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来进货了!(求月票)(2 / 2)

虽说接触不多,但原时空历史上,对方成功研发出导弹,而且还亲自牵头组织实施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任务。

众所周知,原时空历史上,一九六八年,我们才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而钱学森便是院长。

后来在一九七零年的时候,人造卫星发射任务正式启动,当年四月便发射成功。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这个人造卫星项目是五八年成立的,然后六五年才重新启动。

中间又经历几次波折,导致七零年才彻底完成。

这一点,其实跟之前的赫鲁那次全面撤走所有莫斯科工程师有非常大的关系。

或者说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跟赫鲁这混蛋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当时,莫斯科工程师全部撤离。

导致很多工厂直接瘫痪,无法正常运转。

摆在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如何取舍。

之前的内地,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想要管理工业?

哪来的工程师?哪里来的技术员?

也因此,后来才会裁员两千多万工人。

如果能稍微晚几年的话,或许一切就不同了。

只可惜,人家才不会那么傻。

这个时空还稍微好一点,但也仅仅只是一点点。

振华研究所只是在半导体、计算机等领域有些成绩,可要说培养了多少工程师?

呵呵!

985工厂、5341工厂、107工厂等军工单位,倒是有不少技术员、工程师,是振华研究所培训出来的。

造光刻机,造芯片,造其他辅助设备等等,都是他们这些工厂的功劳。

只能说,这个时空的工业化,稍微比原时空好那么一丢丢。

很多重装备、大型机械、自动化设备等等,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了。

“钱院长,欢迎欢迎您的到来,怎么没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好出去迎接您一下.”

陈国华握住对方的手,热情满面地说道。

“陈主任太客气了”钱学森笑呵呵地回应道:

“我也是听梁主任他们说你这边有不少技术,所以才临时决定过来你这边看看,顺便学习一下.”

“之前我师弟也老是夸赞你,不过你也知道,最近我们都挺忙的,没法抽出时间过来”

对方的师弟,就是郭永怀,陈国华还是清楚这一点的。

跟钱学森、梁思礼他们寒暄了一下,几人这才坐下来。

没等钱学森他们说出来意,门口又来人了,这一次是石志庆,他是来送那份合金材料试验报告。

陈国华笑呵呵地接过那份报告,然后让石志庆先去忙碌,他等会儿再看。

反倒是钱学森觉得打扰了陈国华,便后者先看看那份资料。

毕竟刚才石志庆还是挺激动紧张的,钱学森以为是有什么紧急的事儿,所以不希望因此耽误了人家陈国华的事儿。

后者闻言,告罪一声,先翻开来看了看。

结果看到那份合金材料的耐高温居然达到了四千一百度,惊呼了一下。

如果陈国华没记错的话,原时空历史上,好像都没有这么优秀的耐高温材料吧?

金刚石的熔点是三千五百五十度,这玩意儿可以作为切割工具,比如拉丝模、车刀、地质和石油钻头、砂轮刀、玻璃刀、刻线刀、硬度计压头、金刚石笔、修整器刀以及磨料等。

石墨的熔点是三千六百五十二度,它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它可以用作耐火材料、导电材料、耐磨润滑材料以及铸造、翻砂、压模及高温治金材米料。

另外也可用作柔性石墨密封材料,汽车电池,新型复合材料等。

而最厉害的还得数碳化钽铪合金,它可以用作火箭、喷气发动机的耐热高强度材料以及控制和调节装备的零件等,而它的熔点是三千九百九十度。

现如今,石志庆他们居然拿出来了可以承受住四千一百度高温的合金材料?

陈国华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不切实际。

假的吧?

虽说科学研究很奇妙,有些时候,一直苦苦追求的结果,愣是不可能出现。

但在某些不介意的时刻,一个小错误,也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可陈国华觉得这不太可能!

“怎么了?”

邱宗岳以为出了什么事儿,便询问道,陈国华顿时反应过来,便笑着说道:

“没有,这份报告上面说,他们设备研发实验室研发出了一种各项性能都非常优秀的合金材料,其中耐高温方面可以达到四千一百度”

什么?

相比陈国华的浑不在意,旁边的钱学森、梁思礼和谢定一他们三人却是震惊不已。

“陈主任,这是真的么?我们能不能去看看?”

