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十九章(2 / 2)

“第六题大部分考生都选对了,只有个别考生没选对,没选对的回去自己抄写十遍。这道题很明显就是选B啊,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设立殿试,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②和她有关,那只剩下B可以选了。

就算不确定这两个和武则天有没有关系,也可以用排除法来选择。

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没有关系!

贞观之治也是唐太宗时期的,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应该是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才对。”

唐朝之前的皇帝们听到这题表情都有些微妙,若有若无的视线往李世民身上瞟,刚才神女叫其‘李世民’他们可都听到了,这唐太宗说的是对方没错了。

那女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尤其是女帝后面还是大唐皇帝。

刘邦等人目光在武则天和李世民身上来回转,他们也不想这么八卦,但瓜都扑面而来了,不吃也说不过去。

大唐后面的皇帝对这事门儿清,见状也忍不住跟着吃瓜,心里还暗暗道唐高宗没来真是可惜,不然可就热闹了。

李世民:“?!!”

治宏贞观???

听到这里李世民已心中有数,能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说明距离贞观极

近,很可能就是下一任皇帝。

但他不可能传位给女帝,就算儿子全废了也不可能,对方的皇位定不是从他手上夺过去的,只能是从儿子手上夺过走。

承乾到底怎么了?

还是继位的根本就不是承乾……想到李隆基说的纳美色,李世民不禁瞪圆了眼睛,该不会是吕后之事再现吧?

之前还说过女帝绝对不可能出现在他和儿子两朝,现在…脸好疼。

**

唐高祖位面

满朝皆默,“唐太宗李世民”六个字一出,大唐的天算是彻底变了。其实秦王出现在天幕里的时候,就代表要变天了。

只是不少站队站错的大臣还抱着一丝希望,万一是太子英年早逝,或者登上皇位后英年早逝呢,所以才会是秦王继位。

可是现在,冰冷的现实拍在他们脸上,由不得他们再做梦。

太宗这个庙号,确实不用卡得那么死,非要第二位皇帝才能得,就比如汉时的汉文帝就不是第二位皇帝,最后也得了太宗庙号,第二位皇帝反而没有庙号。

但如果不是第二位皇帝却被称太宗,前头那位是干得有多差?亦或者是皇位丢得不寻常。

若是如此,那就更可怕了好吧。

打住!不能再想了。

李元吉讥讽道:“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秦王,你可别再说女帝和你无关了。”这不明摆着就是你之后的皇帝吗。

李世民脸不红心不跳道:“确实与我无关,至少现在与我无关。”

就算女帝篡位,那也是将来的事,能不能发生还未可知。

但眼下却是有一桩要紧事——阿耶要补考。

天幕里的汉高祖刘邦找了始皇帝、女帝等人合作换书,他就不信阿耶不心动,但阿耶没有本钱。

而天幕里他及格了,拥有了本钱。

简单来说,阿耶现在需要唐太宗李世民的帮助,那自然不会对他怎么样。

况且女帝两回考试都及格了,若真与李唐有关系,合作一回又何妨。

阿耶虽然偶尔糊涂,但不会连这都不知道,李世民淡淡地瞥了李元吉一眼,不再说话。

……

模拟考场

“第七题根据‘唐代社会涌现出一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可知,唐代的女性地位高,题目中还提到了‘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由此可知,唐代的社会风气的开放。应该选择C。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排除A;也没有体现民族交融的成果,B也可以排除;至于D,重文轻武的局面是在北宋确立的,明显错误的[3]。”

赵匡胤一听到北宋就皱眉,不只是北宋,他现在一听到宋就下意识的皱眉,有关于宋的题目就没有一道是好的。

原本因为大宋皇帝多而高兴,现在的他只想抽这群不肖子孙,多有个屁用,一个及格都没有。

还一个比一个鹌鹑,

毫无担当。

“第八题考察的是科举制,回答这道题首先要知道科举制的起源,科举制起源于隋,完善于唐宋,兴于明清,A就明显不对了,科举制正式确立应该在隋朝,而且进士科是隋炀帝时期创立的,A选项把唐太宗改成隋炀帝就对了;

武则天为了加强统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没问题;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是重文轻武的宋朝才会发生的事,不可能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所以C是错的;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是唐太宗时期,D也是错的[4]。”

赵匡胤:“……”他真的没动过科举。

被直接略过的元,忽必烈:“……”难道大元就没开过科举吗?

