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子衿阁(1 / 1)

京师惊梦 初心了了 2677 字 19天前

苏幼筠的情绪有时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日一早,她便又满血复活了。前一晚因着想心事睡得有些晚了,所以她睡到了日上三竿,起床时姐姐已经不在身边。

洗漱装扮妥当,她去了姐姐屋里,正巧姐姐在那里逗弄着小绿萝。如今快两岁的小绿萝越发好玩了,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见着什么东西都想放到嘴里啃啃。还记得小绿萝当初开口第一声唤的是“娘”,第二声说的便是“吃”。

苏幼筠进屋,正巧娅茹端着她的早食走了进来,她便从中间挑了快好克化的点心凑到绿萝旁边:“来,小绿萝喊‘姨姨’。”

小绿萝看看她,神情有些疑惑。小孩子是最敏感的,而苏幼筠觉得她年纪小,便装也从不避着她,所以她每次看着苏幼筠都觉得这个姨姨怎么一会一个样子。

见小绿萝皱着小包子脸,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可嘴里却忍不住在那咽着口水,苏幼筠忍不住笑着将她抱到怀里,亲了亲她粉嫩的小肉脸。

小绿萝在她怀里也不挣扎,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点心,趁人不注意忽然伸长了脖子舔了那点心一口。苏幼筠被她那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吓了一跳,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一屋子人都被小绿萝这举动给逗笑了,而小绿萝因着得了点心,也跟着大家傻笑起来。

吃完早食,外头有管事的进来通报说马车已经备好,梁二爷已经在前院等着两人了。苏幼筠和苏宁筠忙整了整衣装,将小绿萝交给一旁的王嬷嬷,带着娅茹和蕊儿向外走去。

东大街上的这家铺子并不大,加上后头的小院占地还不到一亩,位于内城的东南角,位置算不上很好,但正因为远离御街,又临汴河,所以环境十分清幽。店名是苏宁筠取的,源于《诗经.郑风》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叫做“子衿阁”。

几人到时正是上午太阳有些灼热的时候,街上行人并不多。马车一路低调地驶到店铺门口。苏幼筠拉开车帘,一个气派的两层小楼映入眼帘。小楼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当初梁老太爷买下这个铺子时可是极用心地将整栋楼都重新修整了一番,所以此次小楼外面除了重新擦洗了一下并未做什么大的改动。

荃叔双手交握,恭敬地等在门口。待众人走进,他推开厚重的紫檀木大门,一股淡雅的檀香味扑鼻而来。苏幼筠微微惊讶,仔细找去才发现新打的柜台上点着一炉檀香。

荃叔见二小姐看着柜台上的香,忙解释道:“这屋里都是新打的柜子台面,加上近来秋老虎着实炎热,汴河里总有些不太好闻的味道会飘过来,我便做主燃了些香。”

苏幼筠笑了笑:“荃叔有心了,我们子衿阁日后都是要面对那些贵妇小姐的,自然是要讲究些。我看这香燃得极好,这次从明州我带回来不少香料,这店里的香就不要断了。特别是楼上的雅间,回头我让王嬷嬷调些四合香,若是有贵客前来也可以燃一点。”

“四和香?!幼筠,你可也太大方了!”梁二爷不由出声。

要知道四和香,顾名思义,由四种香料和制而成,分别是沉香、檀香、龙脑与麝香,都是极精贵的香料,坊间一直有一两香一两金之说。便是在京师,也只有极少数的富贵人家方能用得起。这侄女将这么精贵的香料燃给客人,这不得亏得血本无归。

“二舅莫要着急,先听我说道说道看看有没有道理。咱们子衿阁里卖的东西虽说珍奇,但也并非是独一份的,那些贵人凭什么要选择我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铺子。若是拼价格,只会更让我们被看轻了,长此以往生意只会越发艰难。所以我们这次要换个思路,既然要做官家小姐太太的生意,那就要提高我们的档次,让那些人觉得进来我们子衿阁买东西就是极有面子的一件事,若是能上得二楼雅间,那更是身份的象征。一旦这个形象在贵人圈里打了出去,日后即便我们的东西卖得再贵也不怕他们不买了。这也就是为何当初我一再坚持用上好的木料,请最好的木匠将所有的架子、桌椅重新打造一番的缘故了。”苏幼筠边说边环视着一楼大堂。

一楼大堂一水的黄花梨木家具,雕刻精美的货架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四周,货架两旁还留好了摆放巨型宫灯的位置,待开业之时所有的宫灯都会点亮,照耀得货架上的物品更加精美夺目。

大厅正中便是从宁绣阁借来的那张镇店屏风“松鹤延年”,屏风后面是两张造型简单大方的官帽椅,椅子中间是一张高脚小四方桌,桌上放置着一个秘色瓷的长颈花瓶,一支含苞待放的菊花端坐其中。

大堂的后侧则是一个不那么显眼的柜台,柜台上如今还空空如也,只等苏幼筠定下如何布置。柜台左后方是一道拱门,苏幼筠猜想通向二楼的楼梯便是藏在拱门旁,而拱门后面便是这小楼的后院了。

梁二爷在生意场中摸爬滚打多年,一听苏幼筠的话立马意会,眼神亮亮地点了点头道:“幼筠,你这脑子确实适合做生意,不过要得到那些夫人小姐的肯定,光凭这番布置怕是不够吧?”

苏幼筠笑了笑,一说到生意,她浑身似乎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她有些得意道:“这就是为何我让二舅替我去寻那些长相端庄又念过书的姑娘啊。”

见二舅似有不解,她看向站在柜台前的六个姑娘,走过去打量了一下,问道:“你们便是梁二爷选来的女伙计?”

几个姑娘先向苏幼筠恭敬地行了一礼,为首一人上前一步答道:“回姑娘话,我们便是梁二爷选来的新伙计。”

“那来说说原先都是做什么的?会些什么?”苏幼筠多看了为首的那姑娘一眼,见那姑娘眼帘低垂,神情坦然,恭敬却没有第一次见东家的紧张,心下十分满意。

“我叫秋云,旁边这个是我的妹妹叫秋月,家亲生前是个秀才。我们打小跟着父亲识得一些字,父亲过世后迫于生计,便去了戏班子学戏,班主嫌我们两入班时年岁有些大了,便让我们帮着打理戏班里的一些琐事。一次戏班在香茗居演出时,妹妹不巧被一个无赖盯上,想跟班主强买了去,幸得梁老太爷搭救,将我们从班主那里赎了出来,后来我们便一直留在香茗居做事。我们都会烹茶,我还能看些粗浅的账目。”秋云回答得有条有理,一番话下来将自己与妹妹的身世与所学都介绍得很是清楚。

苏幼筠满意地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秋月,秋月年纪小一些,被苏幼筠这么盯着耳朵尖都红了起来。但她也并未躲闪,迎着苏幼筠的目光微笑着。苏幼筠见她这副样子很是讨喜,不由得也对着她笑了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