谢定一忙不迭地站起身来,迫切地问道。

便是钱学森和梁思礼两人也是跟着站起来,表情也同样非常急迫的样子。

这也很正常,因为他们五院是专门从事导弹研发工作的,对于各种合金材料,那是相当关注的。

不说其他的,导弹这东西就包括了发动机和火箭推进系统。

而这部分肯定会涉及到耐高温材料,这也是钱学森这一次前来的目的之一。

之前,钱学森想要一些各种材料的时候,便也听说了振华研究所这边出产了部分炭纤维材料,还有跟九所和京城钢铁厂合作研发的钛合金材料等等。

尽管这些材料并不完全符合导弹的需要,但也是一个方向啊。

这个时候的内地,各项尖端科技还是太少了。

或许,人家北美那边,只要发布相关的研发任务,就会有很多实验室争相抢夺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钱院长,你们的时间应该很紧张吧?真要去实验室看这些无聊的事儿?”

陈国华闻言,顿时面色古怪地说道。

钱学森却哭笑不得:

“陈主任,你可能不是搞导弹研发的,不知道我们现在对各种材料的迫切需要的心情啊.”

都说内地穷,不仅仅是科技荒漠那么简单,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很多事情,全都是从头开始的呀。

现在这个时空还算好的呢,原子弹在去年年底给爆炸了,今年年初开始,四大项目同时启动。

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还是来自振华研究所。

只因为振华研究所赚了不少外汇,所以现在财政这方面,并不像原时空那么吃紧。

加上今年振华研究所的任务指标是三十亿美金的外汇,这个数目还是非常惊人的。

不管是否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目标,上面都不亏。

就算只是完成了一半,那也大赚特赚了。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任务指标,钱学森这才没有来打扰陈国华。

可钱学森没想到,振华研究所藏着的好东西,远超他的想象。

很快,陈国华他们一行人离开了主任办公室,前往设备研发实验室这边。

大家都按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穿戴好了防护服之后,这才进入实验室。

说实话,如果是以前,钱学森看到陈国华他们这边的换衣间,居然存放了这么多防护服,绝对会骂一句败家的。

然而振华研究所的贡献非常大,也正是因为这份严谨,才会有这么多的科研成果出来。

否则的话,现在已经造成了不少的损失。

一行人走进实验室之后,陈国华便吩咐石志庆把他们研制好的合金材料拿出来。

后者十分激动,小周等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今天居然来了这么多大佬,那可真是太让人振奋了。

见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小迷弟,陈国华多少有些哭笑不得。

钱学森在学术界的地位,也没有那么高吧?

不过钱学森之前确实发表了很多论文,比如《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工程师控制论》等著作。

以及后来回国之后,在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从飞机、导弹说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等文章,也确实收获了一批小迷弟。

虽说他的身份是保密的,但他在国外的名气可是非常高的。

而且振华研究所的研究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当中有人阅读过钱学森的论文或著作,也不奇怪。

或许更多的还是源自于那个传言:钱学森是用十一名飞行员给换回来的,他一个人可抵五个海军陆战师!

陈国华没说什么,只是让石志庆他们都认真点,赶紧把合金材料给测试一遍。

石志庆他们顿时平复心情,表情十分认真地开始了工作。

于是,在陈国华、钱学森、梁思礼等人的目光注视下,合金材料经过好几项测试之后,直接让钱学森他们无法淡定了。

“陈主任,你这种合金材料能否多制造一些给我们?或者说把技术给我们?”

钱学森第一个开口询问道,陈国华闻言,没有犹豫,直接点头道:

“没问题,钱院长您看上了就直接拿去,反正您也不会让我们吃亏的,对吧?”

听到此话,钱学森顿时哭笑不得了起来。

他听他师弟郭永怀说过,陈国华这个人慷慨是真的慷慨,但也挺小气市侩的。

之前钱学森还以为,这只是传言罢了。

但没想到还真是如此。

只不过,钱学森也听说了,振华研究所是自负盈亏的,科研经费都是从邱宗岳这边,抠搜下来的。

而整个振华研究所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确实离不开陈国华的‘抠搜’。

毕竟,如果陈国华不努力争取的话,不贯彻‘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那么振华研究所肯定没办法发展得这么快。

“没问题,陈主任,我们五院虽然穷,但穷得有骨气,肯定不会忘记支付你们相应的报酬.”

钱学森说完,接着又表示能否参观一下振华研究所?

对此,陈国华当然没有拒绝,当即便领着对方几人,在设备研究实验室逛了起来。

只是逛了没一会儿,钱学森便又看中了某台辅助研发设备。

询问了那台设备的具体参数之后,钱学森直接惊呼了起来:

“我就说这台设备跟我在国外看到的有点类似,但没想到你们居然还给它升级了?”

