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十七章(2 / 2)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光武帝[4]

“这题其他人选了什么?”霍去病问自己的郎官弟弟。

“第三个选项。”

汉武帝啊,谥号“武”,倒是很适合陛下,可是——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这会是陛下?

他们就是看到这点才没想过会是陛下好吧。

况且刚才有大臣说过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未必会是陛下。

不过陛下如此纠结,莫非……真是陛下?

卫青听到二人的对话,问道:“那位光武皇帝选了什么?”

霍光:“也是第三个选项。”而且还是想都没想就选了。

……

宋太.祖位面

赵光义看着天幕里身着红袍,头戴长翅帽的自己,怎么看怎么满意,尤其是看到和宋太.祖一起出现在选项里的宋太宗后,心里就跟吃了蜜糖一样甜。

太宗是除了开国皇帝的太.祖、高祖之外最好的一个庙号了,看来他将来做得不错呢。

晋王的属官见状,纷纷拍起赵光义的马屁,把赵光义拍得骨头都轻了三两,直到看见天幕里赵匡胤脸色骤变,狠狠地瞪了一眼旁边的‘自己’。

赵光义才如梦初醒,暂停了属官们的溜须拍马,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去看卷子上的题。

这一看脸都白了——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开封,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旋塞北”。该诗句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和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5]

四个选项全部都是宋与他国对峙,而且题目中提到的是金军破开封,金邦胡虏,也就是说金是胡人,是异族。而开封是大宋的京师,若是开封都被破了,那大宋的皇帝……

赵光义猛地看向那句“哀两帝身旋塞北”,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

() 模拟考场

朱元璋刚神清气爽地答完了一道题目,是以他勤政为题的题目,夸他事必躬亲,是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开心JPG。

但还没高兴多久,朱元璋就破防了,因为他在试卷上看到了——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6]

A.黄巾起义B.李自成起义C.黄巢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

虽然知道答案,但题目是真的让人破防。

朱元璋愤愤地在括号里写下B,等会,崇祯帝?

想到之前考场外的认亲,朱元璋猛地看向朱由检,所以就是这家伙煤山自缢?

朱由检自从看到这题后,便脸色苍白如纸,心神不宁,仿佛透过考卷看到了自缢而死的自己,惊惧害怕慌张的情绪占据了他的大脑,已无心作答。

……

一份考题不知道破防了多少皇帝,顾青岚不得不出声提醒他们捉紧时间做题。

【叮铃铃,考试时间结束,请各位考生停止答题。】

老师。()”

顾青岚刚把试卷收走,就见朱元璋举起了手,“这位考生有什么事吗?”

“老师,考试结束后可以多待一会儿吗?咱第一次见到后世的儿孙,想和他们多处处。”

在座的皇帝大多都是人精,一听朱元璋的话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心里啧了一声不要脸,但也忍不住心动,若是可行,他们是不是也可以?

刘邦附和道,“虽然我不是第一次见了,但之前见九世孙也没说上几句话,可否请神女通融通融,让我们祖孙多聊聊?”

“休息十分钟,”顾青岚看了两人一眼,“十分钟后公布考试成绩,现在可以自由活动了。”

虽然只有短短十分钟,但总比没有好,各朝代的祖宗们开始收拾自己的“知名”后代。

朱元璋直接把朱由检提溜出去,刘邦召集在场所有大汉皇帝,李世民把大唐的皇帝叫走……

就连嬴政都把胡亥叫出去了。

偌大的考场只剩下忽必烈。

忽必烈:“……”感觉自己受到了排挤。

忽必烈环顾左右,也起身从位置上站了起来,还是去找同样草原出来的大清吧,取取经。

都是草原出来的,对方来了四个皇帝,大元就他一个。真是令人心酸。

就算不取经对一下答案也好啊,那几个清朝皇帝看起来胸有成竹的样子。

***

刘邦这边已经召开家庭会议了,“时间紧迫,我就长话短说,神女说的系统里有很多书,也是目前唯一能买得起的东西,如果你们考试及格就买书,不买一样的,咱们分开买……”

刘彻早就对系统商城里的东西好奇不已,尤其是长生丹,听得十分认真,“曾大父的意思是说,先换书,等换完所有的书再换商城里的其他东西?”

“没错,积分就是考试分数,想拿高分必须买书。”

刘启疑惑道,“可是,那些书我们能看懂吗?”做题的时候要不是有语音播放,光是辨认上面的字就要花费不少时间。

“商城里有一个点读机,只需要60积分就能换,有了那个看懂书不是问题。”刘邦解释完,忽然想起刚才的题目,目光在众人身上转了一圈,“你们谁是汉武帝?”

出来了整整三道题,尤其是后面的材料分析题,对方竟然是大汉的代表皇帝,那他这个大汉的开国皇帝算什么?

见众人不语,刘邦狐疑道:“嗯?怎么不说话?”

刘恒:“阿父,谥号都是死后才上的,我们也不知是谁啊。”

刘邦一想也是,不过刘备是两汉之后的,肯定知道。

“刘备,你总不会不知道吧?”

“孝武皇帝……是孝景皇帝第十子。”

话音一落,刘邦、刘恒刘启三人齐齐看向刘彻,从题目上多次出现的文景之治,不难猜出文景指的是刘恒刘启父子二人,那孝景皇帝就是刘启了,刘启儿子不就是刘彻吗。

“彻儿做得好,没有辜负阿父对你的期盼。”刘启欣喜道,他废太子刘荣立刘彻,果然是正确的。!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