就要挨打!

“桑德斯先生,你刚才还说他们制造芯片的机器是什么来着?”

“你要不要猜一猜?”

看见伦德伯格那张脸,小沃森很想打人。

所以他没有开口回答对方,而是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对方看,直到对方心里发毛。

“真没意思!”

伦德伯格撇撇嘴,直接说道:“人家东方那边使用的是光刻机,你们应该不清楚吧?哈哈,你们还让研究员直接手动雕刻?”

一番嘲讽的话,顿时让小沃森的怒气值瞬间飙升了起来。

不是针对伦德伯格,而是针对华润公司,同时也是针对他们公司的那些技术人员。

特别是他们技术部门主管温克尔曼,为什么他就没有想到利用机器来进行雕刻呢?

光刻机啊,这不就是光刻的机器么?

“桑德斯先生,请问关于这个光刻机,还有更详细的资料吗?”

深呼吸一口气的小沃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没有了,我们获知的信息就只有这么多,而且你知道吗?这样的信息是非常难获取的.”

伦德伯格摇摇头,接着道:

“你之前派遣的那位索伦,呵呵,肯定不会给你带回来什么有用的消息”

“行了,就这么多,托马斯先生,你可以回去了。”

直到现在这一刻,两人还是彬彬有礼的样子,但实际上已经交锋了不止一次。

反正小沃森是恨不得掐死伦德伯格这个人的。

只可惜,他办不到。

回到阿蒙克市之后,小沃森直接推开了技术部门的大门。

“温克尔曼,你给我出来!”

正在忙着显微镜上面查看振华研究所生产的内置五百枚晶体管芯片的温克尔曼,听到小沃森如此愤怒的声音,差点没被吓死。

“沃森,我正在研究呢,你下次进来,能不能先敲门?”

气呼呼的温克尔曼,眼神不善地看着小沃森说道。

换做是平时,他还会尊敬一下小沃森,毕竟对方是老板。

可现在这一刻,他很不高兴,所以说话十分不客气。

“你还有脸生气?”

小沃森神情一滞,旋即更加暴怒:

“你知不知道你这头蠢猪,害我们ibm公司损失了多少钱?要不是你之前怂恿我去采购华润公司的晶体管、芯片,我们何至于送了那么多钱给他们?”

“混蛋,法克”

对着温克尔曼的祖宗十八代女性轮番问候一遍,小沃森没给对方开火的机会,依然继续狂喷:

“愚蠢的温克尔曼,你当初为什么要建议让研究员用手进行雕刻芯片?为什么不能够使用机器?”

“你知道人家东方那边的芯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吗?”

“是光刻机啊,你这头愚蠢的大肥猪,你看看你都多胖了,还天天吃甜甜圈?上帝,我真是受不了你这头”

“光刻机啊,你这头蠢猪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

从纽约回来的这一路上,每每想到他们ibm公司从华润公司那边采购的众多订单,里面涉及到的好几亿美金的金额,他就心疼到无法呼吸。

可恶的华润公司,他们简直就是恶魔一样的存在。

媒体还说他们ibm公司的是资本?

狗屎,华润公司才是赤裸裸的资本,他们赚走了ibm公司那么多的利润,还得了美名。

法克!

内心一股邪火,几乎无处发泄的小沃森,即便朝着温克尔曼轰炸了一通,可还是止不住地愤怒。

而此时此刻的后者,暴怒之余,也听到了光刻机三个字。

可他哪里知道什么是光刻机啊?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也就是一平方厘米这样的单位,内置五百枚晶体管,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难度了。

就算是使用光刻机,那也得有人操控才行吧?

所以,这个光刻机到底是什么鬼?

使用光来雕刻?

激光吗?

此时,由于小沃森的狂轰乱炸,吸引了整个技术部门所有研究员的注意力。

大家都没有想到,小沃森这位老板,居然会那么愤怒。

而且是直接把怒火全都倾泻到了温克尔曼身上。

于是大家都当起了吃瓜群众,至于他们听到的光刻机三个字?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则是热衷于吃瓜。

芯片制造哪有那么简单啊,他们拿到华润公司的芯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性能提升是一方面,技术提升又是另外一方面。

现如今,他们制造两百晶体管的芯片,成品率也才勉强达到百分之三十六。

至于说内置五百枚晶体管的芯片,呵呵,才刚开始研究罢了,太难了。

主要是想要将那么小的晶体管刻在硅片上面,实在是太挑战眼力和专注度了。

加上光刻胶、曝光等技术工艺,太难突破了。

不提ibm公司目前的内部矛盾问题,德州仪器公司这边,伦德伯格派遣了一个得力助手,联系到了他们的总裁佛雷泽。

“两百万美金就只为了购买一则情报?”

