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还能这么卖衣服?(1 / 2)

王潇连着参加了三场招商会, 收了一大盒的名片。

唐一成以为她要缓缓劲,准备跑剩下的几个市时,没想到她竟然偷懒, 直接电话联系人家市政府了。

长话短说, 金宁大饭店的招商会搞得如火如荼, 来自各市县的地方政府组织了本地的企业家一道来饭店和外商谈笑风生,双方达成了大批合作协议。

这个消息您感兴趣吗?

招商会您想参加吗?那就自己过来吧。

本来我们的确要登门拜访的, 但是来的客商实在太多, 我们分-身乏术,只能电话通知了。

来的时候带点你们的特产,说不定入了外商的眼, 也能获得投资,把这个产业做大呢。

打完了本省的电话,她又把目光放到了周边省,一个一个接着打电话。

得亏她用的就是金宁大饭店的电话,否则话费都让人崩溃。

现在电话不仅初装费要几千块,话费也很贵。打到外省的长途电话, 一分钟足足两块钱呢。

当然, 比起坐火车到处奔波,这又省钱省事多了。

连刚升职为客房负责人的黄经理都忍不住感叹:“要知道我们直接打电话了,还让你们挤出时间奔波,太辛苦了。”

不过话说出口,她又强调,“你们的辛苦没白费,如果不是你们一家家的上门去找,现在也成不了这样的气候。”

王潇笑嘻嘻的:“反正都是出差,顺便跑个腿儿而已。”

鬼呀, 没他们前面上门跑,把招商会的台词先搭起来;光坐在屋里打电话,谁会搭理他们呀,骗子哦。

这是因为招商会的气候已经起来,人家才会接了电话就赶紧组织人过来。

为啥呢?

别看各个城市之间好像离得挺远的,官场就是一个圈啊。

东市的市-委书记上一任岗位说不定就西市的市长呢。两地官场信息互通有无,太正常不过。

也就是说,提前一步过来的东市其实相当于在西市面前为在金宁大饭店召开的招商会起了背书作用。

所以,他们之前那七个市不是白跑,而是必须得跑。

王潇送走黄经理之后,在临时划给她用的办公室里掰开来跟唐一成解释了其中的道理。

哎,条件限制,她也不能直接搞招聘,只能手上有谁就先用着谁。

死拖活拽,也得把人带出来。

唐一成十分乖巧地点头,又开始犯难:“那咱们还跑不跑剩下两个市的宾馆?牙膏牙刷的事儿还没说呢。”

王潇又直接拿起电话机,开始打宾馆的电话,张口就是,我们有上好的一次性牙膏牙刷哦,物美价廉。

有多好?出口的,供给苏联,人家专门上门买的。

唐一成听得目瞪口呆,这老毛子的影子还没瞧见呢,她就能拿人说事儿了?

王潇半点都不心虚。

明星贷款拿资源是常态,八字没一撇的事儿都能作为自己的实绩。

她这样的,已经算厚道过头了。

唐一成哑口无言,嘴巴张了半天,最后只冒出一句:“要是军大衣和望远镜卖不出去怎么办?”

“放心,到时候只怕不够卖。”她得意地一抬下巴,“你就等着瞧吧。”

这一等就是半个月,等得向东都心焦,忍不住主动打电话给王潇,提醒人,如果她的货再不来的话,那他真不能借柜台给她用了。

腊月向来是服装销售的旺季,一年起码三分之一的营业额,都是靠年前这段时间完成的。

王潇赶紧保证:“来了来了,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到。今年二月十四号除夕,说不定元旦前就能把柜台还给你。”

大家紧等慢等,圣诞节当天,王潇终于在火车站接到了人。

乖乖,据说高加索人是天生的超模,这一水儿的大姑娘小伙子出现在乱糟糟的火车站,真是瞬间闪亮登场。

原本急着下车上车的旅客,都一个个忍不住回头,想仔细多瞅两眼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

王潇为什么强调非得让年轻的大学生们过来当人力搬运夫?就是害怕他们人种特殊,一结婚就飞速发福,没办法凭借颜值帮她带货了。

现在,这一水儿的大长腿,她当真爱了爱了。

她陪同化工所的所长一并上前,热烈欢迎苏联大学生们来华夏参观。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合该好好亲近,多多交流。

王潇在旁边保持微笑,然后不失时机地提醒所长:“是不是先让咱们苏联的青年同志把行李放下来?”