秦汉三国的皇帝:抄作业,记下来。

抄后世作业是他们参加这场考试唯一的快乐了,毕竟题目太虐。

抄作业的还有李世民,这个他也需要。

“第九题,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当然是魏征啊,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魏征多次直言进谏,推行王道。

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谏言,被唐太宗称之为‘镜子’。”

“北宋司马光还为此写过一篇散文,专门讲述了李世民和魏征的一段故事。散文里说有一次李世民在玩弄一只鹞鹰时被魏征看到,李世民心想让魏征看到的话免不得要被说上一番,于是迅速地把鹞鹰藏进了衣服里,以避免魏征的指责。

虽然他动作很快,但还是被魏征看到了。魏征早就看鹞鹰不顺眼,见李世民已经把鹞鹰藏衣服里,于是将计就计,当着李世民的面就开始奏事,滔滔不绝,没完没了。

最后那只鹞鹰被捂死在李世民怀里。这就是著名的唐太宗怕魏征怕到捂死心爱的鸟儿。可见魏征多能直言上谏。”

李世民目瞪口呆:“……”啊??

朕没有啊!!

谁造的谣,朕岂会是那种怕谏臣的皇帝,还怕到捂死心爱的鸟儿。

众人听到这个故事看李世民的眼神都有些不对了,虚心纳谏也没必要做到这份上吧?连个谏臣都敢蹬鼻子上脸。

唯有武则天头上冒出三个问号:“???”这说的是太宗皇帝?

“故事说完了,继续往下看,房玄龄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A排除;杜如晦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B也排除;

宋璟是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5]。D明显也不对。”

武曌:“!!”

她当然知道这题的答案,可她不知道宋璟、姚崇居然有这么高的作为,房杜二

人被太宗誉为左膀右臂,是良相的典范,宋璟、姚崇能与他二人并称,想来不会差。

没想到这二人平日不声不响,竟在她之后大放异彩。

唐玄宗,武曌凤眸微挑,睨了李隆基一眼,该不会就是她旁边这个家伙吧?这个庙号,很耐人寻味啊。

李隆基怔住了,他一直知道开元盛世是他治下,毕竟和爱改年号的爷爷奶奶不同,他目前就两个年号,先天和开元,先天还只用了两年。

开元盛世说的是自然是他。

可唐玄宗……这个庙号是真的不对劲啊!!他从来没想过会是自己,之前还嘲讽了一番。

但宋璟、姚崇确实是他的宰相,而且姚崇在开元九年就病逝了,不可能再辅佐别人,所以这个唐玄宗真的是他。

李隆基脸黑了。

哪个王八羔子给他上的庙号?

……

“根据材料‘宋辽盟约、宋夏合约、宋金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盟约、宋夏合约、宋金议和的共同之处有:都是宋朝给少数民族岁币,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双方和谈签订合约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有利于边境贸易兴旺;都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促使民族交融加强;②④正确,所以选A;

宋辽盟约是宋辽结成兄弟之盟,宋夏合约是夏向宋称臣,③错误,排除BCD。[6]”

都是宋朝给少数民族岁币,“岁币”两个字像是会循环一样,一直萦绕在赵匡胤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厉行节俭,皇宫都不扩建,结果…竟……

赵匡胤紧握拳头,虽然早就知道给岁币和都称臣中至少有一条是对的,但亲耳听到,还是觉得心里堵得慌,宋朝怎会弱小至此,到处与异族议和。

或许下一题就能知道答案了。

赵匡胤的目光落在那道“靖康二年”的题上。

“这道题考查金灭北宋的知识点,而且题目很明确的说了是和金军对峙,金军攻破开封、恨金邦胡虏猖獗,都表明此时宋在和金军对峙,所以这题A宋辽对抗和C宋夏议和直接排除,而且金国是先灭了辽国,才南下攻打北宋。

那这题选南宋和金对峙还是北宋和金对峙呢?让我们再看一下题目的时间线,靖康二年四月,哀两帝身旋塞北,很明显就是靖康耻,金军俘虏了北宋徽宗、钦宗两帝北上,北宋灭亡。

同年,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称帝,史称南宋,开启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所以这题选B,南宋与金对峙。

这题不少人都选错了,选成了北宋,要牢记靖康之难的时候,北宋已经没了。”

赵匡胤差点呕出一口老血,“原来哀两帝身旋塞北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他赵家的天子。

旁边赵光义闻言,脸色白了,是从未设想过的结局。

……

“好了,今天的题目就解析到这里,试卷你们可以带走,回去好好纠错。补考的同学会在三十分钟内收到通知,三天后进行补考。”

“下课。”

“老师,等等,我有问题。”朱元璋叫住顾青岚,“这道题考的明明是我为何勤政,不应该以我的答案为标准吗?”怎么会不对呢?

顾青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