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背后的人(2 / 2)

胤?的折子没有做任何加工,原原本本的把官员和百姓的证词放到折子里,就算最后查出来温保背后是太子和索额图,他也没有做任何的评论,直接都上了康熙的桌。

开玩笑,胤?要是有任何偏向性,按照康熙和太子神秘莫测的父子关系,哪天他俩要是和好了,自己就是第一个炮灰。

其实山西的事情很简单,温保等山西官员贪污库银,苛虐百姓,背后站着的正是如今一人之下的太子。

这也就解释了其他人为什么查不出来,太子已经是二十多年的太子,在朝中地位稳固,不出意外就是未来的皇上了,谁会和未来国君过不去呢。

温保是康熙八年的进士,曾经和索额图的子侄做过同窗,这样的关系加持下,谁又敢不给温保面子。

胤?在心中冷笑,康熙说起来属于“伪完美主义者”,待官员、八旗子弟、王公贵族都十分宽厚,一心想成为被所有人认可的皇帝,这唯一牺牲的就是百姓们的利益了。

他现在隐隐有个不孝的念头,要是四阿哥能提前上位就好了,最起码四阿哥为君的那些理念对百姓来说可比康熙要好得多。

不过他现在显然还没有活够,不会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否则就是有九个钮祜禄家和十个蒙古都保不住他。

不过这是之后的事情了,眼下他还有山西这个摊子,大半个山西的官员都被他关起来了,就关在科举考试的贡院里,那里刚好一人一个小屋,就让他们再回顾一下当初科考的艰难,找寻一下自己为官的本心吧。

等到康熙指定的后续处理人员到达,他就把这些人都移交给对方,省得老是在他手里不安生。

胤?想着想着就走到了府衙大门口,并没有注意到门口两个守卫的眼神交流。

紫禁城里,康熙屏退众人,独自坐在乾清宫正殿。

他的面前摆着三封折子,一封厚厚的折子,是胤?递上来的,里面都是山西太原府和蒲州府的证词,矛头直指太子和索额图。

还有一封薄薄的折子同样来自山西,是倭伦递上来的,和康熙禀告了如今百姓出逃的现状,倭伦也亲自到山里招抚,百姓们并不顺从,并且要求把温保等贪官拿到山里,当着他们的面正法。

最后还有一封是马武递来的,马武用相对客观的角度把山西官场的情况描述了一遍,并且最后还附上了胤?的审讯方法,以及目前把官员们都关在贡院里的做法。

康熙的额角抽疼,他没想到胤?的动作这么快,快到太子都来不及让官员们串供,更没想到胤?把温保钱财的动向也列上了,有近一半都到了太子的口袋。

令康熙细思极恐的是,太子拿了这些钱去做什么了?是去收买人心了吗?朝堂上太子一党的势力现在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已经超过了他可以掌握的底线?

与此同时,山西的民变还必须快速解决,山西、陕西、甘肃三地相连,若有人有意把三地的反抗势力都集中在一起,朝廷就要乱了。

康熙在大殿里来来回回地转圈,良久才终于下了决心。

谁承想,还没等到他坐回椅子上,梁九功就连滚带爬地跑进来。

“皇上,不好了,十阿哥遇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