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这是华夏的科幻小说?!(2 / 2)

原来如此,看来是作者从汲取了传统文化,将其与科幻相结合。

看完之后,阿西莫夫觉得这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科幻,确实值得刊登。

他将杂志放到一旁,待盘点好信件之后,再将其放置到办公室的书架上。

通过这个作品,他倒是对华夏的科幻作品产生了一些兴趣。

在这之前,阿西莫夫从未见过、甚至听过华夏的科幻作品。

或许以后可以多关注来自东方的作品。

----------------------------

《阿西莫夫科幻》杂志封面上标注的本期有来自华夏的科幻佳作句子,成功吸引诸多美丽国的科幻迷。

这些科幻迷的第一反应非常一致:

华夏人会写科幻?他们见过科技吗?他们有想象力吗?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华夏是神秘的东方国度,他们所了解到华夏的消息基本都是来自于电视报纸的报道。

媒体说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信息。

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之中,华夏属于落后贫困国家的,国民还穿着褴褛的衣服,背后一根长辫子,而且没有素质!

该不会是港港人写的吧?!

等看完之后,不由对原先的印象产生了怀疑。

这里面所提及的华夏文化发展过程,真有那么璀璨?

有些人甚至想:有如此文明,为何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难道真的是如里面所说,西方文明的扩张,其实就是对东方文明的摧残?

不少人也关注到书中对于冰箱及厨房的描写,从中推测现在的华夏应该没有那么落后!

倒是许多读者非常认同作品里所隐含的对于人类之间战争的批判。

这个小巧的故事也算是第一次将华夏的科幻带进西方的科幻群体之中,“三体”这两简体字成为他们对于华夏科幻的初浅印象。

--------------------------------------

《阿西莫夫科幻》2月刊发行之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他们赞扬《冰河时代》的巧妙和内涵。

鉴于这些正向的反馈,杂志社决定录用《齐马蓝》这部较长的短篇,延续此前的稿费标准,于三月刊发行!

阿西莫夫再次在信堆之中看到这本杂志,上面还是写着“本期有华夏的科幻作品”的字样。

翻开目录,熟悉的汉字作者名,作品的内容竟然有一万多单词。

他首先看到一个长得比较奇特的人物图片,见图片下面的注释为:“人物外形源自华夏三星堆文物。”

阿西莫夫也是第一次见到三星堆这个拼音,一时半会之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等将其看完之后,阿西莫夫对探索生命和艺术的这个主题颇为赞赏。

在他眼中,此篇比上一部作品的立意更好,尤其是结尾齐马回归泳池机器人的瞬间,更令他感动。

于此同时阿西莫夫非常好奇,传说中贫困落后的国度,怎么能有人描绘出如此先进的未来世界。

他现在非常期待下一期杂志的内容,想看看这位作者还有什么作品。

若是再有一篇佳作,他就与杂志社联系,获取作者的联系方式。

心中的另一个想法,认为这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杂志,可以放眼全世界,打造一个特色的科幻栏目!

------------------

《阿西莫夫科幻》的读者们也没想到,杂志竟然连续两期刊登同一个华夏作者的作品。

在读者群体之中,有人认为《齐马蓝》更佳,有人认为《冰河》更符合胃口。

虽然意见不太统一,但是确确实实领会到华夏科幻作品的魅力。

遥远的东方,也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他们更是在反馈的信件中提议刊登更多其他国家的优秀作品。

塞雷·韦尔奇主编看到了读者的建议,对这个想法非常心动。

若是能够持续刊登国外的优秀作品,那它就能够成为《阿西莫夫科幻》的一个有别于其他杂志的特色栏目!

韦尔奇主编这一点倒是与阿西莫夫的想法一致。

杂志社的运营人员就此提出建议:“既然读者们非常喜欢这两部作品,何不请一两个评论家对作品进行点评?”

韦尔奇主编欣然采纳,这可是一个吸引眼球、树立杂志品牌的好机会!

过了几日,美丽国《纽约邮报》发表一篇《华夏为何写不出优秀科幻作品?》。

作者在文中从政治、文化、科技、历史等进行多方面举证,证明华夏人没有想象力,写不出好的科幻作品。

隔日,《纽约邮报》又刊登另一则评论《华夏科幻作品为何在美丽国受欢迎?》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他对《齐马蓝》《冰河时代》这两部作品的评价,同时也采访许多科幻迷,汇总了他们的观点。于是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两部作品之中,我们能看到明显的华夏元素。他们将传统与科幻结合,形成独特的作品魅力。

连续两篇立场不一样的作品,立即吸引不少读者的注意力。后续的两三天又有两篇打口水仗,更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他们对“华夏人到底能不能写出一篇好的科幻”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根据后一篇的提示,找到《阿西莫夫科幻》,并了相关的作品。

于是,他们对这个话题就有了自己的判断。

这是华夏的科幻!

而杂志社则成功获得不少新用户。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