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意见和彩虹屁(2 / 2)

而此时的陈小敏她们这些孩子,已经拆开了计算器,照着说明书开始玩了起来。

胡萍姑已经摆弄了好一会儿,顿时爱不释手。

“国华,这个东西好啊,它叫什么来着?”

“哦,是计算器啊,跟计算机是不是同一个产品啊?”

“哦,不是啊这东西可真好用,以后啊,我在街道办办公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再也不用头疼计算的事儿.”

她在街道办上班,每天能够遇到不少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这些事儿,确实挺烦人的。

而关于计算层面的一些小事儿,也不少。

比如每年冬季的冬储大白菜活动,人数统计等等,这些事儿都是街道办负责的工作。

尽管街道办也配备了会计,但胡萍姑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有不少是跟这个计算有关的呀。

因此,现如今有了这样的计算器,那可就方便简单多了。

“呵呵,大嫂你喜欢就好。”

陈国华笑了笑,胡萍姑却表示,那你等着,我去给你拿钱。

“大嫂您干嘛呢?这钱不用您给,您要是真的想拿钱,那就帮我写了这份意见反馈表.”

两百块钱对他来说就是一笔小钱,但对于胡萍姑来说,就是一笔大钱了。

平时人家也没少帮他带孩子,现在回馈一台计算器,也不少什么。

要知道,他现在可是有两个孩子,而于沫离自己也是要上学,平时也没有多少时间照看孩子。

也因此,这计算器还真得买给对方。

再说了,一家人就应该互相帮助,他自己又不缺那点钱,自然没什么好计较的。

相反,他自己的工资高,拿出来部分才是最好的。

否则的话,估计也是捐了。

这个时代有不少高薪工资的人,都会主动捐钱。

除了他们本身的思想觉悟之外,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了。

钱多,并非好事儿,甚至是祸事儿。

现如今,工资最高的应该是梅兰芳,每月薪资是两千一百块钱。

没错,就是这个数字。

并且还是梅兰芳自己要求降薪两次之后的薪资。

而这样的薪资,对梅兰芳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低了。

只因为他在民国时代,仅仅只是去魔都那边演出,也没说演出什么内容。

海报上面只是写着梅兰芳三个字,整个剧院爆满,而他的出场费却是十根金条。

由此可见他在那个时代到底有多红了。

也因此,两千一百块钱的工资,对梅兰芳来说,有多低了。

而这么多工资,梅兰芳几乎都捐出去了。

比如半岛战争的时候,他就捐了不少钱。

这才是真正的老一辈艺术家,而不是诸如一爽一如这样的明星。

胡萍姑拗不过陈国华,最后还是云婉裳和陈恭禄两人发话了,胡萍姑这才把钱给收起来。

确实,陈国华并不缺这一点‘小钱’。

何况这五台计算器,大部分还是买给陈小月她们三姐妹的。

至于陈援朝那一台,他自己倒是豪气,“小叔,到时候我长大挣了钱,就把这两百块钱还给你,现在就当我是借你的。”

全家人都笑了。

小屁孩嘛,都是这么‘不知天高地厚’。

陈援朝是一九四九年出生的,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再过四年的话就十六岁了。

不管他是否能够考得上大学,陈国华都会建议他提前去部队里面参军的。

至于陈小敏这个妹妹,她是五三年出生的,陈国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等她到了十六岁,就安排她去华润公司上班吧。

相信以他的实力,华润公司那边肯定会给这个面子。

不过,最好还是多搞几个制造工厂,多招聘一些高中生

只要这些高中生都有工作,那么到时候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嗯?

今年已经是六一年了,陈国华也不确定他能否做到更好,只能够继续努力,看对手如何出招了。

或许肯尼迪他们这些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呢?

家里人很快就接受了计算器,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就在陈小敏她们这些小屁孩对拿着计算器爱不释手的时候,胡萍姑已经抱着计算器回了街道办。

王春梅、刘晓琴、李翠花她们这些街道办的职员,一个个都瞪大眼睛看着胡萍姑手里的计算器。

“小胡,这是哪里来的计算器?我记得好像昨天才出现的吧?”

此时此刻的王春梅,也是万分吃惊。

好家伙,她一个主任都没用上计算器,结果你一个小职员就已经用上了?

“这计算器是我小叔子买的,他们单位领导给的票,他自己工资也高,加上我平时不是帮他带孩子嘛,所以就给我买了这台计算器.”

胡萍姑也不是炫耀,就只是陈述事实。

“我都要把钱还给我小叔子的,可是我爹娘发话了”

嘶!

