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晋国震惊(2 / 2)

史上最狂姑爷 东一方 7277 字 1个月前

谢玄神情郑重,解释道:“回禀陛下,臣的理由有三,从朝政、军事、后勤来阐述。三个方面阐述清楚,我们对秦国的整体认识,也就有了一个更加精准的判断。”

“臣昔年,就一直在秦国,作为联络秦国和晋国的官员,对秦国有很多的认识。这些年,臣也在不断的了解,通过种种消息,发现了秦国的实力真相。”

司马冲一向勤勉,而且颇为开明,他容得下不同的意见,微笑道:“说说看,你是怎么考虑的呢?”

这一刻,司马冲内心期待。

谢玄出自世家,可是谢玄颇有理想和抱负,所以司马冲愿意重用。

晋国的人才,多是出自世家,虽说司马冲在各地设立招贤馆。可是招贤馆收到的钱财,也就是那样,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眼界,更不是什么出彩的智者。

司马冲能依靠的,终究是世家子弟。至于谢玄,在世家弟子中很有抱负,更是司马冲赞许的。

顾喜和费拱也看过来,两人都好奇谢玄能说出一番怎么样的话语。

谢玄缓缓道:“先说秦国的朝政,昔年的秦国,以秦国勋贵为主,上下都重视军队,重视军功。以至于整个秦国官场,真正的读书人,其实不多,可说是寥寥数人。”

“天下人,都不愿意去秦国。所以秦国虽说悍勇,虽说善战,可是秦国的老贵族,没有足够的眼光。”

“林丰去了秦国后,他虽说年轻,可是得到赢九霄的全力支持,在秦国开设科举,连续两三年开科取士,为秦国充实了无数的士人,使得秦国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秦国的人才储备,已经是相当的多。秦国的士人,有了眼光和心胸格局。除此外,荀子带去了许多人,在秦国各地兴建书院,使得秦国的人能读书。”

“可以说,秦国依旧还是秦国,实际上,已经容纳了我晋国、齐国、夏国的诸多士人。”

“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谢玄侃侃而谈,正色道:“单是秦国的这一改革,对秦国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如今的秦国,不是昔日的蛮夷,已经发生了蜕变。”

司马冲面颊轻轻一抽。

科举改革,司马冲也眼馋啊,他越是得到秦国科举改革的消息,内心就愈发的难受。如果晋国也推行科举制度,使得晋国也涌现出大批士人,一切就不一样。

可惜,晋国无法推行,太多太多的世家大族要阻拦。

朝廷无法贯彻下去。

司马冲心中惋惜,继续道:“谢玄,第二个方面呢?”

谢玄继续道;“第二个方面,从军事上阐述。秦国的军队战斗力,人尽皆知,是真正的兵锋强盛,敢拼敢杀。昔年我晋国和秦国,也曾打过仗。”

“虽说不是大仗,但可以看到秦国的兵锋,很是厉害。到如今,秦国灭夏国,败齐国,连续的胜利,使得秦军士气高涨,有了睥睨之心。”

“毫不客气的说,秦军的战斗力在各国中,是位列第一的。”

谢玄说道:“这一点,臣相信应该没有多少的争议,不会有人认为秦国弱。”

司马冲捋着颌下的胡须,继续道:“谢卿,道理是这个道理,你继续说。”

谢玄继续道:“第三,则是秦国的后勤。其实秦国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后勤不足,粮食后继乏力。秦国境内的土地,虽说有关中沃土,可是西北之地偏僻,蜀州又封闭,周边还有诸多的外族敌人。而且秦国对商业的管控严苛,商业不够昌盛。”

“如今呢,大变样了。”

“秦国的生意很是兴旺,商人不断进出咸阳,而且秦国也推出了诸多的好物件。不论是药材,还是茶叶,亦或是羽绒服等,都是秦国最好。秦国的商业,已经开始引领整个天下的风尚。”

“秦国的繁华,暂时还比不上我晋国。至少秦国不再荒凉,不是蛮荒之地。”

谢玄侃侃而谈,神色自信。

在所有人中,他是最熟悉秦国的,也是最为重视秦国的。

谢玄说道:“秦国的商业兴旺起来,又有林丰改变收税制度,把原本的人丁税,变成如今的摊丁入亩。秦国收税改革多年后,藏富于民,百姓有了粮食,种田的积极性更高。再加上秦国朝廷的赋税更丰富,财政上有钱了。”

