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十六章(2 / 2)

“陛下动笔了。”

“陛下怎么选了A?这……”

刚才讨论题的大臣们瞬间沉默了下来。

汉武位面

太史令司马谈看到题目上的司马迁、《史记》眼睛都瞪圆了,很早之前,他就立志撰写一部通史,这些年也一直在收集资料,撰写史籍,可惜年纪大了,越发力不从心。

抱着能多写一点是一点的心态,他仍在坚持撰写,甚至想过若临终前没有写完就将这个大任交给儿子司马迁,让儿子完成他的心愿。

没想到他真的看到了儿子写的史籍!

() 和司马谈交好的同僚见状,连忙凑了过来。他们和司马谈交好,自然是知道司马谈有一子名司马迁,一直在外云游。这题中的司马迁莫非就是对方的儿子?

!!!《史记》是儿子写的,老子还能不知道这题选择什么吗?

“司马兄,所以这题应该选什么?”

“对啊,该选什么?”

还有人问:“令郎何时能写完这部《史记》,可否让我们一饱眼福。”

司马谈:“……”

***

模拟考场

嬴政写下第四题的答案后,看到第五题的题目,眉头不由一皱,又是他不会的题。

算了,先跳过。

第六题

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1]

嬴政:“……”这又是女皇帝又是女将军的,难道不是反应了大唐的皇帝不行吗?

为什么没有这个选项?

选什么啊?这一刻嬴政都忍不住看向考场上唯一的女皇帝武曌了,企图从对方脸上看出点什么来着。

汉人长相,看着不像有胡人血统的样子,那可以排除B了吧。

在A和C之间犹豫了好一会儿的嬴政最终选择了C,因为他看到了第七题。

第七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唐太宗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唐玄宗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D.宋太祖、宋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这题假设B是对的,那就是从女帝开始才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说明在此之前已经有女帝了,和科举无关。

如果不对……那就算了,反正他也不认识后面的皇帝,又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嬴政在第七题的括号中写下B。

另一边,武曌本人看到这题也是懵的,就一个科举竟能出现这么多选项?

A可以排除了,科举起源于隋,而且进士科是隋炀帝创立的。至于C、D里提到的唐玄宗、宋太.祖、宋太宗她一个也不认识,都是她后面的皇帝,她哪知道他们干过什么。

还是选她自己安全一点。

李隆基盯着“唐玄宗”三个字,皱了皱眉,庙号起源于商朝,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中兴者曰“中”,世代祭祀曰“世”,一开始的庙号只有这四种,到三国时就泛滥了,凡是称过帝的都能用上庙号。

庙号泛滥之后,就以太高中世为尊了,而且庙号向来是下一任皇帝继位后拟定的,子承父业,庙号通常都不会太难看。

就像他们大唐,高祖皇帝,太宗皇帝、高宗皇帝、中宗皇帝,还有他爹睿宗皇帝,庙号都极好,连伯伯李显都得了个中宗的庙号,这玄宗是怎么来的?

也不知道是哪个皇帝竟然得了这么个是似而非的庙号,李隆基心里啧了一声,果断的排除了这个选项,要是唐玄宗真这么做,士人们夸他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上这种庙号。

看来看去,竟然只有奶奶的那个选项最为合理。

赵匡胤可以确定自己没动过科举,但他不确定宋太宗有没有动过,为什么让他们出现在同一个选项里,他想排除都不知道该不该排除。

这个宋太宗该不会就是赵光义吧?庙号太宗,他干得很好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