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汤的正面比拼(2 / 2)

也有一些简单一些的厨师,就是现场做上一份比较简单的三鲜汤。

还有厨师现场做了一道家常的西红柿蛋汤。

当然现场做的西红柿蛋汤,和平时家里做的还是有不小区别。

冯正明经过了一番细致的忙碌,终于完成了整鸡脱骨。

鸡骨头被冯正明全部脱出,只剩下如同布袋子般的一张鸡皮。

看到冯正明整鸡脱骨完成,让现场受邀的外国人真的是全都目瞪口呆了。

昨天夏明烨的猪蹄脱骨已经对外国人很震撼。

但是今天冯正明这个整鸡脱骨,真是更加超出了外国人的认知。

看着脱骨后的鸡皮袋子,真的是能够装水,而且还不会漏,让外国人简直是不可思议。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亲眼看到冯正明一点一点完成脱骨。

可能外国人根本就不敢相信这能够办到?

常宗福和几个外国人交流,告诉他们这种整鸡脱骨算是中餐厨师的一种技术,这份手艺也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出来,可能还是需要经过长久的练习。

外国人向冯正明竖起大拇指,真的是对他的这一手称赞不已。

完成整鸡脱骨,接下来是要对脱骨的鸡皮袋子进行汆烫。

锅里的水烧开,加入葱姜料酒,把鸡皮袋子翻过来,放在水中汆烫一番。

但是也不能够汆烫太过,出一出异味就要捞出去。

然后用冷水把鸡皮袋子清洗干净。

接着冯正明开始处理准备好的八珍。

今天冯正明选用八珍是:海参、干贝、火腿、鸡肉、虾仁、香菇、冬笋、蹄筋。

煮好了高汤,一半进行扫汤,获得清亮的高级清汤。

另一半的汤则是用来汆煮八珍。

鸡肉和虾仁剁成泥,蹄筋切成小丁。

剩下的海参、干贝、火腿、香菇和冬笋全都切成细丝。

然后把鸡肉和虾仁泥拌在一起,加入蛋清和淀粉搅打上进,用虎口挤成丸子,再把切成丁的蹄筋包进丸子里,丸子在准备好混合的海参、干贝、香菇和冬笋四种丝上滚一滚。

均匀用四种丝在外面包裹住丸子,之后下入汤锅当中,用关火后的高汤汆烫成型。

这么一颗一颗的八珍丸子准备好。

再把八珍丸子一部分塞进到布袋鸡里,把鸡皮袋子撑起来。

将布袋封好后,摆好再行放在汤碗当中。

剩下的八珍丸子摆在汤碗里,接着把准备好的高级清汤倒入汤碗中。

最后还要用一个盖子盖住汤碗,防止在蒸制过程中,其他的水汽渗入到汤碗中去。

准备好把汤碗放进蒸锅,开始慢慢蒸制这碗八珍布袋鸡汤。

这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冯正明倒也已经不着急,因为基本上蒸出来这道菜算是完成。

所以他先慢慢把灶台收拾一番,清理干净案板把刀具归纳收好。

甚至冯正明还把脚下的地面都清扫了一番。

可以说是把自己比赛的场地给认认真真打扫了一遍。

看到冯正明认真把自己比赛的场地还给打扫一番。

让评委们也都是频频点头给予肯定。

“正明还是很传统的厨师,知道需要顺手把灶台清理干净啊。”

“是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注意这点。”

“现在很多年轻厨师,不光是不会清理灶台和脚下,有些连切菜的墩子都不会清理了。”

“切墩过去的功夫,是要切完后就要铲干净和抹干净的,现在好多年轻厨师都不注意这点,而是把这些都丢给其他人去做了。”

“有些东西还是不能丢,必须要认认真真去做好。”

老师傅们的一些话,还是希望年轻厨师都能更好的把手艺传下来,同时一些优秀的传统烹调过程,也必须要好好的传承下去。

现场除了冯正明的这道八珍布袋鸡汤。

其他一些厨师也都是拿出做汤的手艺来。

夏明烨做了一道孔府一品八珍汤,做法上也是需要先炖煮汤,然后要吊出清汤来,再加入八珍做出的一道汤。

而现场来自泰丰楼的一位年轻厨师,则是做了一个鲁菜中的经典乌鱼蛋汤。

这样三道汤算是在现场获得了不小的关注。

老师傅们也都是纷纷对孙老师傅表示,他们泰丰楼年轻厨师的乌鱼蛋汤也算是让人期待。

“老孙,你们泰丰楼有些深藏不露,竟然在最后还藏了这么一手啊。”

“哈哈哈,前边没见你们泰丰楼年轻厨师发力,这道最后的乌鱼蛋汤让人期待了。”

“乌鱼蛋汤要做好可是也不容易,小酸辣的味道,如何调配好很重要。”

“泰丰楼应该还是有些手法在的。”

孙老师傅面对老师傅们的夸赞,也是赶紧说:“我们不敢不认真了,前边都是看你们的徒弟、徒孙们大放异彩,我们泰丰楼怎么能一直不声不响呢。”

侯师傅笑着说:“看起来,最后一场的比赛,年轻厨师们是真的下了功夫。”

汤的关键首先是在于原汤是否炖煮的足够好,其次就是在做汤上菜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把汤的味道调和好,要让汤的味道和食材相互搭配契合。

这其中不同的厨师,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一些方法。

包括炖煮原汤的时候,每位厨师可能加料都会有一些不同。

所以要想把汤做好,实际上也相当考验厨师能力。

冯正明在打扫完毕,蒸锅里已经开始慢慢渗出了鸡汤的香味。

他立刻关火,小心翼翼把蒸锅的盖子揭开。

蒸锅盖子揭开,浓郁的香味已经是铺面而出。

冯正明接着很小心把蒸锅里的大汤碗端出去。

盖子揭开瞬间,一股香浓的味道瞬间飘散开。

这道八珍布袋鸡汤算是完成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