得知对方的来意后,佛雷泽挑眉地反问。

情报部门的工作人员,公事公办地说道:

“是的,里克森先生,我们的老板确实是这么说的。”

“你确定是跟芯片制造有关系的吗?”

“当然,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你们很多公司,比如仙童半导体、ibm公司,他们使用的都是极为传统的工艺.”

听到对方直接把他们如何制造芯片的流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佛雷泽心里顿时震动不已。

好家伙,情报部门对他们这些半导体、计算机公司的芯片制造过程都这么了解的吗?

够专业!

即便是相信对方给出的情报很值钱,但两百万美金还是太贵了。

于是佛雷泽直接砍价到了十万美金。

这个价格,自然是不会被接受的。

毕竟情报部门很穷,活动经费紧张,死伤的特工可不少。

一番拉扯过后,最后的价格定在了七十五万美金。

拿到钱之后,工作人员马上就把光刻机的事儿告知了佛雷泽。

后者听罢之后,顿感自己被耍了。

“只有光刻机这三个字吗?你们就仅凭这三个字要赚走我七十五万美金?”

“那么里克森先生,你知道我们为了获得这三个字的情报,牺牲了多少人吗?”

工作人员的一句反问,顿时把佛雷泽给问懵了。

但不管如何,这笔交易都已经完成了。

美滋滋的工作人员,拿着支票离开了德州仪器公司。

心里想着却是自己的提成,毕竟这七十五万美金当中,其中的二十五万美金,便是他的提成。

剩余的五十万美金,那是给伦德伯格的。

几乎是同一时间,仙童半导体公司、克雷公司、埃克特莫契利计算机公司等相关企业,也都由伦德伯格派遣过去的专员,完成了这样的交易。

情报这东西,在北美这片土地上,也同样是商品,可以进行买卖。

其实,肯尼迪是非常支持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甚至还拨款给ibm公司,以及那些国防等军方订单的支持。

只不过ibm公司他们肯定是不满足这些的,所以民用市场才是他们的未来,而军方、政府等部门的订单只是他们的基本盘罢了。

除了政府的支持外,这些公司还有资本的支持,所以他们其实是不怎么缺钱的。

大概只有刚起步就遭遇了华润公司轰炸的仙童半导体等部分企业,他们在艰难中痛苦煎熬,缓步前行。

不管如何,伦德伯格这一波,直接大赚了不少。

于是大手一挥,派遣了更多的人前往港岛,从那边获得更多的资料。

毕竟肯尼迪这位大佬也是想要搞定华润公司,所以他伦德伯格顺便捞点养老钱,没毛病!

光刻机这三个字,在北美的半导体和计算机行业掀起了滔天巨浪。

特别是仙童半导体企业,他们花了高价,从情报部门那边得知了光刻机的信息之后,全都行动了起来。

包括诺伊斯在内的八叛逆,他们既是工股东,也是很厉害的研发人员。

所以他们得知光刻机这三个字之后,大脑顿时被打开了新思路,仿佛去往新世界的路,就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诸位,这是我们仙童半导体公司最后的机会,这一次,我们说什么也要把以前失去的一切给夺回来.”

看着布兰克、戈登摩尔、格里尼克等人,罗伯特诺伊斯沉声说道。

语气极具煽动性:

“光刻机这三个字,已经给了我很多想法,我们先从技术层面来分析,能够使用光来雕刻的技术能有哪些.”

他们八人曾经是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的研究员,对很多物理、流体力学、光学等层面的知识,都不算陌生。

晶体管的制造,特别是五十微米晶体管的技术研发,就涉及到了不少这些学科。

也因此,仅仅只是光刻机三个字,便给了他们无限遐想。

灵感如同喷涌的泉水一样,根本止不住。

几乎是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他们就已经把投影式光刻机的雏形设计方案给拿了出来。

虽说还有很多细节设计、技术还没完成,但即便如此,诺伊斯他们也十分高兴,连连夸赞当初的那笔钱,花得太值了。

相比兴奋到极点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克雷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却是愁眉苦脸。

他们都是被克雷公司的重金挖掘过来的研究员,属于临时拼凑的杂牌军。

尽管他们一个个都算是行业顶尖研发人员。

可让他们面对光刻机三个字,展开联想,拿出芯片制造的光刻机来,这不是扯淡吗?

大家谁都不服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咋个合作?

