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脱颖而出(2 / 2)

史上最狂姑爷 东一方 5146 字 1个月前

“严尚书,我认同你的意见。”

王棠也开口了,他挠了挠头,一脸的愁容,举起手中的试卷,说道:“今年的科举,老夫来评卷也就罢了。这玩意儿,待到明年,即便是陛下亲自下令,老夫也坚决不会来参加。”

“这实在头疼,看得窝心,看得难受。”

“这一张试卷更是离谱,说什么天灾水患,是上苍示警,要修德政。是让你治理水患、干旱,不是让你搞什么鬼神之说。近四万参考的士子,大多数都滥竽充数,文章狗屁不通。”

“让他们谈治理地方,张口就来,全然不顾逻辑。”

“老夫先前还看到一篇最离谱的答案,说既然发生干旱,就浇水解决。我的老娘啊,都已经干旱了,哪来水浇灌?唉,真是不长脑壳。但凡说一句,打井取水也好一些。”

这些人都相互认识的。

一个个说着话,看着试卷。这些人的聊天,也在枯燥的评卷中,缓解了一些劳累。

毕竟评阅试卷还多得很,一直埋头苦干,谁都撑不住。哗哗的翻看试卷声音,以及相互三三两两的打趣谈笑声,回荡在大厅中。

荀子枯坐着,眼眸微眯,神色平静,只是他布满褶子的眉头却是微蹙。

从评阅试卷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刻钟的时间。每个人的手中,都批改了不少的试卷,少说每个人都是十来份,快的还不止。四十余人批卷,至少评阅了四百余份试卷。

可是,没有一个人举荐好文章,没有一个人直接来请示。

这意味着试卷很普通。

荀子坐在这里做什么呢?

其一是担任主评卷官,负责所有试卷的评断,也负责解决争议。当一份试卷,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荀子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其二,遴选最优秀的试卷,直接送给林丰,让林丰率先知道,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向皇帝禀报。有了优秀的试卷,各评卷的士人直接递给荀子,请荀子决定是否立刻送给林丰。

都这么长的时间,却是连一份试卷都没有。

荀子倒也是耐性十足,静静的等待着,听着众人的议论。虽说有些不满意试卷的质量,但听着这些士人的话语,脸上却是多了一抹笑容。

这是难得聚在一起。

这么多人在,议论着,说着话,也是乐趣。

“好,好,好!”

忽然间,洪亮的声音传来。

徐义府蹭的站起身,脸上神情激动,高声道:“老夫阅卷快二十份,终于遇到一份好试卷。试卷上的答案,可谓字字珠玑,极为精妙。每一题的答案,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甚至解决的步骤和过程,极为详细。此卷当呈送国公阅览,然后转送到陛下的手中。”

周围的人,齐刷刷看过来。

许多人搁下手中的毛笔,迅速过来看。一看不打紧,一个个全都是开口称赞。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钦佩神情。

这是好文章。

鞭辟入里,切中了要害。

徐义府见一个个都赞同,脸上露出笑容,说道:“诸位都赞同,看样子送到国公面前的第一份试卷,在老夫这里出现了。荀公,请你阅览。”

他递到荀子的面前。

荀子接过来,低着头仔细浏览。当他看到后续的内容,脸上也是露出笑容。

“妙,妙哉!”

荀子看了名字的地方。

“陆广,这个人很不错。”

荀子道:“第一份送给林丰的文章,你们可有意见?”

“没有,我赞同。”

王棠开口同意。

白正道:“我也看了陆广的答案,的确精妙。就说治水患一事,他提及水患发生,先救人赈济,再疏通积水,最后清理防止疫病,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操作,以及官府如何安排调度。”

“从他的内容看,他治理地方的经验,极为丰富。甚至涉及到救人赈济的策略时,提及防止有人从中贪墨赈济粮食,把每一步细节都阐述很清楚。”

“最后一步,更是关键,防止疫病发生。正常情况下,有些经验和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大水灾过后,容易有大疫病发生。所以这一步,更是关键。”

“总之,陆广这个人的答卷,我是赞同的。依我看,这人恐怕有三四十岁的年纪。”

白正笑道:“我估计陆广是不得志,或者是其余各国的人,所以来咸阳参加科举。”

徐义府笑道:“我倒是认为,陆广年纪比较年轻。因为陆广的言辞中,颇为犀利,很有一股冲劲儿。这样的人,应该不是三四十岁被磨平了棱角的人。”

其余人纷纷说话,都猜测陆广的年龄。

所有人,内心都是好奇。

这到底是多少岁?

荀子听着在场的人议论,也轻笑起来,捋着颌下的胡须,笑道:“陆广是什么年纪,后续自会知道。”

“来人。”

荀子吩咐了下去。

一名侍从进入,躬身行礼。

这是林丰专门安排的士兵,负责传送试卷。一旦有极佳的试卷,便安排人先送回。

荀子把试卷递过去,吩咐道:“立刻送给国公。”

“喏!”

士兵小心翼翼接过来,便迅速离开。

一众人讨论一会儿关于陆广的事儿,又陷入了枯燥的阅卷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