他们的行李是啥?当然是大包小裹了。

好家伙,每个人拎下车的的行李都是一堆,充分展现出了早期倒爷的风格。如果一次不带上几百斤的货,你都不好意思在这行当里混。

这么多大包小包,靠他们两只手拖走,那是绝对不现实的事。

好在现在省城的出租车虽然少得可怜,但三轮车从未缺过席。

大包小裹上了车,这些苏联客人也跟着到了人民商场,然后再亲自一包包的拎到商场里去,把东西摆在柜台后面。

老天爷啊。

一群老毛子(这种说法不带恶意,反而带着亲切的意思)走在省城的街头,已经足够醒目了,何况他们还个个都这么年轻好看,跟苏联老电影上的明星似的,怎么可能不扎眼呢?

看热闹的人一路跟到了人民商场,老远就听到柜台传来音乐声,好像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哦!

乖乖,老毛子拿了啥过来呀,一件件的挂出来的,哟哟哟,居然是军大衣。

还有柜台亮晶晶的,打着灯,放出来的又是啥?哎,望远镜哦。

王潇没找到合适的话筒,直接拿着喇叭开始喊:“来一来看一看,正宗的苏联货,我们苏联朋友特地从家乡带过来的。就这么多,正宗的军大衣,正宗的望远镜,走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啊。”

化工所的所长头回看她卖东西,当真辣眼睛,下意识地就往后挪了两步,生怕叫人认出来他们是一伙的。

不过这个军大衣,瞧着就好扎实呀。

他年轻的时候因为成分不好,大家都流行穿军大衣,他却连边摸不着。

好不容易等他自己混出头了,市面上已经不流行绿军装了,谁穿都要被嘲笑老土。

可哪里土了,明明很精嘛,完全可以来一件。

王潇也觉得自己失策了。

她应该让这二十多个大姑娘小伙子直接穿上军大衣一路从火车站到人民商场来的,这样引起的轰动效应更强大,带来的客人更多。

现在嘛,现在她只好亡羊补牢,跟他们打商量,让他们换上军大衣,参观人民商场。

领头的姑娘是他们班的团委书记,听到她的要求有点犯难。他们穿过了这些军大衣,可没钱买啊。

“没事没事。”王潇笑容满面,“你们穿,回头我再送你们一人一件滑雪衫。”

被他们穿过的衣服又怎样,才上身套了一下而已。现在的顾客可没那么讲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从模特身上直接扒下来,他们都高兴。

二十几套移动的军大衣一走出来,妥妥的slay全场。

本来今天不年不节,这会儿又正是正常上班时间,逛商场的人应该不多的。

结果漂亮的外国小哥哥小姐姐们一来,人民商场瞬间火热。

王潇看着这一队模特,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时尚的完成度重点靠脸靠身材。

啥叫天生的超模呀,这就是典型。

商场管理方都惊动了,总经理亲自过来招待客人,陪着他们一块儿参观。

要说省城人民也是见多识广,别说1990年,1970年外国人他们也没少见。

但问题在于那个时候讲究,官方特别强调过不许允许围观外宾,而且周围总有好多警卫。

不比现在,大家可以近距离的看。

哎呦,真好看,一个个大眼睛高鼻梁的,眼睛蓝的跟湖水一样,是那种冬天的湖,安安静静的,瞧着就活生生的电影海报。

好俊哦!

