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拉拢人手,光刻机发明者(2 / 2)

马健没有去管林枫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制造出光刻机!

“林枫,你有什么打算?”

“我已经列出了所有的材料,还请马叔尽快采购,或者量身定做!”

“好,那就交给我吧!”马健说道。

“至于人手,我昨天听说了,包括我和许光远在内,一共有七十九人,这十个零件,我打算将他们分成十个小队。”

林枫将自己的计划跟马健说了一遍,马健对这个安排很是赞同。

马健将原本的工作人员名单拿了出来,两人商量了一下,重新制定了一份新的工作计划。

马健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将光刻机领域的研究人员,召集到一个会议室,由林枫来讲解光刻技术!

研究中心的会议室内。

整个光刻机部门的研究员,都聚集在了这里!

林枫,还有马健,都还没到!

只见墙角处,坐着三个奇怪的少年!

众人开始窃窃私语!

“他们在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一看就是实习生,啥都不懂!”

“马健,我们都忙成这样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教那些实习生?”

“对,训练一个实习生,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我们小队一天要完成300个实验,连午饭都不能休息,你可别被分配到我们这个小队里,否则会耽误大家的学习进度的。”

夏雨濛等人则是坐在了一个角落,脸上带着几分忐忑,这几个人,都是龙国最顶尖的精英,精挑细选出来的!

相比之下,他们三个还没毕业的,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了!

一个研究员看向了夏晓玉。

“这位小姐,你是哪所大学的学生?”

“我是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大四,还没毕业呢!”

“科学院大学也挺厉害的,继续努力吧!”电话那头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

“学长,你毕业于哪所大学啊!”夏雨濛小声说道。

“美少女哈弗教授!”那人平静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骄傲。

夏雨濛、许光远等人看得眼睛都红了。

“别用那种眼神看着我,研究生、博士生多了去了!”

马健带着林枫,推门而入!

马健第一个站在舞台上,大声地宣布道。

“各位稍安勿躁,这次召集各位前来,是有一件好事要宣布!”

随着马健的这句话,所有的研究员都沉默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

“马总工程师,17nm的光刻机,你弄出来了吗?”

下面的研究员调侃了一句,然后就是一片哄笑!

对他们而言,最令他们高兴的,莫过于光刻机的突破!

但17nm的技术,光刻机很难达到!

马健看着那个研究员,嘿嘿一笑。

“恭喜!”

“你猜对了!”

马教授此话一出,全场鸦雀无声!

“马教授,您不是在逗我们玩吗?”

一名研究员惊呼出声。

“我哪有拿科学研究开玩笑的?”

是啊!

要知道,马院士可是他们研究院的总工程师,平日里也就是开个玩笑而已,可是在芯片方面,却是绝对没有开过玩笑!

从美国人手中买来的21nm光刻机,在程序、零部件、材料等多个方面,都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学习,如今的21nm光刻机,已经是炉火纯青!

17nm光刻技术,早在三年之前,马院士就已经提出来了。

所以,他们日夜不停地试验,改良,再试验,再改良……

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尝试过无数次了。

尽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一个多月之前,他们竟然找到了一种可以用来制作光刻机的新材料!

马院士肯定已经确认了,这个新材料的可行性,已经被验证过了!

如果是真的!

这么说,17nm的光刻机,真的被他们研究出来了!

这下子,大家都信了!

两人的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谁也没有想到,经过七年的努力,他们竟然成功地打破了美丽国光刻机的封锁,并且研发出了国产光刻机!

别看仅仅只是17nm,但是对于华国来说,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一旦光刻机进入20nm,那么不出五年,他们就能达到11nm!

光刻机在21nm到30nm之间,是一道分水岭,也就是中级工艺。

11nm和20nm之间,又是一个新的台阶,也是一种先进的科技。

地球上最先进的7nm科技,已经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科技了,也只有美国才拥有。

因此,在掌握了17nm光刻机的情况下,龙国已经进入到了光刻机的高端阶段。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兴奋起来,甚至开始鼓掌。

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与激动!

有几个研究员已经捂着脸哭了!

这说明,他们都很兴奋!

站在讲台上的马教授,自然知道这些研究员们的心情。

当他看见林枫给他看的那张光刻机的设计图的时候,他的反应,比他们还要强烈!

马教授在众人的兴奋过后,又开始了下一步的讲解!

“接下来,我们邀请到了光刻机的发明者林枫先生,为我们介绍一下这台光刻机的原理!”

马教授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懵逼了!

怎么回事?

那不就是马院士发明的那台光刻机么?

为何是林枫?

林枫是谁?

众人环顾四周,很快就锁定了一个站在舞台上的青年!

所有人都懵了!

这……

这个少年,竟然是林枫?

17nm光刻机的发明者?

可是,他看起来也就十八、九岁,这是什么情况?

身为研究员,他们当然知道这一点。

一位科学家的黄金年龄是28-35岁,这一年龄段的科学家,无论是阅历、知识、精力、思维能力,都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有可能做出科学研究的时候!

18-28岁是学习期,想要做出科学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有人告诉他们,17nm光刻机,他们研究了七年,都没能研究出来,那就太不可思议了!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他猜测,这个年轻人,很可能就是林枫的助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