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岁末乱象(2 / 2)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12807 字 1个月前

所以,朱高煦必须正奇兵并用,正兵在三万卫牵制吴高与刘真主力,奇兵走前元东宁府山区,学习二百余年后的老奴,直插辽南,截断吴高与刘真的退路。

这一办法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眼下的辽东还没有长城,因此只要能穿过东宁府,就能直达辽南腹地。

为了这一计划,朱高煦也开始从诸卫挑选吉林卫的老锐卒,将他们编为吉林中卫,每日往返于三场与吉林城之间,训练他们的山地越野能力。

倒是在他筹谋辽东的时候,被朱允炆放回的朱高炽二人总算回到了北平。

当他们看到阔别六年的北平城墙时,心里的情绪十分复杂。

徐氏命王彦狗儿去接回他们,并带着他们来到了存心殿外。

“滚!都滚开!伱们杀俺弟弟!你们这群混账!!”

“嘭!!”

桌椅砸在门窗的声音让朱高炽与朱高燧脸色苍白,他们没想到自家父亲居然真的患了狂疾。

“母亲,父亲真的没治了吗?”

朱高炽难受的看向徐氏,徐氏面对朱高炽的询问,也不忍摇头:“御医也来看过,被你爹吓得不轻。”

“爹!我是高燧啊!我和大哥回来了!”

朱高燧趴在了窗户前,呼喊着里面的朱棣,可朱棣却一个劲的打砸东西,让朱高燧滚开。

朱高燧被吓得脸色苍白,朱高炽见状也十分难受。

瞧着他们的模样,随行而来的燕王府护卫指挥卢振眼神闪烁。

不多时,徐氏带着朱高炽与朱高燧去了前寝宫,而卢振则是走出了王府。

他寻着道路去到了一处茶肆,并在这里见到了一名农夫打扮的老农。

“疯了。”卢振没有多说其它话,那老农则是沉稳着确定道:“你确定不是装疯?”

“疯了一个多月,今日世子与三子回府也不见他变好,反而继续打砸,将三子吓得栽倒,这如果都能是装疯,那天下就没有真疯子了。”

卢振信誓旦旦,那老农也颔首表示认可:“消息我会传往南边,你继续在府内监视。”

“放心。”留下一句话,卢振起身离开了茶肆。

不久后,那老农也离开了茶肆,只有那茶肆的掌事缓缓看着二人离去方向,放下了手中的算盘。

他去到了后厨,在那里则是坐着一名戴着斗笠的苦行僧。

“和大师您说的一样,来人确实是此前经过了茶肆的那人。”

掌事对苦行僧说着,苦行僧也从袖中掏出了一贯钱放在一旁桌:“继续盯着他们,以后每天午时我都会来。”

“诶诶…好好!”兴高采烈的拿起桌的那一贯钱,茶肆掌事笑的合不拢嘴。

至于那苦行僧也在片刻后离开茶肆,往北平的庆寿寺走去。

约两刻钟时间,他便走到了庆寿寺,并在一座禅房找到了一身黑袍的姚广孝。

“如师傅您预料般,那卢振果然已经私底下与陛下的人接触,而且不止一次。”

那苦行僧摘下了斗笠,姚广孝也停止了手中佛珠的盘算,缓缓睁开眼睛:“不止是卢振,这次南下后,恐怕那葛诚也要投靠南边了。”

“那我们在燕王府岂不是无人了?”三旬的苦行僧凝重着脸,姚广孝却缓缓开口:“不破不立,先让他们高兴吧。”

“东边的事情,慧明他们可曾有消息传来。”

“渤海王并未有任何反应,想来与孟瑛他们所说一样,渤海王十分沉稳。”苦行僧回答,并赞叹道:“面对这样的局面,那位居然还能不动如山,真乃奇人。”

“确实是奇人……”姚广孝想到了朱高煦的面孔与模样,他实在很难理解,朱高煦是怎么在去了一趟京城后,便性情变化如此之大的。

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完全不像是之前的朱高煦,反倒有了几分枭雄姿态。

他不像朱元璋,更不像朱棣,加二人接触时间太短,姚广孝也说不清他像谁。

只是姚广孝很清楚,如果这对父子真的走到了要起兵的那一天,那恐怕最后会因为一个位置而闹得不可开交。

想到这里,姚广孝想到了刚刚抵达北平的朱高炽二人。

“可惜了……”

他在叹息,不知道在叹息朱高炽还是朱高煦。

倒是在他叹息时,打砸许久的存心殿也安静了下来。

“累死俺了……”

