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 洪灾(2 / 2)

“好哦。”

与阿嬷打过招呼,岑砚将小崽子抱进了内间,庄冬卿刚坐了起来,还没穿外衫,小崽子看到他一直在喊,岑砚见岑安安一身都是簇新的,想来是阿嬷午后给他换过了,便

只脱了岑安安的虎头小鞋子,将他放到了床上。

一放下,岑安安就爬到了庄冬卿腿上,扒着庄冬卿。

“爸叭你,还困困吗?”

阿嬷教过岑安安,说庄冬卿困的时候,不能打扰。

庄冬卿捏岑安安脸颊,“不困啦~”

岑安安笑了起来。

庄冬卿知道他,用脸去拱他的,“就惦记着你的冰糖葫芦呢,小机灵鬼。”

一般岑砚回来了,就意味着一家人可以上街了,而街上有什么呢,那对岑安安小朋友来说,可不要太多了。

冰糖葫芦,搅搅糖,糖人,还有泥人,都是岑安安小朋友的最爱。

去年灯会的时候,岑砚还给岑安安买过好几个灯笼,岑安安左手一个兔子一个老虎,右手一个龙一个滚球,每一个都舍不得放下,六福柳七要帮他拿,还不让,就要自己拎着,说来也是神奇,竟然还真拎了一路,没损毁其中任何一个。

而满了一岁过后,岑安安就是和庄冬卿一起吃饭的,他们去酒楼茶楼,也多是带着这个小崽子,好吃好喝的,他也都要尝尝。

所以说现在提起出门,就无异于庄冬卿小时候的去游乐园,岑安安小朋友不要太喜欢。

通过风,冬季寒冷,岑砚又将窗户关了。

庄冬卿穿好衣服,岑砚同岑安安讲了会儿话,吩咐柳七套马车了。

进了马车,岑安安小屁股撅着,头支在外面,看花花世界。

有六福看护着,岑砚与庄冬卿倒不担心。

想到什么,庄冬卿忽道:“说起来,杭州那边剩到最后处理,是不是处理完,盐务就算是捋顺了,我们就能走了?”

岑砚:“差不多吧。”

“那……”

知道庄冬卿想问什么,岑砚:“至少还得大半年去了,等处理完,陛下应该会新立太子了吧,到时候……如果能一切顺利,就直接请旨回封地。”

庄冬卿迟疑道:“万一……”盛武帝还是不同意呢。

岑砚:“那我还有后手。”

听出来了,回封地的心意很坚定。

庄冬卿闭了嘴。

不提那些扫兴的,也不聊就这么一年半的时光,上京皇子又死了一个,圈禁了两位的事。

岑安安:“拔拔,糖葫录!”

小崽子探出窗外的脑袋,一下收了回来,眼神熠熠将庄冬卿与岑砚盯着,意图不要太明显。

两个人都被盯得笑了起来,岑砚也不逗他,一把抱起小崽子,“想吃糖葫芦吗,走,下去给我们安安买!”

岑安安咯咯咯的笑起来,抱着岑砚重重点头,“想!”

一串鲜艳的大糖葫芦拿回来,小孩子不能吃太多糖,于是庄冬卿一口咬掉两个,岑砚咬走一个,阿嬷……阿嬷吃不动这些,跳过,六福咬掉两个,还剩下两个红球球,岑砚把签子掰断,递给了眼神渴望的岑安安。

岑安安也不嫌弃少,拿着就舔巴舔巴,可高兴

,吃得特别认真。

*

冬去春来,转眼便立了夏。

两淮周遭的盐务都整顿得差不多了,岑砚与庄冬卿商量好,准备过段时间就搬去杭州,处理最后的硬骨头。

奈何这个夏季雨水充沛,一场雨持续了两天后,便有地方往上报,河堤冲毁的事。

之前这边的河堤毁塌,李央都经过手,也揪出了不少蠹虫。

此次一上报朝廷,李央与岑砚恰又都在,想着他们有经验,上京专派了钦差不说,钦天监算出今年雨水充沛,有一个算一个,顺手也把他们也都用上,让去灾区查看情况。

说好最多大半月就回,然后准备准备,一起给岑安安过两岁的生日。

但岑砚走后十天,庄冬卿看着从天而降,又下了一天一夜的充沛雨水,心内觉得怕是悬了。

这一场雨持续了三天,部分街道水都积到了脚脖子往上。

宅邸的地势高,倒是还好。

但是苏州已经算是建设得好的了,不好的县份上,庄冬卿有点不敢想。

雨一停,柳七就派人去打探消息。

果然,河堤被二次冲毁,不少百姓因水患失了住所,成了流民。

第三天岑砚的消息回来了,人手不够,又调了部分的王府的亲兵去灾区。

岑砚走后第二十天,岑安安在门口苦等无望,秋水望穿,扒着庄冬卿的腿问他:“爸拔,爹爹是不是不回来了?”

庄冬卿摸了摸岑安安的脸,抱起了小崽子。

重,压手。

这小崽子能吃能喝,现在长得壮壮的,压根看不出生下来时候的弱小样儿。

庄冬卿问他:“安安想和爹爹一起过生日吗?”

岑安安点头,将脸靠在庄冬卿肩膀上,忧郁道,“想。”

庄冬卿:“爹爹回不来,那我们一起去找爹爹好不好?”

岑安安眼睛亮了:“可以吗?”

揉了揉儿子的头,庄冬卿笑道:“可以。”

如果庄冬卿猜得不错,现在岑砚手头应当还是缺人,但是因着他和岑安安的缘故,不敢调动宅邸的太多亲兵,怕他们的安全成问题。

反正马上也要去杭州了,留仆佣在宅邸打包东西,他带着安安,再带一车粮食和赵爷过去,应当能解决一些岑砚的燃眉之急。

这样刚好,处理完洪灾直接去杭州,他们也不必回来了。

晚间将这个想法同柳七说了,柳七迟疑。

夜间头一次,庄冬卿、柳七、赵爷和徐四,这个组合在书房开了一次会。

一一驳斥了众人的担忧,赵爷掂量了一下,道:“我的两个徒弟都跟着王爷走了,如果我所料不错,他们现在应当也很缺大夫,不如在苏州城里广而告之,看有多少大夫愿意跟着我们走,有多少带多少过去。”

虽然入了王府,但悬壶济世也一直是赵爷行医的准则。

庄冬卿想到了更多:“大夫有了,药材也得带些吧。”

赵爷:“正是。”

“行,那就准备着吧。”

两天后,几辆马车在王府剩余的亲兵护送下,缓缓驶出了宅邸。!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