“秦国覆灭夏国,看似只有兖州一地。关键是兖州地方富庶,土地肥沃,有诸多耕种的区域,使得秦国的粮食上已经囤积了很多,有足够的粮食支持战事进行。”

谢玄继续道:“在秦国的后勤上,没有任何的问题。既然秦国连后勤底蕴这一块,都已经弥补上,秦国还有什么短板呢?秦国的短板,已经得到极大的弥补,已经是猛虎出笼了。”

“这是臣要阐述的。”

“秦国,已经不是弱国,综合考虑下来,秦国是最强的一国。”

“我认为田和身死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齐国,这会导致强者恒强,秦国会得到更多的好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和齐国休战,帮助田育稳住齐国,帮助齐国抵御秦国。”

谢玄躬身揖了一礼,说道:“请陛下明鉴。”

大殿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尽皆思考着。

谢玄的一番话,蕴含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他们必须仔细的想一想。

司马冲思忖一番后,虽说他一向也有决断,可是心中一时间也难以决断。要说谢玄的分析有错吗?大体来说,秦国如今的实力,已经是越来越强。

这是无可争议的。

然而,齐国的实力已经衰弱,现在突袭齐国正当其时。现在放弃机会攻打齐国,等于放弃了到嘴边的肉。

这是很可惜的。

司马冲暂时没有表态,问道:“顾喜、费拱,你们有什么建议?”

顾喜摇了摇头,解释道:“陛下,臣认为我们当下,还是要继续一战,争取再夺取齐国的城池。原因很简单,齐国虽说衰弱,还没有衰弱到挡不住秦军攻打的地步。”

“齐国的中流砥柱晏子初、田育都还在,这两人辅政多年,经验丰富,根基也深厚。有他们在,暂时不会落败。现在的齐国,只是皇帝被杀,稍微有一点动荡而已。”

“齐国随时可以再度聚拢各地的兵力,再度和秦国开战。我们先夺取两三座城池,就不再继续进攻,转而支持齐国。这样一来,齐国还会感激我们的。”

顾喜提醒道:”你上杆子去帮助齐国,对方未必会感谢你。”

费拱点了点头,开口道:“顾尚书的建议,臣也赞同。该夺取的不能手软,必须直接夺取。否则,岂不是错失良机。齐国还不会落败,依我看现在可以继续削弱齐国。”

谢玄听得急切起来,这样的安排简直是荒唐。如果进一步削弱齐国,一旦齐国挡不住,晋国难道能抵挡秦国吗?

谢玄再度道:“陛下,还请三思。”

司马冲心中思考后,终究开口道:“顾尚书的分析,朕认为可行,就依照此事推进。”

“唉……”

谢玄心中叹息。

他的心中,颇有些惋惜,皇帝终究是短视啊。

皇帝怎么能不考虑大局呢?

顾喜正色道:“臣谨遵陛下吩咐,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前线的安排和调整。”

司马冲点了点头,说道:“谢玄的分析,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秦国这些年飞速发展,还是要盯着,要防备,不能松懈。所以安排人盯着秦国的变化,防备秦国突袭,不能松懈。”

“臣遵旨!”

顾喜、费拱和谢玄齐齐回答。

三人揖了一礼,就不再逗留,起身走出大殿。

谢玄看向顾喜,正色道:“顾尚书,你知道秦国的实力变化,怎么如此短视呢?继续攻打齐国,很不合适。最终的结果,只会助长秦国的强大,因为强者恒强。”

顾喜捋着胡须,缓缓道:“秦国的确更强盛,可是,难道我们弱了吗?我还是那个观点,现在可以削弱齐国,就必须抓住机会。齐国看似动荡,有田育和晏子初的支持,自然会稳住局面。我们该占的便宜,不能丢。你太过于忌惮秦国,行事畏畏缩缩,这不妥当。”

谢玄皱起眉头,大袖一拂,便径直离开了。

顾喜轻笑着摇了摇头,也是径直离开。

费拱这个兵部尚书一直没有开口,相比于谢玄、顾喜,他的影响力很低,他只需要执行任务就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