之前,钱学森在国外的时候,也就是一九四四年,他可是从事过导弹研究的。

当时联邦西德正在研制v-2火箭,于是北美这边就委托冯卡门教授研发远程火箭。

那个时候的钱学森,就是冯卡门教授的学生,于是便由他亲自负责理论组。

于是钱学森还把林家翘和钱伟长也请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

并且那个时候,钱学森还当了航空喷气公司的技术顾问。

所以他对这些先进的设备,格外敏感。

主要还是穷怕了。

打从回国之后,看到的一切,哪里像现在他看的一样?

振华研究所的实验室,确实是非常先进,甚至比北美那边的实验室还要先进。

“陈主任,这样的设备能不能给我们五院也制造一台?”

面对钱学森的询问,陈国华点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随后,一行人继续往前,结果一圈下来,钱学森直接要走了超过十台相关的设备,以及不少的技术资料。

“陈主任,我没想到你们振华研究所这么厉害,也藏了太多的好东西了吧?”

钱学森感慨万千,梁思礼和谢定一两人也是激动、震惊和懊悔。

因为上次他们俩来过振华研究所,结果却只是去了一趟航空发动机实验室。

却没想到设备研发实验室居然就藏着这么多的好东西。

唉!

早知道这样的话,上次就应该逛一逛啊。

旁边的邱宗岳,却在这个时候突然笑了一句:

“钱教授,我看你们这一次来,不像是来找国华合作的,而是来进货的”

“对对对,就是来进货的。”钱学森也乐了,附和着笑道。

陈国华也是呵呵一笑,谦虚了一句。

气氛十分不错,钱学森他们趁热打铁,又继续参观了其他实验室。

结果又从其他实验室薅走了不少技术和设备。

比如阉割版的数码相机,他们也要。

研究过程中肯定是需要用到这些的设备的,反正这些都是好东西,不能够错过。

最后才来到航空发动机实验室这边,钱学森跟戴希璋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结果又知道了后者他们这边用了不少先进的合金材料。

当即没话说,全都要了一份。

使用了最先进技术的普通款无人机,又被钱学森他们要走了两台。

“陈主任,你们实验室这边的科研进度也太快了,上次我们来的时候,无人机还做不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呢.”

谢定一突然感慨了一句,然后又询问关于电池技术的事儿。

一直以来,陈国华他们这边的无人机,使用的都是电池作为驱动。

旁边的钱学森一直听着,没有吱声。

无人机跟导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科研产品,但是钱学森听着陈国华对无人机的展望和期许,以及目前还在研制当中的大型无人机这款设备,便知道陈国华的野心了。

或许无人机这种装备,可以改变未来的战争方式。

主要是因为它上面没人,完全可以当成轰炸机来使用,还不需要担忧飞行员的损失问题。

要知道,培养一名飞行员,那是相当困难的。

众人对锂离子电池技术都不是很懂,所以只是简单知道一些技术性的概念,至于说具体的研究,那就不是他们应该参与的了。

即便如此,今天来振华研究所的目的,可谓是超额完成啊。

钱学森没想到振华研究所会藏了这么多技术和先进设备,他也不想来进货,可实在是架不住振华研究所太富有了。

不进货,真的忍不住!

目送钱学森他们满载而归地离开,陈国华跟邱宗岳两人返回到办公室。

“领导,我今天上午算是白干了,什么事儿都没做”

“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钱教授那边肯定会给你们这边送来不少研究员的,到时候你们这样的项目肯定能够加快”

邱宗岳顿时瞪眼说道。

刚才钱学森已经答应了陈国华,到时候会派遣部分研究员过来振华研究所这边,协助他们的航空发动机实验室的项目研发工作。

关于这次的合作,之前梁思礼和谢定一他们两人就跟陈国华提过。

今天钱学森特意过来一趟,就是为了这件事。

除了确定合作之外,还有就是五院那边也让出了几个大学生名额。

主要还是因为振华研究所这边,其实也不是非常缺钱,他们更缺的还是研究员。

眼下马上就是毕业季了,不少提前毕业的大学生,陈国华可是眼馋已久啊。

尽管之前三月份的时候,已经招聘了两百名大学生,但陈国华对于这样的人才,就一个字:多多益善!

“领导,他们只是来帮助航空发动机实验室而已,又不是帮我们造游戏街机这些项目.”

听到陈国华的话,邱宗岳直接翻了个白眼,懒得跟对方掰扯这些。

ps:今天二月一号,求保底月票,跪谢诸位大佬!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