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败家他是专业的。(2 / 2)

杨坚和独孤伽罗匆匆出去,不等他们走远,各种声音就顺着风飘进耳里——

是学子们朗朗的请求声:“吾等恳请圣人为江山计,废东宫。”

是将士们奔腾的怒吼声:“东宫不可为君!杨广不配为君!”

是百姓们哀哀的哭泣,“求圣人怜惜怜惜我等,我等想活。”

一声接着一声,一声高过一声,浩浩荡荡的响在大隋的上空,震撼人心,杨坚站在那,轻声问妻子,“伽罗你听到了吗?”

独孤伽罗点头,“听到了。”

这是民心,这就是民意所向,是所有人的请求。

杨坚又继续往前走,他走上城墙,城墙下跪着的学子,学子们看到他,口呼:“东宫不配为君,学生们请圣人为江山计废东宫!”

杨坚虚抬了手,大声宣布,“东宫奸邪悖逆,残暴无道,不堪大任,即刻废去太子之位,除族,处死,以谢天下百姓。”

学子们眼睛一亮,都纷纷恭敬的弯下腰,“圣人英明。”

再接着军营的将士们也知道了,将士们心底的怒火也散了,“废了最好。”

然后百姓们则欢歌载舞,“圣人还是怜惜我等的,现在那个杨广被废了,我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再接全天下的人也都知道了,大家都很开心,普天同庆。

》》》

杨坚下达命令的第三天就是杨广处斩的日子。

那天长安的百姓们早早就起了,他们在路两旁的等着,太阳升起的时候,一辆囚车从刑部的大牢里出来。

百姓们一看到他出来,就把早已准备的臭鸡蛋,烂菜叶奋力砸过他,边砸边骂,“暴君,去死啊!”

“害死了那么多的人,你怎么不早点去死?”

“去死去死,你这样的人早该死了。”

杨广被砸的昏头昏脑,他勃然大怒,破口大骂百姓,百姓讥笑他,“你以为自己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太子吗?”

“你现在算什么?你是罪人。”

“等下就要人头落地了,看他哭不哭。”

百姓们说着又继续砸他。

一路上对杨广的物理攻击就没停过,等杨广到刑场时,他已经被砸的去了半条命了,浑身也狼狈不堪,负责监斩的官员们见他这样,也只是摇了下头,就命令刽子手行刑。

满脸横肉的刽子手提着锋利的刀过去,杨广这时才有面临死亡的恐惧,他拼命的摇头,想后退又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刽子手走近,再走近,然后他身子一紧,没控制住。

轰然的笑声传来,“还真以为他不怕呢,不还是吓尿了。”

“真丢人。”

刽子手眼里也是闪过不屑,他喷了下水,高高的举起刀,然后用力一挥,那个头颅就咕噜噜的滚到了地上。

百姓们这才出了心底的那口恶气,“死的好!”

还有百姓朝他的尸体吐口水,“呸!”

*

因为杨坚有命令不能为杨广收尸,所以杨广的尸体最后就被丢到了乱葬岗。

有野狗闻着味来,可不知什么缘故,野狗们嗅了嗅都嫌弃的摇着尾巴跑掉了,竟是连狗都不吃。

有人看到后就将这一幕宣传了出去,听到的人都说:“是因为他作恶多端,罪孽深重,以至于连狗都不吃他的肉。”

**

杨广死后的一段时间门,又一道旨意从宫中出来,是杨坚下的罪己诏,他在诏书里承认了自己的错,就跟当时的汉武帝一样。

一起的还有新修改的《开皇律》,新的律法里去了许多严苛、不合常理的刑罚,接着又减免了三年的赋税,又开仓放粮给灾区的百姓,又派官吏下去严查各地的吏治,百姓们有冤可以上奏,官吏们查清了许多的冤假错案。

一时间门政治清明了不少,风气也好了许多,百姓们都喜极而泣,“开皇初年的那个圣人又回来了啊。”

还有百姓虔诚的烧香拜佛,“求诸天神佛保佑圣人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也有百姓们担心储君之位,经过这一回的事后,百姓们真的很怕继任者是个坏的,“希望圣人这回可以立一个好的啊。”

百姓们没有那个渠道可以知道了解杨坚儿子们的秉性,只是迫切的希望恳求他能立个好的,朝臣们就不一样了,他们知道杨坚儿子们的性格(除了装的特别好的杨广),正因为知道才更绝望啊——其他的四个都不怎么样啊。

这样情况下,圣人要立谁呢?

