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龙虎山正一碑(2 / 2)

后面跟着的,则是翰林学士王之涣,以及姜伯望和徐猛二位尚书大人。

见到老熟人来了,许星牧紧绷的心弦终于有了些许放松。

他看了王之涣一眼,对方立马点了点头,给了他一个别慌的眼神。

“老天师,怎么说?莫非您最近道法又有增进,竟能看出人族气运了?”

教宗皮笑肉不笑,幽幽开口,语气中夹带着一丝嘲讽。

他与老天师虽同为朝廷供奉,但平日里关系一般,加上龙虎山和摘星楼这两大豪门,常年为争夺大夏朝的各路修行天才而缕有摩擦,甚至门下弟子会因此大打出手,导致这二位大佬之间的间隙也越来越大。

即便从未有过正面交锋,但也被动的将彼此划入了隐藏对手的那一面。

听闻教宗所言,张之云不为所动,他先是对着明龙帝行礼,而后望向许星牧,很是热情的喊了声许小友,稍作寒暄,倒是给许星牧整得有些受宠若惊。

站在一旁的王之涣皱起眉,心想这老天师该不会还对凤麟有想法吧?

绕了一圈,张之云这才将目光对准了教宗,笑道,“还真让您给说中了,老道我确实能看出人族气运,不过靠得不是老道的眼睛,而是,天师府的正一碑!”

“正一碑!”

教宗神情一肃,收起眉眼间的不屑,“不是说早在当年的诛魔之战中碎在了魔族雪原?”

张之云笑了笑,“老道常年以天地正气温养碑体,再加上龙虎山两代天师前辈的灵力加持,如今已经将它修复了个大概......虽然战力缺损,暂时无法随天师府征战雪原,但是‘碑中窥人’的辅助神通却还是能发挥出来的,用以观览人族气运,卜算吉凶,再合适不过。”

许星牧虽对龙虎山的正统道法不太了解,但是正一碑的名号却还是听过的。

传闻中这块神碑乃是龙虎山初代老天师张道陵得一块雷击玉石锻造而成,置于天师府日夜打磨,常年汲取道法,五十年小成,八十年大成,终于在某个月圆之夜养成碑中灵识。

后又经两任天师前辈撰刻多重杀阵,以及道宗无数攻击法门置于碑中,再由三代人持握,百年磨合,方才成功养出了这么一尊攻防戒备,堪称神器上品的传承正一碑。

此碑历经龙虎山荣辱兴盛,向来被每一代老天师当作修身证道之本,也早已成为龙虎山天师府的象征。

只可惜,到了张之云这一代,魔道愈发昌盛,正一碑被带往魔族雪原,参与了那场震惊人、妖、魔三界的诛魔之战。

战时三十三天,龙虎山天师府死伤共计六百余人,刚入一品的当代老天师张之云,和那头神兽青牛亦拖着半条命艰难返回龙虎山。

正一碑则因吸取了过多的魔道气息,终于是在那场收官之战中,彻底崩塌,碎成一堆烂石,碑中灵识也因此散去,化作天地间一抹游魂。

如今关于正一碑的故事早已经淡去了数十年,谁能想到,龙虎山天师府竟还能将它修复回来!

此时明龙帝说道,“碑中窥人,内有玄妙万法,诸位爱卿请静看.......老天师,落碑吧!”

张之云也不废话,直接张口一吐,一道白色神光落至书案之前,光芒惊艳而不刺眼,气息清正浩然,让人下意识想要俯首而拜。

几人细望之下看到的是一块高约丈许的方正玉石,通体雪白,完美无瑕,正面呈薄玉状,背面则泛着一抹淡淡的水光,一股至精至纯的道家气息自玉石间缓缓散出,落至御书房令人心旷神怡。

“不愧是正一碑,即便是残损状态,依然灵性十足。”

明龙帝赞叹道,“龙虎山天师府,果然乃大夏福泽之地!”

“陛下过奖!”

张之云笑了笑,随后指向正一碑,说道,“只要站至碑文正面,凝神十息,老道我以龙虎山秘法催动碑中阵势,所测之人气运走向自会出现在碑文背面。”

教宗问道,“气运无形,以何判定高低强弱?”

张之云说道,“既为大夏君臣,自然是以朝堂品级来划分,文武百官皆有不同,具体要以朝服上的图案为准,看看气运幻化成的飞禽走兽为何物.......当然,若是陛下站在碑前,气运必然巅峰,正一碑的背面便会出现龙袍上的九条五爪金龙......”

说到这里,他看了明龙帝一眼,“烦请陛下打个样!”

明龙帝也不客气,稳住心态直接走到了正一碑前。

不知为何,明知大夏朝半数气运皆汇聚于己身,但他还是有些莫名的紧张。

好在张之云没让他等太久,十息瞬至,兵部尚书徐猛的声音当即炸开,“成了!陛下神威!碑文背面果然是九条五爪金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