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二十三章(2 / 2)

宋太祖位面

自从天幕左下角多了一个可以看题目的方框后,赵匡胤已经不需要书法家在旁边翻译了,他自己就能轻而易举就看懂上面的题目。

赵匡胤吩咐道:“此法甚妙,将题目都抄写下来,两种字体都要。”

虽然答题的时候有念题目的,但终究不如自己看题来的方便、快捷,卷子上的文字迟早都是要学会精通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赵匡胤一边看简体字,有不认识的就去看下面的宋楷,一时间还真学到了不少新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好词!”宋匡胤赞道,“也不知道这词是何人所作?”

赵匡胤发现满朝诸公都不说话,眉头微蹙,“怎么都不说话?”

昨日考试回来他召见了朝中几位相公和赵光义、赵光美两个弟弟,撤掉了赵光义开封府尹的之职,赵光义虽然没说什么,但背地里是有小动作的。

加上朝中有不少赵光义的人,赵匡胤对其不是很放心,如今见众人都不开口,赵匡胤下意识地怀疑和赵光义有关。

为首的诸公相视一眼,把薛居正推了出去回话。

反正官家一向敬重这老头,这话让对方说更适合不过了。

“禀官家,臣等方才见到明清的人在题上答了宋代,辛弃疾。”一开始他们看的是清代的文人,毕竟清朝最晚,而且最好认,见到他们填宋代后才转去看其他人。

发现

答案都是宋代辛弃疾,那肯定就错不了,而且“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什么的英雄之悲那里写的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了场上唯三的女子,其中一个是他们大宋的。

对方叫李清照。

那首《夏日绝句》正是对方所作,而这首诗据说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赵匡胤闻言,立即将目光转向考场中唯三的女子身上,迅速锁定了李清照。

对方居然在写文章。

题目——我的世界因战乱而精彩

通篇都在讽刺大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从靖康变写到南宋龟缩于一地,不愿北伐,道尽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再次如魏晋南北朝一般衣冠南渡。

赵匡胤怒气值不断上涨,看到最后更是呕出一口老血。

诸公见状连忙去扶,并召唤来太医为其诊脉。

……

明清位面

识字的人发现考的大多是唐诗宋词后,一股脑涌进了书局里抢购唐诗宋词,尤其是李杜一人的诗集都被卖断货了。

朱元璋脸黑了,史他都还没学会,又来了一个诗,他要学到什么时候去。

乾隆大为可惜:这题简单啊,若是让我去答就好了。?()?[()”好多题目都是送分题呢。

模拟考场

曹植默默举手,“老师。”

“这位考生,有什么问题吗?”

“这首《七步诗》,上面写的是曹植所作,可我没做过这首诗啊。”他要是写这诗,那小心眼的兄长还不得更过分的迫害他?

顾青岚沉默了一瞬,“曹植同学,诗是不是你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按照要求答题。”

曹植:“???”

顾青岚:“曹植同学难道觉得这首诗写得不好?”

“那倒不是,就是……”它真的不是我写的啊!!为什么要我写该诗反应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啊?

一旁的曹操闻言,侧头看了小儿子一眼,什么《七步诗》?

翻了翻考卷,曹操发现自己落后太多,他们都写到第一页了,自己还在纠结《观沧海》是什么时候写的,表达了自己什么的思想感情。

倒不是怀疑不是自己写的,这诗的风格和他很像,肯定是出自他之手,而且还是写于未来。

因为目前的他可没去过碣石山。

不行,得赶紧写完这几题赶上进度。

这诗一看就是他心情好的时候写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他当时一定是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比如打了胜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嗯!就这么写!相信自己。

**

杜甫写完《春望》后,心情都舒畅了不少,做完第一页的题目后,在第一页看到了自己前不久写的《石壕吏》。

啊这……

杜甫握笔的手紧了紧,眸中有泪光闪过,上天也太眷顾他了,出的题目竟然都是

() 他的新作。()

他不能辜负这份眷顾。

?想看迴梦逐光的《直播考试,从开国皇帝开始》吗?请记住[]的域名[(()

于是杜甫在卷子上写下: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

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于是写下了这首《石壕吏》,对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深表同情。

……

本以为只用写几道题,就可以去写文章,轻轻松松考及格,但……哪有什么轻轻松松,刚看题目就花了不少时间,还要各种分析、赏析、翻译,甚至有的还要写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从此再也不想写诗的启发算吗?

没想到这还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默写。

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

看着很简单,但一旦遇到给后面一句,让写前一句时,就会发现是个坑。

虽然他们不少人都爱用倒背如流来形容自己熟读书籍,可…谁会去真的倒背啊?!

崩溃jpg。

苏辙盯着卷子上那半句“今夕是何年”面露痛苦,他也不想写,但这词后面写的是——苏轼《水调歌头》。

兄长到底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词?

收到过苏轼好多词作的苏辙绞尽脑汁回想前半句。

就连苏轼都蒙圈了,____,寂寞沙洲冷。前面是什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他在那里的时候写过什么词来着?

写过上千首诗词的苏轼望着卷子上词牌名发呆,要不还是放弃吧,可是自己写的都写不出来,会不会太丢人了?

不如现作一首吧,这样就算填错了也不能说他写的是错的,顶多就是写的词太多了记混了而已。

写到这里,在场的文人们终于知道必背古诗词是什么意思了,不光要背,还要倒背如流,才能看到后一句想到第一句。

写的时候一时爽,回忆起来痛!痛!痛!

怎么还有人背《出师表》啊,那不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吗,最重要的这不是诗啊!

亲小人,远贤臣,后面是什么?

唉,刚才那个身着布衣,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的不会就是诸葛孔明吧?!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