*

另一边。

满心以为自己会复位的杨勇左等右等,等了又等都没等到他父皇宣召他回去,他开始急了,就托人悄悄的去问。

杨广被废,皇帝又没有立新太子,宫里宫外面上看着没什么,私下却是暗潮汹涌,人心自然也跟着浮动,就有人将目光投向了了杨勇,想投资赌一把。

所以杨勇一委托,很快就有人去为他打听。

只是打听来打听去却什么都没打听到,谁也不知道杨坚心里的盘算是什么,杨勇急的团团转,就在他急的等不下去时,他被召见了过去,一起的还有他几个弟弟。

一段时间门没见,他们的父亲苍老了不少,两鬓都斑白了,杨勇还是心疼自己爹的,见他这样就关心了几句。

只是杨坚如今对这些很是敬谢不敏,一见杨勇这样他就想起了杨广,他心里都有阴影了都。

杨勇讪讪的退回去。

杨坚接着说了他的打算。

简单的说就是他的几个儿子资质都不堪为君,所以二代不会从他们中挑选,接着又让他们兄弟几个回去后把儿子们送过来他亲自抚养。

这就是要培养孙子的意思了。

杨勇听完先是失落,接着又欢喜起来,他儿子多啊!他有十个儿子呢!阿摩目前才两个,其他两个弟弟的子嗣也不多,所以这一局他已经领先了。

杨俊&杨秀&杨谅:“……”

失策了!

然后暗戳戳的决定,回去一定要多生儿子,要是能生个好的,那以后自己还是可以混个太上皇当当的嘛。

**

杨勇见弟弟们那样就知道他们想什么,他冷哼了声,下一任帝王必须从他的儿子中挑选。

杨勇回去叫来了儿子们,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要求太高了还是怎么的,他总觉得他儿子们没那么好,于是他一边叮嘱儿子们好好上进一边决定再多生几个。

他就不信了,他生这么多个,没一个能用的!

*

命令儿子们多生孙子后,杨坚又下了一道诏书,诏令唐国公李渊以及两个儿子进京面圣。

当诏书传进太原的唐国公府时,李渊战战兢兢,双腿一软差点没跪下去,三岁的李世民哒哒哒的跑过去扶他,“阿耶。”

李渊脸色惨白的和妻子说:“这一回我父子三人前去估计凶多吉少。”

窦氏亦是眉头紧锁,已经十二岁的李建成也是战栗着身子,只有三岁的李世民摇头说不会,窦氏见他这么说,问为什么,李世民奶声奶气的回:“坏太子已废,那隋朝也就不会那样啦,那阿耶也不会当皇帝,那圣人为什么还要杀我们呢?”

窦氏跟他说:“因为按照仙人所说,是我们家取代了杨家。”

“那如果下一个太子还是坏的,还那么欺负百姓,没有阿耶,也会有其他人啊,圣人杀的过来吗?”

李渊和窦氏听的也觉得有点道理,可还是忍不住担忧,但再担忧也还是不得不出发去长安面见天子。

*

跟李渊担忧的一样,杨坚对他很是忌惮,言语里颇多刺探,李渊回的小心谨慎,杨坚也挑不出他的差错,正要歇一歇时,就见李渊的小儿子咕噜噜的转着大眼睛,看着就很机灵。

再对比下小脸惨白的李建成,杨坚对小家伙的印象更好,他招手,“你来。”

李世民迈着小短腿上去了。

杨坚指指自己的椅子,又指指李渊,问李世民,“你觉得哪个位置好?”

李渊吓的差点没晕过去,“陛下……”

“你不要说。”

李渊只能暗暗祈祷自己儿子机灵一些,然后他就听他儿子说:“要那个好。”

李世民指着远处,杨坚愣了,不明白他的意思,李世民奶声奶气的回:“要百姓好。”

杨坚笑了,他和颜悦色的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世民。”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

被杨坚悉心培养并予以重任的李世民被许多人嫉妒,就有人不嫌事大的借天幕之前说的李家会当皇帝这事来挑拨李世民,少年英气的李世民却爽朗的一笑,驭着马离开。

为成王为周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百姓过的好,只要百姓们过的好,他不在那个位置上也没有关系的,如此才不辜负父亲母亲为他取这个名字的苦心,而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抱负和初衷。

再后来,又是十几年。

隋平稳的度过了两代帝王后,再登基的帝王却没有了父兄的聪明睿智,沉稳务实,反而跳脱张扬,残暴不仁。登基没多久就杀光了兄弟子侄,又倒行逆施,凌虐公卿,虐待宗室,残杀百姓,奢侈无度,像极了当时的隋炀帝。

在他的治下,公卿大臣人人自危,百姓民不聊生,眼看隋炀帝之祸又要重演,公卿大臣以及百姓都将目光投向了在家装病的李世民。

他们恳求他,希望他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李世民没有退缩,再一次站了出来,哪怕他为此要背负很大的骂名以及质疑,他还是义无反顾。

起兵废掉新帝后,李世民本想从宗室里挑选一个,文武百官们却不肯答应,“隋气数已尽,纵有仙人预警仍如此,不过三代又有炀帝之祸,如此气象,杨家属实不堪为君。臣等不欲再有炀帝年间门之祸,请尚书为江山计,自立为君。吾等必尽心辅佐,忠君爱国。”

宗室,百姓们也恳求,李世民这才没再推辞。他取代隋朝自立,国号仍为唐,年号贞观。

自此开启贞观之治。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