王潇美滋滋地在旁边围观,看大家的热烈反应程度,她就知道这次的生意稳了。

所长可没她的淡定劲儿,拽着他的胳膊到边上,满眼焦急:“你这瞎搞什么呀,赶紧带人到我们研究所才是真的。”

王潇冷酷的很:“搞钱啊,他们这一趟过来,所有的开支都是我们承担的。如果不让他们自己把钱给挣出来,我们上哪找钱去?”

所长说话都有点打磕碰了:“不是说肥皂厂赞助的吗?”

“肥皂厂自己一屁股的债还没还完呢。”王潇一本正经,“这就是肥皂厂的赞助。没事儿,所长,人民商场正展现了我们省人民搞经济建设的成果呀,刚好可以让苏联朋友好好看看。保准让他们大开眼见。”

她记得以前看过一张老照片。好像80年代的时候,苏联的物资供应就已经很紧张了,好多人在街上排成长队,等好久才能买上限量供应的东西。

在这方面,自己这边的确可以骄傲地挺起胸膛。尤其经过物价闯关失败,各家工厂产能过剩,现在商场只愁东西卖不掉,可从来没担心过东西不够卖。

王潇如愿以偿地从这群小哥哥小姐姐眼中看到了惊叹的情绪,颇为得意。

旁边围观的客人也个个与有荣焉,后背都不由自主地挺得更直了。

绕场一圈之后,化工所的领导们终于如愿以偿地把他们远道而来的客人带走了,只给王潇剩了两个。

这两个还是王潇据理力争的结果,她得留着人当模特呀。

没有他们的存在,如何直观地彰显她摆出来卖的货是正儿八经的苏联货?

商场的顾客们跟着跑到柜台前,突然间回过神来一般,开始纷纷打听军大衣的价格。

乖乖,以前也没觉着呀,原来军大衣既然如此洋气。

那当然了,军大衣可是经典的时尚单品。

王潇笑容满面:“苏联的军大衣,举世闻名,当年德国鬼子都羡慕的。一口价,不夸张,1000块!”

妈呀。

太贵了吧,1000块钱的大衣好夸张啊。

都知道大衣服贵,那也就是几百块,它这个有人家两三倍的价格了。

王潇拿着衣服让人家感受:“你摸摸这是啥料子,瞧瞧这衣服板正的。1000块钱是正儿八经的成本价,你去苏联买都是这个价格。再说哪里贵了?大衣哎,买一件能穿好十几二十年呢。人家皮尔卡丹一件西装,便宜的一千五,贵的两三千的都有。苏联老大哥的东西,哪里差了?”

哎,这么一比起来,好像也说的过去哦。

还真有人掏腰包开始点钞票了。

王潇趁机强调:“真就这一批货而已,他们是过来参观才顺便带的货,就这么多。卖完了,你们想问我们要,我们也没办法变出来。”

有人看着军大衣,虽然满眼羡慕,但因为囊中羞涩,最终只能望洋兴叹,唯有恋恋不舍地把目光转移到玻璃柜台上。

那里面摆了不少望远镜呢。

现在望远镜也是挺稀罕的玩意儿,平常不多见。

好些人围上来打听:“这怎么卖呀?”

价格标签还在紧急赶制当中,王潇只能口头报数:“这种伸缩单筒的,20倍,两百块。这种12倍双筒的,三百……”

没等她报完,顾客就吓到了:“这么贵?”

“贵啥呀,一分价钱一分货。苏联的光学技术那是没话说的。”王潇拿出20倍的望远镜,调整好了示意人看,“你瞧那边,能不能看清楚挂的东西?”

顾客将信将疑,拿在手上一瞧:乖乖,真看得清清楚楚。

王潇笑容满面:“这个,两百米外,一本书上的字都能看清楚。”

旁边有人来劲了:“还有更好的吗?”

“有啊。”王潇指着20倍的双筒巨无霸望远镜,跟人解释,“等到农历十五,月亮最圆的时候拿着看,月球上的山脉都能看到。这个六百块,总共就这几个,卖光了我变不出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