听到胡萍姑的话,王春梅等人都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旋即便将话题转移到计算器上面。

毕竟陈国华是高薪人士,这件事大家都十分清楚。

作为北大最年轻的数学教授,不仅仅工资高,关键是还有稿费。

比不了,也羡慕不来。

还是研究一下计算器如何使用的吧。

不过王春梅也没待多久,就被一个电话叫走了。

等王春梅回来的时候,她手里也多了一台计算器。

是上面统一采购的计算器,已经到货了。

街道办这样的单位,肯定也需要一台计算器啊。

还有就是很多单位的财务科等等,以及设计院、财政司等单位,他们都是非常需要计算器的。

邱宗岳亲自出马,加上陈国华也亲自跟领导们阐述过计算器的功能和办公效率。

加上它现如今是作为内地试用的一款产品,对未来出口国外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也因此,上面才会要求众多企业单位纷纷采购计算器,便是陈国华自己也当起了模范。

所以王春梅这边便带回来了一台计算器。

几乎可以说是短短几天时间内,整个京城、津城等周边地区,就把这些一万多台计算器给消耗了。

除此之外,还有几千台离开了京城,发往川蜀之国、魔都、白云城等其他地方。

特别是白云城这边,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里靠近港岛,过去一年的时间里,也来了不少老外。

把计算器发往这边,算是第一时间让这些老外知道了内地已经有计算器这件事。

同时他们这些老外也可以了解一下,什么叫计算器。

在欧美这边的安妮塔计算机,虽说它也卖出去几万台了,可也不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很简单啊,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计算器的。

几万台计算器,散落在欧美这么大的市场上,确实是翻不起多少浪花。

中大校园里,郑曾同也收到了一台计算器。

不过他在摆弄了一会儿之后,就把他扔给了学校财务办公室这边。

只因为财务办公室才更需要计算器,而他郑曾同可是数学教授,自己的计算能力比计算器强多。

“这就是京城那边的最新产品吗?计算器?”

很快,中大这边也因为多了一台计算器,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

相比较之下,京城这边的中科院,就安静了许多。

华罗庚手里也有一台计算器,只因为中科院这边也采购了十几台计算器。

“真不愧是我们国家最有才华的年轻人,居然能够研制出来这样的一款计算器”

看完计算器之后,华罗庚目光复杂,感慨万千地说道。

作为一名数学家,甚至是国内数学第一人的存在,华罗庚对眼前的计算器,十分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上面的功能,因为之前的计算机就有这些功能,甚至他在国外的时候,也见过一些老古董一样的计算器。

只不过后来的计算器演变成了现如今的计算机,功能也愈发复杂多变。

却没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国华竟然拿出来一台巴掌大小的计算器。

这样的计算器到底有什么作用,华罗庚当然是非常清楚的。

两百块钱的售价是贵了一点,但它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啊。

很多人从此就可以从算盘中解放了出来,办公效率绝对可以稳步提升啊。

而且它携带方便,在商业用途上面,会更加突出。

比如外国的一些商务人士,看到这样的计算器之后,绝对是爱不释手的。

很多商人的计算能力勉勉强强,特别是一些数目巨大的计算,就会很拖延时间了。

有了这样的计算器之后,呵呵,那就方便多了。

这,绝对是革命性的发明创造,是划时代的产品。

旁边的吴文俊等人,也都试着玩了一下计算器,同样感慨不已。

他们是不需要这样的计算器,毕竟他们的计算能力,比计算器还要强。

但这样的产品,说真的,他们自己也都十分心动。

对面的闵乃大等人,看着计算器的时候,表情更加复杂了。

自从材料科研所被撤销,他们回来中科院之后,发现这里也变了天。

似乎眨眼间,这个世界就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世界了。

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也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工作。

由于听不到陈国华的消息,他们还以为陈国华只是在北大当教授罢了。

可他们看到眼前这款计算器的时候,才发现,恐怕陈国华一直都在搞计算机的研究工作,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罢了。

早就听说军方那边有一家名为振华研究所的科研单位,替代了他们中科院的计算机研究所,成为了当前内地计算机领域的第一研究所。

现在看来,陈国华应该就是在振华研究所这个单位工作了。

而眼前这台小巧玲珑的计算器,应该就是陈国华的发明创造了吧?

呵呵,中国电子科技制造厂?

掂量了一下计算器,吴几康的表情更加复杂了。

同样是搞计算机研发工作的,为什么陈国华就那么厉害呢?