气喘吁吁的朱棣丢下手断裂的木头,看了一眼存心殿内的狼藉便往左殿走去。

在他走进左殿后,这里虽然也十分狼藉,可拔步床却十分干净,旁边的茶几还摆放着酒肉烧鸡。

朱棣坐回了床,一手拿酒壶,一手抓烧鸡,好像报复般的大吃大喝了起来。

他披散着头发,身衣裳脏乱,那味道就连他自己都十分嫌弃。

“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俺还得过多久……”朱棣嫌弃着,但一想到刚刚回到北平的朱高炽与朱高燧,他脸便露出笑意:“不过也没事,起码老大和老三回来了。”

他满足的笑着,休息了片刻后,又开始去到正殿打砸。

那打砸声响起后,许多经过存心殿的奴婢都纷纷走远了些,可见此时的朱棣有多招人嫌。

倒是在他如此的时候,人在吉林城的朱高煦也收到了王瑄年初寄来的东西。

那是一堆矿石,并且比起铁矿石要沉重许多。

“这厮找了四年才找到,若是他再晚几个月,我便用不到了。”

望着桌的那堆石头,朱高煦捡起一块试了试重量,然后从中挑选出不合格的矿石,最后才对送来矿石的亦失哈吩咐道:“让人把这些矿石交给炼铁场,让炼铁场的工匠在炼铁中加入少量的这些矿石,试试能不能弄出硬度更高的钻头。”

“若是可以弄出来,那日后钻枪管就容易多了。”

朱高煦对亦失哈吩咐了一句,心情可谓愉悦。

兴许是王瑄送矿石的这一举动,让朱高煦知道了他还是心在自己这边的,因此他十分高兴。

由于已经是九月尾巴,吉林城的空已经开始飘雪,城内开始变得寒冷。

望着这一幕,朱高煦也抛下亦失哈,带着孙铖走出了王府。

他往刘武那三个千户居住的民坊走去,不多时便听到了敲敲打打的声音。

待他走进这处民坊,四周军户纷纷朝他作揖,朱高煦则是笑着摆手:“开始下雪了,火炕和火道、火墙的铺设如何了?”

“回殿下都铺好了,我们试着住了一下,比我们在山东时候住的舒服太多了,一点都不冷。”

“是啊是啊,这里柴火多的用不完,每天都能吃到热饭。”

“殿下您给的口粮太多了,我们都吃不完。”

“哈哈哈……”

民坊内,军户们笑着与朱高煦说着,可见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朱高煦了。

不管是收买人心还是什么,朱高煦自他们搬到吉林城以来,时不时便会来探望他们,询问他们是否缺少衣食。

水泥的砖石屋和火道、火墙、火炕,这些东西放在山东都是士绅富户才能享受的东西,但来到了吉林城后,他们不仅一分钱没花就有了二进出的小院,还有了这些奢侈的东西可以享受。

不久前,王府还给他们分了入伍田,并且承诺了冬至会按照人头分田。

这些政策,让迁徙吉林城的三千军户及其家人无比感激。

“今日来是与你们说分田一事的,想来你们应该也听说了。”

朱高煦对四周军户和他们的亲人开口道:“不知道的,等会听了之后也传传。”

说着,朱高煦深呼吸一口气,开始对四周军户说道:“这入伍田和均田,你们到手之后可以独立自己耕种,然后每年交二成的正税,其余便没有任何杂税了。”

“当然,你们也可以继续参加到开垦荒地中,田地一样耕种,交给王府统筹,每日照旧给大伙发粮食、煤炭与柴火、蔬菜。”

“等到什么时候你们想分家过日子,到时候再去找你们的坊长与本坊的吏目说,他们会将你们划出来的。”

朱高煦说着渤海的大锅饭政策,军户们听到后便有不少人直接给出答案:“三十亩地多,但俺们还是愿意和王府一起过日子!”

“对!和王府过日子,有布匹和煤炭,每个月还能吃肉!”

关外三十亩地的产出并不少,起码也有二十几石粮食,但对于许多百姓们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有安稳。

他们和当初的吉林城百姓一样,都担心与王府分家过日子后,再遇到什么困难,王府就不帮自己了,因此都宁愿继续吃大锅饭。

“好好好……”朱高煦笑道:“大家既然还不想分家,那我们就搭伙继续过下去,等你们每个人都能分到十几亩耕地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再分家过日子。”

“好!!”听到朱高煦的话,众人纷纷喝彩。

这君民和洽的一幕,被赶来的刘武三人看在眼里,心里恨得牙痒痒,同时也决定将朱高煦收买人心的这些举动撰写为情报,赶在入冬前派人送去南边。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