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2 / 2)

李渊一回来就召集所有谋臣学士,还有成年的几个皇子,准备临时抱佛脚。

上一场考试已经不及格了,下一场不能再不及格。

“诸卿如何看待此次考试?”天神为何突然让他们考试,还放下天幕让天下人都能瞧见,目的何在?

满朝公卿面面相觑,这个问题他们之前也讨论过,只是各有争执没有得出结论。

总不能说考的是治国之道,旨在教您治国吧,脑袋还要不要了。况且题目中所说的那些也不适用啊,与他们看来全是天真之语,岂能用于治国。

公卿顾左右而言他,李渊正急着哪里肯听这些官腔,索性摆手让他们闭嘴。

李渊:一群不中用的老东西。

“对了,大唐之后怎会是女子?”李渊忽然想起这事,皱眉道:“谁的儿孙这般不争气,居然让女人夺了江山。”

太子李建成目光微微闪烁,会是他的儿孙吗?希望是又希望不是的李建成内心拧成了麻花。

秦王李世民垂下眼睑,心道应该不是他的儿孙吧,他没有这么弱的儿孙,又忍不住想,万一是呢。

满朝公卿的视线在二人间来回打量,就连李渊也看向自己的长子和次子,虽然长子是太子,可次子……也不是没有嫌疑。

会是谁呢?

**

天幕的出现,丰富了各个位面的谈资,几乎所有位面的古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谈论天幕里那种新奇的考试。

读书人谈论试卷上那些惊世骇俗的题目,透过答案猜想题目背后的故事。

讨论声络绎不绝。

……

下午两点半,模拟考场再次出现在天幕里,和模拟考场一起出现的还有数位皇帝。

经过上午那场考试,各个朝代的皇帝都有了心里准备,倒也没有太慌乱。倒是各位面的古人诧异这回怎么没像上次一样挨个出现。

秦始皇嬴政被的“抓”来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本《道德与法律》,只是右手握着的毛笔不见了。

莫非人间的东西带不上来?

正暗自猜测间,肩膀被人拍了拍,嬴政回头一看,是刘邦。

看到刘邦他才想起,回去之后忙于看书,竟把找刘邦的事忘了。

刘邦很自来熟地道:“始皇帝也买了这套书,看了多少?我才看了几页就被拉上来了,唉,希望那几页都会考。”

来找刘邦汇合的大汉皇帝们闻言齐齐一顿,刘恒/刘启/刘彻视线整齐地落在秦始皇手上的书。

西汉虽然已经有了纸,但纸质非常差还不如竹简,所以并未流行,更没有入上层统治者的眼。

上午看到试卷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绢帛,也没多想,如今看到一整本书,眼神瞬间不一样了,尤其这书的来历还不凡。

刘彻目光炙热,抬步上前,对刘邦行了一礼,“曾大父,孙儿刚才听到您说考试会从书里出?不知是何书?”

慢了一步赶来的刘恒父子:“……”

刘恒侧头看向儿子:“启儿,那是你儿子?”

刘恒所在的位面刘启都成年了,刘恒当然不会认不出儿子。

但刘启死的时候刘彻虚岁才十六,还没完全长开,和这会青壮年时期的刘彻还是有差别的。刘启仔细辨认了会,不确定道:“好像是。”看着挺像他的彻儿。

两人说话间,刘邦也在打量突然出现的曾孙,在见过九世孙刘秀后,曾孙什么的刘邦适应性良好,“你是我的曾孙?那你大父是谁?”

他刚才看了一圈没看到刘盈啊。

刘彻点点头,“彻之大父乃孝文皇帝。”

“文?”刘邦挑了挑眉,“文”这个谥号可不一般,上上好的美谥,刘盈能得这个谥号?

得知自己谥号“文”,刘恒心中一喜,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这是个极好的谥号。

一旁的嬴政看他们祖慈孙孝,皱了皱眉头,扶苏人呢?怎么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恰在此时,刘恒刘启迎了上来。

“彻儿。”

刘彻回头看到刘启,久远的记忆被勾出,瞬间红了眼眶,“阿父。”

刘邦也看向来人。

刘恒上前行礼,“刘恒见过阿父。”

这回轮到刘邦尴尬了,这是他儿子?哪个儿子?他目前就四个儿子,长子刘肥,嫡子刘盈,三子刘如意,四子还没断奶,没取名字呢。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