计算器的功能确实不多,但如何把这些运算程序放在存储器上面,又如何做到量产的,这些才是关键啊。

因为运算程序越多越复杂,所需要的存储器空间就越大。

吴几康也听说振华研究所那边已经开始研制什么更厉害的存储器技术,尽管他不是很清楚这技术有多大的存储数据,但想必不小。

而这样大的存储器,所占用的空间,应该不小吧?

加上其他零部件,陈国华到底是怎么做到把这么多零部件安置在这样一台小小的计算器里面呢?

王传英和祝永年他们也同样疑惑不已,巴掌大小的计算器,太不可思议了。

从目前来看,它确实当得起华罗庚所说的那句话:这是一件划时代的产品。

中科院的这些教授专家们,一个个都心情复杂,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而此时的陈国华,却是坐在办公室里,跟邱宗岳聊着天。

“国华,现在那些意见反馈表已经交上来了,你抓紧时间看看,如果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那就赶紧生产吧”

“领导,您这么迫不及待干嘛?”

陈国华闻言,笑着打趣道。

邱宗岳之所以那么着急,当然是希望尽快生产,然后安排华润公司那边出口啊。

要赚大钱!

尽管计算器也同样卖不了多少钱,因为对外售价是八九九美刀一台。

出售一万台也才八百九十九万美刀,一百万台则是八点九九亿美刀。

可是想要卖出一百万台计算器,这得需要几年时间呀?

别以为人家都是傻子,不知道去抢占这个市场。

甚至人家还会通过其他办法来迫使这台计算器退出市场呢。

毕竟这里面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资本家看到之后,绝对会两眼放光的。

“我当然急啊,我们都好几个月没有收入了,唉!”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忍不住乐道:

“领导,不对吧,上个月不是才收入了近百万美金的收入嘛?”

华润公司出口的尿不湿,每片单价是零点八美元,很贵。

但由于质量上佳,宝洁公司等其他竞争对手,并没有及时拿出同类产品,所以面对这样的空白市场,霍华德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七月、八月这两个月,他就从华润公司这边进货超过两百万片尿不湿,几乎也卖完了。

而华润公司自己倒是想要在北美那边自己找渠道销售,结果发现没那么简单。

外国资本想要在那边经营,手续很多。

何况又是来自港岛的华润公司,所以上面直接刁难了起来。

也因此,要么华润公司自己另外找人,要么就只能让霍华德去赚这些钱了。

尽管只是几美分的利润,但柳冠中也很想要啊。

目前来看,只能够等一等了。

两百万片尿不湿,以零点八美元的单价,可不就是八十万美元的单月收入嘛。

其实尿不湿工厂的产能在七月份之前,就只能生产五十万片。

但六月下旬的时候,霍华德提前下订了一百五十万片的订单,所以尿不湿工厂的产能再次提升。

每月百万片尿不湿的产能,几乎可以说是极限了。

如果还想提高产能的话,就需要在原材料这方面下点功夫了。

“你还好意思说?”邱宗岳闻言,顿时翻了一个白眼:

“你自己说的,这点小钱,有什么用?还不如卖晶体管或者芯片呢”

陈国华呵呵笑了笑,道:

“既然领导您那么急着想要赚钱,那我就抓紧时间工作吧,电子工厂那边,就麻烦领导去帮我巡视一下.”

邱宗岳却道:

“我什么都不懂,你让我过去干嘛?”

下属给领导安排工作,也真是没谁了。

但邱宗岳知道陈国华的意思,其实就是去看看有没有老鼠之类的,顺道抓一抓。

对此,陈国华笑了笑,没吱声。

目送邱宗岳离开之后,陈国华就把那些收集起来的一万多份意见反馈表,把研发人员召集起来,让他们进行简单归类一下。

毕竟所有的意见,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大大类。

归类整理之后,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查看了。

还剩下的部分较为特殊的产品体验,呵呵,就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好了。

陈国华还是想说,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只有适合的产品。

但研发人员统计之后,陈国华看到结果,却哭笑不得了起来。

因为这些意见反馈表,居然是彩虹屁?

几乎没有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比如产品是否会发热,电池是否会有其他不良反应等等。

这些问题,都没有负面反馈。

开玩笑,大家都是小心翼翼地使用计算器,怎么可能会连续不断地使用好几个小时呢?

只要不是长时间使用,按个不停,那么产品发热这样的事儿,就不会发生。

毕竟实验室里面,就已经做过针对性测试。

“既然这样,那就通知工厂那边,开始进行量产吧,四条生产线,现在就反过来.”

“三条生产线全力生产外观良好的出口产品,剩下一条生产实用性更强的产品”

伴随着陈国华的话,中国电子科技制造厂这边,顿时火力全开。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