要知道,就算是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在他自己组建的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也同样经常被下属怼呢。

北美这边的情况就是这样,一个个都心高气傲,不服输。

大概也正是这样的气氛,所以他们的学术研究成果才会有那么多吧?

ibm公司这边,小沃森已经知道了德州仪器、克雷公司他们也在研发光刻机这件事,一时间都无语了。

他知道自己被伦德伯格给耍了。

或者说,他们这些计算机公司、半导体公司,都被伦德伯格给耍了。

可也没有办法,商业竞争就是这样,不进则退。

现在就看谁能够在这一波紧张刺激的竞争中,率先脱颖而出了。

没人还会盯着那些五百枚晶体管的芯片,他们都已经转移了研发方向。

而那些初代芯片工程师们,他们也不用再整天瞪大眼睛,在方格纸上,用彩色铅笔绘制好集成电路版图,然后再用精细的刀片,在光掩模母版,徒手把晶体管和电路连接,一点点刻出来了。

跟北美的众多半导体实验室一样,港岛的启德机场,也愈发繁忙了起来。

很多港岛普通市民,对这样的现象,视若无睹。

只因为港岛这边本来就有二三十万的白人,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伦敦过来的人,在政府部门、警察局、大企业等担任中高层管理职位。

也有部分普通的打工人。

所以,对于全港仅有三百一十七万的人口来说,二三十万白人,已经占据了快百分之一的规模了,已经司空见惯了。

那么,从北美或者其他地方来到港岛的其他白人,普通市民当然没有什么感觉了。

只不过,柳冠中对这样的情况还是挺惊讶的。

华润公司并不是一般的公司,相对特殊一些,所以对于港岛的一些变化,他们是十分警惕的。

更何况,他们华润公司在过去一两年时间里,陆陆续续从外国这边赚走了超过十亿美金。

这么多资金,如果老外们没有丝毫的动作,柳冠中反而要怀疑了。

就在柳冠中忙着让人盯紧这些人的时候,远在莫斯科这边,尤里奥索金此时眉头紧锁。

“你还没研发出来么?”

半导体厂长赛朗特看着奥索金,有些不满地问道。

“没有,厂长,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快?”

奥索金十分不耐烦地说道。

“那你要加快速度了,你要知道这些芯片,都是上面花重金,从北美那边获得的.”

赛朗特碎碎念地说道,见奥索金不搭理自己,这才自觉没趣地离开了。

如果不是还要倚仗奥索金这位技术专家,赛朗特怎么可能会允许对方如此无礼?

他口中的这些芯片,也就是此刻摆在奥索金面前的芯片,赫然便是内置了五百枚晶体管的芯片。

估计陈国华都没有想到,从振华研究所出来的芯片,经过华润公司售出之后,漂洋过海到了太平洋。

接着还会有部分芯片,居然会再次漂洋过海,来到了莫斯科郊区的半导体工厂。

几乎可以说,这些芯片,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

“真是让人惊叹的芯片啊,他们到底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透过显微镜,奥索金盯着这些芯片,惊讶不已地自语说道。

旋即,他便召集了众多研究员,展开了对这几枚芯片的技术研发工作。

赛朗特虽然很讨厌,但他说得没错,这几枚芯片,确实是来之不易。

莫斯科半导体产业起步慢,这是整个莫斯科科学界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尽管莫斯科的物理等基础学科,并不差,但起步慢就是事实。

众所周知,即便赫鲁跟肯尼迪两人的关系很不好,但他们依然互相派遣留学生进行交流。

在五九年秋天的时候,一位莫斯科半导体工程师阿纳托利特鲁特科就搬进了斯坦福大学一所名为克罗瑟斯纪念馆的宿舍里。

特鲁特科参加了当时风头正劲的晶体管发明者威廉肖克利的讲座。

并且在讲座之后,特鲁特科还请威廉肖克利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在他的代表作《半导体中的电子与空穴》上面签字。

人家特鲁特科是真的听懂了肖克利的讲座。

并且,在当时,肯尼迪还看到了一份来自伦德伯格提交上来的报告。

报告称,当时北美生产的晶体管在质量上,只领先莫斯科两年左右。

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尽管莫斯科半导体落后于北美,但基础学科是真的牛逼。

很多莫斯科留学生,在北美这边学习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吃力,只因为北美这边的知识并没有领先莫斯科。

即便如此,莫斯科还是想要追赶北美,并且是全面赶超。

赫鲁这个人对科学一无所知,但他这个人十分热衷于各个领域都超越北美,其中就包括了半导体工业。

从罗科索夫到克列奥,赫鲁已经派遣了不少人前往港岛,就是想要拿到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芯片产品。

然后贯彻莫斯科一贯的策略:复制粘贴,模仿他国的先进技术。

就好像是蘑菇蛋、核潜艇等技术研发一样,莫斯科都是这么干的。

也因此,在一九六一年的莫斯科郊外,半导体工厂里,奥索金才会被赋予重任,要求在一块锗上建造一个有多个元件的电路,即所谓的集成电路。

莫斯科之前,可没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奥索金想要做到,当然也不容易。

但即便知道很难做到,为了半导体工业赶超北美,奥索金只能够埋头苦干。

毕竟莫斯科的重工业航空业就领先于北美的,没道理半导体工业无法超过。

就在奥索金努力搞芯片科研的时候,远在京城这边,物理研究所二部,每秒五亿次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测试工作正式启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